陈毅走进考场后,深呼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他环顾四周,发现考场中坐满了考生,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学子。他的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但他又想到:“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争口气!”
“加油,陈毅!”李明在一旁为他打气,“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的。”
陈毅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尽力的。”
贡院铜钉朱门在晨光中缓缓开启,考生鱼贯而入。陈毅看着门楣上\"为国求贤\"的匾额,忽然被身后人撞了个踉跄。
\"泥腿子也敢挡道?\"身着锦缎的贺赖明掸了掸衣袖,十二旒白玉冠下眉眼倨傲。这是贺赖氏嫡系子弟,真正八姓世家的贵人。
陈毅攥紧考篮的手指节发白,忽然想起三日前秦煜的叮嘱:\"考场如战场,切记戒急用人。\"他躬身退到道旁,却听得头顶传来讥笑:\"倒是个识趣的。\"
日晷针影挪至辰时,贡院三声钟响。陈毅展开试卷时瞳孔微缩——策论题竟是《论寒门擢才疏》,这分明是半月前独孤太尉在朝堂提出的新政!
\"安静!\"主考官尉迟德重重放下茶盏,这位出身八姓世家的老臣目光扫过寒门考生时带着冰碴,\"若有夹带舞弊者,杖八十,革除功名。\"
陈毅运笔如飞时,忽闻东厢传来骚动。两个衙役拖出个青衫学子,那人哭喊着冤枉,怀里掉出几张写满字的绢帕。尉迟德冷笑:\"带下去,通知其族人准备赎银。\"
\"那是王家旁支。\"邻座的李明压低声音,\"考题提前泄露了。\"
陈毅笔尖悬在\"选贤任能\"四字上空,墨迹在宣纸上晕开黑斑。他想起书院藏书楼里泛黄的《氏族志》,那些用朱笔勾画的世家谱系宛若血色蛛网。
三日后放榜,皇城根儿挤得水泄不通。陈毅站在榜下,听着此起彼伏的欢呼与哀嚎。当他在二甲第十七名看到自己名字时,耳边忽然炸开声惊雷。
\"这不可能!\"贺赖明扯碎手中名帖,他竟落至三甲末位。几个世家子弟围住张榜官吏,佩玉在推搡间叮当作响:\"定是寒门賨钱舞弊!\"
\"放肆!\"朱雀门上响起净街鞭声。众人慌忙跪伏,只见金吾卫簇拥着龙辇踏尘而来。拓跋天宝玄色冕服上的十二章纹在阳光下明灭,目光掠过跪地众人:\"传旨,今夜麟德殿设闻喜宴。\"
当陈毅跟着引路宦官穿过九重宫门时,看到秦煜正与独孤信在廊下对弈。黑玉棋子\"嗒\"地落在楸枰上,太尉的声音顺着穿堂风飘来:\"侯爷这手‘断’用得妙,只是白子若在此处‘挖’...\"
\"学生拜见院正。\"陈毅刚要行礼,却被秦煜虚扶住臂弯:\"今科探花郎不必多礼。\"他这才惊觉自己青衫已换成绯红进士服,腰间蹀躞带竟镶着七品银鱼。
闻喜宴上,世家子弟的席位空了大半。陈毅接过御赐杏花时,听见尉迟德正与同僚耳语:\"...国子监送来三百份空白告示,全被陛下驳回了。\"老尚书攥着象牙笏板的手背青筋暴起,\"说什么‘五品以下任官需经书院考课’,简直荒唐!\"
更鼓声传来时,陈毅跟着众进士退出宫门。护城河倒映着万家灯火,他突然看见熟悉的身影——贺赖明正靠在玉带桥栏杆上,手里握着把象牙折扇,扇坠是块羊脂白玉环佩。他身边还站着几位锦衣华服的世家公子,一个个鼻孔朝天的样子。
\"你过来。\"贺赖明抬手一指,那双阴婺的眼睛里写满傲慢。陈毅刚迈出一步,却被身后的学子拉住:\"科考中舞弊的是他,你怎么得罪他了?\"
\"别怕,有我们呢!\"
\"大不了被罚一顿,绝不能忍气吞声!\"
陈毅心头涌起一阵暖意,然而贺赖明却突然发难:\"本公子看中的杏花,你竟敢接?\"
贺赖明将酒盏砸在地上:\"你算什么东西,也配和我们站在一起!\"
陈毅心中怒火中烧,刚想说什么却被身边人拦住:\"冷静点,君子动口不动手,咱别惹事。\"
\"孬种!\"
\"呸,就这点本事也敢和我抢探花?\"
几个世家子弟骂骂咧咧地从桥头走过,陈毅听见自己的拳头在袖子里咯吱作响。而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喝彩。
\"陛下驾到!\"
拓跋天宝的声音从长街上传来:\"今夜君臣同欢,无需拘礼。\"北戎百姓纷纷涌出家门,跪伏于街巷之间,呼声震耳欲聋。
拓跋天宝目光掠过宫墙,似无意问道:\"听闻今科殿试中,有人对寒门擢才新政颇有微词?\"
贺赖明躬身道:\"回陛下,太尉此言不虚。只是...微臣不赞同此说。\"他将腰佩挂于象牙坠角,\"若以出身论英雄,岂不与晋朝旧事雷同。\"他顿了顿,\"微臣以为,太尉所提的寒门擢才,虽有不足之处,但也算切中时弊,是大有可为的。\"
拓跋天宝微微点头:\"卿之忠言,朕已了解。\"他目光转向一旁的陈毅,\"今科殿试,探花何在?\"
陈毅刚要上前,却听贺赖明抢先一步:\"微臣在。\"
拓跋天宝眼中掠过一丝诧异,\"朕记得今科殿试中,你位列三甲末尾。\"贺赖明垂眸,似有些羞愧。拓跋天宝忽然笑了,\"罢了,朕也不罚你。\"他伸手拨开贺赖明身边一人:\"朕问探花郎,而非探花公。\"
陈毅上前两步,跪伏在地。只听得拓跋天宝朗声问道:\"朕且问你,寒门入仕,利大于弊乎?\"
他声音里带着几分笑意,目光却紧紧锁在那个俯首的年轻人身上。
这个问题是陈毅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的。
他的确也想过很多关于北戎的弊端和如何改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陈毅沉思片刻,缓缓回答:\"回禀陛下,利弊各半,但微臣更赞成太尉此言,寒门擢才,利大于弊。\"
拓跋天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