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传入了赢无忧的耳中。让她感到无比惊讶的是,居然有人开始谈论起关于接生孩子的研究!要知道,在这个充满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里,许多女性在分娩之时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应对,最多也就是请一些所谓的“稳婆”前来协助。然而,这些稳婆往往只是凭借着自己生育过多个孩子或是目睹过众多妇女生育的经历所积累下的些许经验来行事。由于缺乏科学的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身体孱弱不堪,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在接生过程中没有注重卫生条件所致。
赢无忧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这位大夫的讲解。尽管在她看来,此人或许在接生方面的实际经验还略显不足,但仅仅是他能够拥有这样前瞻性的思考,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勇气,就已经足以赢得赢无忧由衷的赞赏了。
毕竟,在如此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之下,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关注到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赢无忧默默地在心中记住了这位大夫的名字——魏昌。
这一天,在众人的热切探讨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来自各地的大夫们以及太医令等一众专业人士,纷纷在交流会上展示着自己的医术见解和经验心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斩获。
到了第二天,会场上出现了许多擅长实践操作的医者。李青峰也是瞅准时机,将赢无忧之前提到过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详细地讲述了出来。然而,随着他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响起一片哗然之声。众多医者脸上露出惊愕与不满之色,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指责这种方法简直是有辱斯文。
看到众人如此强烈的反应,赢无忧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只见她神色从容镇定,朗声道:“诸位先别着急,请听我一言。这两种法子或许在外行人看来的确有些不雅观,但它们确确实实是能够拯救生命的绝妙良方啊!”
众人听了她的话后,虽然心中仍然存有一些疑虑,但现场的氛围还是稍稍安静了下来。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义风缓缓地开了口:“公主所言甚是有理。去年,我曾经在咸阳城外的小河边,看见一名落水的妇人躺在河边,脉搏极其微弱,已然是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之态。我当下根本来不及考虑太多,一心只想赶紧救人。情急之下,我唤来我的小女儿,让她对那落水的妇人展开施救。我那小女按照我的指示按压起那妇人的胸部,一下又一下。没过多久,那位夫人终于吐出了腹中的积水,渐渐地恢复了意识,最终成功地捡回了性命。”
听着李义风所说,众人唏嘘不已,李义风继续说道:“后来经过一番询问,我方才得知这名妇人当时竟然还怀着身孕呢!倘若要是没有及时进行抢救,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恐怕到时候就会酿成一尸两命的惨祸了。”
众人听完李义风这讲述之后,都不禁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开始重新认真审视起这个所谓的心肺复苏法来。正在此时,人群之中忽然走出了一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老太医。他一边慢条斯理地捋着自己下巴处那长长的胡须,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即便这心肺复苏之法确实有效可行,但毕竟自古以来男女之间就有着授受不亲的礼教约束。像您当时那样幸运,身旁恰好有令爱可以帮忙施救。可是,如果换做是在其他情况之下,您的身边并没有女儿相伴左右,那么又该当如何是好呢?”
李义风一时间竟愣在了原地,嘴巴微张着,终究没能吐出一个字来。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赢无忧缓缓开口道:“诸位皆是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医者。从古至今,咱们医者一直以来都将救死扶伤当作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更何况,我曾经听闻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在医者的眼中,患者无分男女。’各位身为医者,心中应当怀有慈悲仁善之心,眼下明明有着行之有效的救治法子,难道仅仅因为对方乃是一介女流之辈,就要这般冷血无情地眼睁睁看着她命丧黄泉,香消玉殒于我们跟前吗?”
赢无忧的音量并不高亢激昂,但她那平静而坚定的话语,却仿佛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之上。在场的众多医者们听后,不禁面红耳赤,羞愧得无地自容,纷纷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原本高昂的头颅。的确如此啊,他们既然选择了踏上从医这条道路,成为拯救苍生的大夫,又怎能因患者的性别差异而罔顾其生死存亡呢?
紧接着,赢无忧并没有停下她的言辞,而是继续娓娓道来:“再者说了,如果这两种治疗手段能够广泛传播开来,让每个人都得以知晓并掌握其中奥妙。那么日后一旦遇到类似情况,女子可以相互救助,男子亦可彼此施援,如此一来,施救成功的概率岂不是会大大提高么?”
赢无忧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少年轻的医者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开始仔细斟酌起这种全新做法的实际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
就在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讨论声逐渐低沉下去的时候,现场气氛稍作停歇,但很快又被一阵新的热潮所取代。其余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登上台去,各自分享着他们行医历程中的种种经历与困惑。
其中有一部分人,对于那些曾令他们绞尽脑汁却始终未能找到解决办法的疑难杂症,选择借此机会上台虚心求教。此时台上站着一位身穿青色长袍的中年大夫,他先是朝着众人拱了拱手,然后面带微笑地开口道:“在下刘伯恩,不日前,我接诊了一名病患。此人身患怪病,其腹部肿胀得犹如一面大鼓一般,面色更是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萎黄之色,且四肢绵软无力,毫无精神可言。当时,经过我的初步诊断,怀疑乃是肝气郁结所致。于是,我便对症下药,开具了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药方。然而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并未取得显着的疗效。在此,恳请在座各位同仁能够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