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竟敢在荆州城外悬挂云长首级,此仇不报,朕誓不为人!\"刘备猛地将手中奏章摔在地上,殿内众臣噤若寒蝉。东吴的挑衅已经超出了刘备的容忍限度。
诸葛亮上前劝阻:\"主公,东吴此举正是要激怒我们,引诱我军轻举妄动。当以大局为重。\"
\"大局?\"刘备冷笑一声,\"朕的二弟惨死,荆州沦陷,军心动摇,若再不采取行动,何谈大局?传令下去,调集各路人马,准备东征!\"
马良连忙说道:\"主公且慢。如今魏国虎视眈眈,若我军主力东进,后方必定空虚。建议先加强防务,等时机成熟再图报仇。\"
然而这次刘备已经下定决心:\"朕意已决!孙权不仅背信弃义,夺我荆州,还如此羞辱云长,若不讨伐,枉为人主,枉为兄弟!\"
李铭见状,知道无法改变主公的决定,转而建议道:\"既然主公决意东征,末将以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分三步行动:先派细作打探东吴虚实,再训练水军适应江战,最后才能全军出击。\"
诸葛亮见刘备已经决意东征,也只好顺势献策:\"若要东征,至少要做好三点准备:其一,加强后方防务,防止魏国趁虚而入;其二,整顿军备,特别是水军建设;其三,安抚军心,统一全军意志。\"
刘备难得地同意了这些建议:\"好!即刻开始准备。不过朕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成效。传令下去,命黄忠、魏延率军练兵,马超、张飞统领前锋,法正负责筹措军资,诸葛亮坐镇后方。\"
就在这时,探子送来最新情报:东吴不仅在荆州大肆宣扬武功,还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蜀汉已经衰落,关羽之死就是明证。更有甚者,他们还在暗中收买荆州遗民,企图彻底瓦解蜀汉在当地的影响力。
\"欺人太甚!\"刘备愤怒地拍案而起,\"传令下去,加紧练兵!朕要让孙权知道,蜀汉不是好欺负的!\"
李铭见机提议:\"主公,既然要练兵,末将建议从水军开始。东吴水军强大,我军若想报仇,必须先在水战上有所建树。\"
刘备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在各处水域征召善水者,组建水军。同时,他还命令工匠日夜赶工,打造战船器械。整个蜀汉都动员起来,为即将到来的东征做准备。
然而,东吴的挑衅还在继续。他们不仅在荆州境内大肆搜捕关羽旧部,还特意将那些投降的将领高官厚禄,以此来瓦解蜀汉军心。这些消息传到成都,让刘备更加坚定了报仇的决心。
\"主公,末将发现一件事。\"李铭向刘备禀报,\"东吴虽然表面上气势汹汹,但他们在荆州的统治并不稳固。很多百姓和将士仍然怀念关将军的统治。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
诸葛亮闻言,立即补充道:\"可以派人暗中联络这些人,为我军东征做准备。同时也要防备东吴的反间计,不能让他们有机可乘。\"
刘备同意这个建议,立即派出精干人手,秘密潜入荆州。这些人不仅要打探军情,还要联络旧部,为将来的东征行动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蜀汉的练兵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黄忠、魏延两位将军亲自督战,要求士兵日夜操练。特别是水军,更是重中之重。他们不仅要学会水战技巧,还要熟悉江面地形,为将来的决战做准备。
然而,困难也接踵而至。首先是军费问题。大规模练兵需要巨额开支,原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更显捉襟见肘。法正不得不想尽办法筹措军资,甚至动用了储备粮草。
其次是将士们的训练问题。蜀汉军队以往主要在陆地作战,对水战并不熟悉。很多士兵在训练中出现晕船、落水等状况,严重影响了练兵进度。
\"这些都不是问题。\"刘备坚定地说,\"只要能为云长报仇,再大的困难朕也要克服!传令下去,加紧训练,决不许有丝毫懈怠!\"
在刘备的强力推动下,蜀汉的练兵工作快速推进。水军的实力日渐提升,陆军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然而,就在这时,魏国的细作送来了一个重要情报:曹丕已经开始在汉中边境调兵遣将,似乎准备趁机发动进攻。
诸葛亮立即提醒:\"主公,魏国此举显然是要趁我军东征之际,从后方发动攻击。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李铭分析道:\"这恐怕是东吴和魏国商议好的。他们想让我军顾此失彼,既不能全力东征,又要分兵防守后方。\"
刘备却道:\"无妨!就算魏国来犯,我军也要先报云长之仇!传令下去,继续练兵。同时派人严密监视魏军动向,防止他们突然发难。\"
就这样,蜀汉开始了全面备战。各地兵马纷纷调动,军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刘备更是亲自检阅部队,激励将士们要为关羽报仇。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备战过程中,东吴又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怒的消息:他们不仅在荆州树立了\"平蜀功臣\"碑,还特意将那些背叛关羽的将领名字刻在上面,以示荣耀。
\"欺人太甚!\"刘备闻讯大怒,\"传令三军,加紧练兵!朕要让这些背信弃义之徒付出代价!\"
随着备战工作的推进,蜀汉的军威日渐显现。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东吴和魏国的威胁都在增加,这场复仇之战的结局如何,还要看接下来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