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我写这个笔记,主要思路是这样...”
......
老实说,如果是笔记没有被人看到之前,李明谈这些东西可能还有诸多顾虑。但是在笔记被人看到且没有引起太多怀疑的情况下,李明不但敢说,而且还是就非常乐意去说。
就像网上流行的一段子——一张纸,一支笔,一个夜晚,一场奇迹...
此时此刻,李明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展现键政大侠的风采了。
首先,是李明自己总结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对照表。
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因为当时一个男性的劳动所获没办法稳定支撑人类延续。
火种时代——父系社会(部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一个人的劳动收获可以延续一个家庭稳定传宗接代,所以参与劳动的男子渐渐夺取社会发展的主导权。
青铜时代——分封制度——部落的一步步壮大,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国家形态,但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造成一个国家能够有效管控的范围极其有限,所以此时的国家更多还是以松散的联盟形式存在,也就是分封制。
铁器时代——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的封建制度——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让一个国家能够控制的范围逐渐扩大,于是想要掌控更多土地、财富的国家统治者们,开始向外略多、扩张,并逐步形成一个生产力能够提供有效统治极限疆域的大一统王朝。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海路相比陆路的便捷性,以及蒸汽机带来的跨越式生产力提高,不但让海权国家开始兴起,而且还塑造了一个覆盖全球沿海地区的庞大帝国。
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生产力的进一步大幅提升,虽然让依托海权建立的庞大帝国的统治可以向内陆延伸,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被排挤出劳动生产和随后的利益分配之外,这部分人为了生存下去,需要社会主义这种共有生产资料的制度,来保证他们能够参与到利益分配。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生产力虽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信息的高速流转,让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进而生产出天量的物资,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共产主义也在这种充沛的物质供应之下,被短暂压制。
其次,就是通过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发展关系,反推人类最最基本的诉求——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而秦朝能够发展壮大,就是契合了大多数人对这一基本诉求。
换句话说,无论是秦人的好战,还是六国流民的入秦,除了那些看着高大上的口号之外,更多还是因为秦朝的制度,能让大多数人获得更好的生存权。
当然,《英雄》里面的无名和残剑,已经脱离了需要为生存考虑(奋斗)的阶段。所以最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应该用什么办法把两人和生存联系起来,从而让无名和残剑的放弃刺秦被大多数观众理解并接受。
“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从残剑身上寻找突破口?!”
李峰感觉自己的脑子要炸了,被李明口水撑炸的那种炸!本来,李峰只想让李明详细说下笔记最后那句“虚假的英雄,空洞的天下”,结果谁承想李明上来就是一顿键政输出。嘴巴犹如机枪哥一样在那不停突突突,甚至连个插话的机会都没有给人留。
好在,李明最后总算是把话题扯到正事上了,不然李峰真有可能控制不住拳头把李明...
“额..对,只要我们解决了残剑转变的合理性问题,自然也能让无名的放弃刺秦变的合情合理。”之前把无名和残剑放在一起,完全李明的本能反应。现在经李峰一提醒,李明自然也是反应过来了。
“哦,那你现在有想到什么办法,或者思路了吗?!”李峰一边思考,一边下意识的问了下李明。
“没有!”李明无奈的摇了摇头。
沉默,漫长的沉默,让人压抑的沉默,开始在本就狭小的房间一步步蔓延,及至最后变的呼吸可闻。
“要不咱们去外面转转?!”足足将近半个小时之后,李峰才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
“好!”虽然李明没写过剧本,但是或多或少也知道,编剧写东西,如果在某个地方卡住了,光靠憋是肯定不行的。现在李峰想去外面换换脑子,李明当然求之不得。毕竟,修改剧本这事,最后还是要靠李峰这个大编剧呢。
敦煌是一座1987年才被提起来的县级市,规模本来就不大,加上剧组为了方便交通而挑选的酒店靠近城市边缘,所以只用了半个小时,从酒店出来闲逛的李明和李峰,入眼所及就基本看不到人烟了。
“问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为英雄?!”
“或者,你认为他是不是英雄?!”
重新换个方向继续走吗?李明没那个兴趣。所以看到远处有人在植树造林后,李明主动挑了个话题。
“他?!难道你觉得他是吗?!”正在种树的大叔看样子,大概四十多岁的模样,一身墨绿军装,早已被不时飞过狂沙染成了黄色,再加上胡子拉杂的面庞,李峰实在没办法把人和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
“当然了!”
“或许,他现在在这栽树只是为了挣钱。”
“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当他栽的这些树能为小镇遮风挡沙时,那这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而一个能够利国利民的人,怎么不是英雄呢?!”
“毕竟,金庸都说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对于李峰看大叔时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其实李明挺反感的。但是,李明也知道,李峰这种眼神只是基于双方身份巨大差距的本能反应,并没有什么恶意。
“哦...”虽然李明的说辞从逻辑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就此想让李峰认同李明的观点,却也是有点难。
“其实在我看来,能被称为英雄的人很简单,只要这个人做的某件事能够让大多数收益就成。”
“至于他以何种形象、何种理由去做这件事情,压根就不重要。”
“这就像是《英雄》里的残剑,虽然他从书法中顿悟天下而放弃刺秦的设定,看起来非常高大上。”
“但是说不好听的,这和他由于怕死而放弃刺秦,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没有,一点区别都没有。”
“因为只要他放弃了刺秦,进而让秦国在之后一统天下,那从结果来看,他就是推动历史...”
“额...等等,好像这么说也不对。”
“当有人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之后,还是应该从正能量的方向宣传。”
“就像是眼前这位大叔,真想要让别人也认可他是英雄的话,就该多多宣传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亦或者他栽的那些树木,对这个世界的积极意义。”
“所以,如果想让残剑放弃刺秦这件事认定为影响,还是应该往残剑对天下悲天悯人的大爱方向靠。”
“而为报仇而练剑的无名,正是受了残剑大爱的影响,才决定放弃刺秦。”
“靠,转了半天,怎么又赚回原点了?!”
本来李明拿《英雄》之中的人物举例,是为了说服李峰完全认同自己把那个种树大叔当做英雄的观点,但是说着说着,李明悲哀的发现,这话题没有达成目标也就罢了,怎么还开始“往回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