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散去,夜色渐浓。
刘备独自踱步在长廊中,思绪万千。
他先来到了蔡琰的房间,推门而入。
“夫人还未歇息?”刘备柔声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蔡琰正倚在软塌上翻阅书卷,闻声抬头,露出柔美的笑容:“夫君来了?妾身睡不着,便多看些书。”她合上书卷,轻抚微隆的腹部。
刘备走到蔡琰身边坐下,轻抚她的肚子,眼中满是期待:“五个月了吧?感觉如何?”
“一切安好,夫君不必挂心。”蔡琰握住刘备的手,轻声道,“时候不早了,夫君该去歇息了。”她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刘备点点头,起身道别。
离开蔡琰房间后,他径直来到了貂蝉的房间。
刚进门,就见貂蝉妩媚一笑,莲步轻移来到他身边。
“夫君,妾身好想你。”
貂蝉娇声细语,双臂环上刘备的脖颈,眼中满是柔情蜜意。
刘备心中一荡,正欲开口,却听门外传来脚步声。
邹夫人在婢女的引领下走了进来,看到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夫君…”
邹夫人轻唤一声,面带羞涩,眼中却藏着几分期待。
刘备微微一笑,向两位佳人伸出双臂。
“来,都到我身边来。”
一夜缠绵,直到东方泛白。
次日清晨,沮授早早来到政事堂,开始安排登基大典事宜。
他召来田丰、田畴二人,吩咐道:“二位,登基大典的布置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隆重庄严,彰显我大汉天威。”
田丰、田畴对视一眼,躬身应下:“定不负大人所托。”
二人眼中闪过兴奋之色,显然对这个重任充满期待。
沮授又唤来审配:“正南,仪式的举办就由你负责。要严格按照礼制,不得有丝毫疏漏。”
审配郑重点头:“下官明白。”他的眼神坚定,显然已经在脑中构思出了整个仪式的流程。
与此同时,郭嘉正在书房中奋笔疾书。
不到半日,一篇气势恢宏的檄文便已成型。
他将檄文交给审配,吩咐道:“速将此檄文发往大汉十三州,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我主即将登基称帝的喜讯。”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篇檄文凝聚了他的满腔热忱。
审配接过檄文,仔细阅览后赞叹不已:“奉孝大才,此檄文定能鼓舞民心。”
他的语气中充满敬佩。
荀彧则在府中埋首案牍,细细思索均田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他一边沉思,一边在册上记录要点,时而停笔凝神,时而振笔疾书。
荀彧的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显然正在进行激烈的思考。
辛毗同样在为国事操劳。
他正在绘制雍州、凉州的建设蓝图,尤其是驰道的修筑规划。
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草图。
辛毗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然对这个规划充满信心。
戏志才、荀攸和姚广孝三人聚在一起,正在讨论新朝年号。
“我以为,年号当彰显新朝气象,又要传承大汉雄风。”
戏志才沉吟道,眼中闪过一丝睿智。
荀攸点头赞同:“不错,既要有新意,又要有传承。”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戏志才的认同。
姚广孝眼中精光一闪:“不如就叫'建安'如何?取'建立安邦'之意。”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
戏志才和荀攸眼前一亮,齐声赞道:“妙哉!”
三人相视一笑,皆觉得这个年号既契合当下局势,又寓意深远。
随着登基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许都城都洋溢着一片喜悦祥和的氛围。
百姓们翘首以盼,期待着新帝登基,开创太平盛世。
大汉学府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蔡邕和司马徽正坐在宽敞的书房中,桌上摊开着各州郡的地图和大批人才名册。
两位大儒神情凝重,仔细研究着每一位候选人的资料。
“德操,你看这位陈留郡的才俊如何?”蔡邕指着一份简历问道。
司马徽捋须沉思片刻,答道:“此人才学不俗,却恐怕缺乏实践经验。不如先派去边郡历练一番?”
正当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刘备推门而入。
“岳丈、司马先生,你们辛苦了。”刘备笑着说道,“不知选拔进展如何?”
司马徽起身行礼:“主公,来得正好。我们正在为各州郡物色人才,主公陛下指点。”
刘备定了定神,对两位大儒说道:“两位学识渊博,眼光独到。不如我们一同商议,务求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司马徽欣然应允:“主公亲临指导,再好不过。”
三人开始仔细研读各地上报的人才资料,不时交换意见。
刘备注意到三份特别的简历,眼前一亮:“这三位叫诸葛亮、庞统和徐庶的年轻人,似乎很有潜力啊。”
蔡邕惊讶道:“贤婿,好眼力!此人正是我与德操欲举荐的奇才。”
而此时司马徽又递给刘备一份简历,笑着说道:”主公,请看此人如何?“
刘备接过简历,凝视着手中的简历,眉头微皱。
司马懿,这个名字让他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他记得上一世,司马懿卧薪尝胆,最终站到了曹魏的权力顶端。
而且他的后人,也统一了战乱纷争的三国,成立了晋朝。
可惜,最后因为内部权贵之间的斗争不断,导致了八王之乱。
而这场内乱持续了16年,极大地削弱了晋朝的实力。
最终在公元316年被匈奴所灭,随后华夏进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时期。
也就是这个时期,泱泱华夏,差点就被胡人灭族!
刘备收回思绪,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蔡邕和司马徽。
“此人才华横溢,确实不可多得。然而,其性格谨慎多疑,恐怕不易驾驭。”
蔡邕捋须沉思片刻,答道:“正是如此。此子城府极深,用之得当可成大器,若有不慎,恐成后患。”
刘备微微一笑,看向蔡邕。
“岳丈所言甚是,选才乃国之大事,还需从长计议。除了司马懿,其他三人先安排他们,到各州历练一番,观其才能如何?”
蔡邕眼前一亮:“贤婿此言有理。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现才能,再做定夺不迟。”
司马徽也点头赞同:“如此甚好。我这就安排人手,将他们分派到各地任职。”
刘备微笑颔首,心中已有定计。
他决定先观察这几位人才的表现,再做最后抉择。
毕竟,选择人才如同选择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亲兵匆匆跑进书房,行礼道:“启禀主公,有紧急军报!”
刘备神色一凛,接过军报仔细查看。
只见上面写道:袁术二十万大军南下,意图侵犯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