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辣椒油进锅,看着这一锅红彤彤的颜色,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在家里,碧霞管得严,不允苏音音常吃这个,因苏音音吃这,一定要吃很辣。
为了身体健康,碧霞会控制辣椒的量。
可是碧霞哪知道,这个东西,就要吃变态辣,才过瘾。
一处的马车内,里面正坐着李公子(李言澈,李将军)和镇国侯府的当家主母秦氏。
“澈儿,丽丽何故哭?”
林丽丽为何哭,秦氏确实不知发生何事。林丽丽也没过来跟她述说,只换身边的丫鬟交代不过来用餐。
身边的大丫头就随口问了句,何故不用膳,丫鬟支支吾吾的说小姐哭了,跟少爷有关。
听到这,以为是儿子言语上对丽丽刻薄了些。
虽然有亲上加亲的想法。但是看得出自个的儿子对这个表妹不喜。
自己也不可能为了让儿子成亲,和自己的儿子有隔阂。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丽丽这个人不够大气,小家子,眼界狭隘。不够稳重,撑不起一个家族祖母该有的门楣。
“母亲………。”李言澈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建议道。“还是把丽丽表妹早些送回去,让她母亲管教一二。”
在李言澈的眼里,林丽丽跟他没交集更没感情。
她的那些小心思,自己不是不懂,都是她的一厢情愿。
自己心里,只有音音表妹。其它女子,进不了自己的心。
秦氏思考片刻“好,等到京城,去信给你姨母,就着手安排人送她回去。
平时看着乖巧懂事,没想到那么尖酸刻薄,可不能让丽丽带坏自己的闺女。”
换来嬷嬷,低声交代。
看着母亲有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李言澈也不多言。
正想交代旁边的小厮给哪位苏姑娘送些吃的,就听到“将军,小的有事禀告。”
“何事?”
站在马车旁边的小厮,见马车上的大少爷没动静,就知道可让夫人听。
“大少爷,那位姑娘正在吃一些有味的食物,奴才不忍……来报告大少爷。”
这个小厮叫青秋,是打理李言澈的生活起居。在李言澈面前是很得脸的。
刚刚得知,自家主子对那姑娘很是和颜悦色,好奇下,想去一探究竟。
结果就看到苏姑娘在煮吃食,那味道很是………,那姑娘实在可怜。
不假思考一番下,就跑来找大少爷。
听到这,李言澈心里一紧,心里着急,但是动作不急不慢,让人猜不透。
“母亲,我过去看看,您先用膳。”
“儿呀,一起吧,母亲也想见见这可怜的姑娘。”
秦氏思想是保守传统,但她不认为,一个人在外赶路女孩,就是一个坏人。
估计也是迫不得已,有苦衷?
但自己的儿子,没见识过那些女人的手段。
儿子对对方如此上心,自己定要给儿子把关把关。
虽不反对儿子纳妾,但也要家世清白,门当户对。
秦氏想得多,但是她没有想过,李家的男人,都是一心一意爱自己的妻子,不会纳妾,都是情种。
秦氏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李侯爷一生只有一妻,不纳妾,连一个通房都没有。
李侯爷爱护秦氏,敬重秦氏,在边疆这数载,虽日子清贫,一家相伴在一起,是幸福的,所以秦氏看上去比同龄的要年轻。
“这姑娘怎,穿得如此单薄?”虽没看见面容,但远远的看到,在这寒冷的风中,那姑娘穿着单薄。
蹲在火堆旁,看上去像是在极力的往火堆靠,努力取暖。
心中莫名心疼,秦氏育有两子一女。老大李言澈,号称不败将军。
这个将军声号,是李言澈从小兵到将军,花了整整十五年,才赢来此声号。
李言澈八岁跟父亲入军营,二十三岁了。还没娶妻,是秦氏的一块心病。
所以才去信让姐姐家的小女儿过来,让他们相处相处。
没成想,澈儿以哥哥般的态度对待丽丽。
自己也没成想,丽丽这个外甥女,让人太失望了。
二儿子李言论,十四岁考举人后,不愿意再继续前进,他的愿望是行走江湖,做个大侠。
四年过去了,每隔半年来一次信,述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夜深人静时,秦氏常常为自己的小儿子惋惜。
如今的形势,自家有侯爷,有将军,已是步步惊心,所幸,二儿子心在江湖,就随了他的愿。
小女儿李澜,十六,正是花一样的年华。跟着在边疆长大,性格大大咧咧,也让秦氏头疼。
他们侯府的嫡大小姐,性格不像大家闺秀,倒像侠女。成天把自己装扮成侠女,一不注意看管,溜出去闯荡。
这次举家回京,除了皇帝陛下招,更重要是,澈儿和澜儿都已到成婚年纪。
在闺的密友,哪个不是已儿孙满堂,而自己整天为这三个孩子头疼。
当他们走近,苏音音还在埋头在吃着她的东西。
天大地大,此时此刻,她的这碗粉最大。
秦氏手中的手帕轻轻的捂着鼻口,双眼里已湿润。心中更是莫名心疼。
转头吩咐贴身丫鬟,去寻一些吃的。
李言澈更是看不下去,他们打仗时,只要能填饱肚子,树皮都啃食过。但他们是爷们。
出声换道:“苏姑娘,你这吃食,别吃了,我已吩咐小厮准备了,稍等”
听到李言澈的声音,苏音音才把碗放在地上。
放好筷子,慢慢抬起头,刚刚不是没发现他们。
苏音音除了有起床气,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吃,也很讨厌别人打扰她吃东西。
所以家里的人,都学聪明了,不会在苏音音正干这两件事时,打扰她。
此时此刻的苏音音,火气正一路飙升,快要发作时,看到既又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搜索一下原主的记忆,这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怎么那么像自己的舅母?镇国侯府的当家主母秦氏?
当年镇国侯府举家前往边疆时,苏音音已经记事。
而且秦氏的面容跟当年一样,变化不大,所以看到秦氏,苏音音一眼就认出亲舅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