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整片豫南、豫东、豫北地区作为下一步的收复目标,这么大的战役肯定不是一战就能达成的,必须要分多个阶段进行。
赵骥把第一个作战目标定在了皖西北的阜阳地区,以此打开进入豫南的通道。
“我们整个战役的目标要大,但第一阶段的目标要小,作战范围应仅限于阜阳地区”。
之所以不直接进攻豫南,赵骥的顾虑主要有三点,一是豫南的信阳、确山、郾城、驻马店等县正处在平汉铁路上,郑州和开封的倭寇主力可以利用铁路快速增援。
在实力足够强大之前,赵骥不想跟倭寇进行大兵团的主力决战。
第二是阜阳虽然地势平坦不利于防守,但此处西接豫南、北连豫东,一旦拿下这里,第二阶段战役方向的选择就可以变得更为灵活。
最后一点,阜阳虽然也在花园口决堤造成的黄泛区内,但洪水到这里水势已弱,救灾赈民的压力相比整整半个河南的压力要小得多,是在根据地的能力承受范围内的。
会场众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人,都看得懂先打阜阳的好处,当场就一致通过了这个意见。
作战目标既定,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作战原则。
“第一阶段的作战不在于收复多少土地,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消耗倭寇的有生力量上,要打得倭寇觉得跟我们争夺阜阳得不偿失,默认我们占据这个地方”。
“我们应该采取围点打援的办法,以少部兵力包围阜阳之敌,吸引倭寇大部队来援,再视战场形势变化重点打击其来援部队”。
“倭寇可能来援的方向有二,或者是徐州之敌沿徐州、宿州一线朝蚌埠集结,然后再自西向东增援阜阳”。
“或者是郑州、许昌之敌沿平汉铁路朝漯河集结,然后再自东向西增援阜阳”。
“我的建议是东阻西打,以有力一部抢先占据淮南的八公山地区,威胁蚌埠来援之敌的侧后,逼迫其不敢纵兵轻进”。
“再以主力在周口至太和一线寻找战机,伺机争取于野外重创郑州、许昌援敌两到三个联队”。
“好!那就这么定下来”,铁军长当场就拍了板。
傅秋涛在军事上非常信赖铁军长和赵骥,并不随意插手,杜斌彬也更无二话。
会后,浑身是劲使不完的铁军长更是干脆自己把参谋长的工作也挑了下来,亲自带着胡杰等一干参谋在特务连的保护下秘密潜入预定战场勘测地形,并制定详细作战方案。
郭勋祺也忙着回罗山县抓紧整训新招募的一旅二团新兵。
“老赵,你等等”,赵骥开完会刚打算离开,却被傅秋涛开口叫住,杜斌彬也留在了会场没有走,“我有点事跟你商量”。
“什么事儿啊?”
傅秋涛让警卫守住门口,然后才拉着赵骥坐下说:“第144师名义上虽未加入我军,但实际已受我军的控制和指挥,而且中央也有指示,要求我们积极在其内部发展力量”。
“我的意思是让杜斌彬同志过去兼任144师政委,在全师官兵中大力发展党员,当然,杜斌彬同志师政委的职务和新发展的党员名单都是不对外公开的,知情范围只限于郭军长和孟师长”。
“这个要求我不方便跟郭军长提,你和他私交较好,所以想请你去跟他谈一谈,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其实自郭勋祺和微操大师翻脸,率部移驻罗山时,第144师并入新四军就是早晚的事情,赵骥认为郭勋祺对此肯定早有思想准备,应该不会伸手阻拦,甚至多半还会乐观其成。
“好,我现在就去找郭大哥谈”,赵骥一口答应,连忙就起身去找郭勋祺,免得晚了自己还要多跑一趟罗山县。
果然,在赵骥跟郭勋祺说明来意后,他当即就略带激动地说道:“老弟,太好啦,我早就这么想了,可又担心你们嫌我过去是军阀出身,现在既然组织允许,我自己第一个就提出入党申请”。
郭勋祺临时取消回罗山的计划,在石子咀多耽搁一天,他连夜撰写了一份申请书,详细说明了自己早年和刘帅、陈帅一起参加我党活动,以及资助、掩护陈帅等人逃脱军阀抓捕的事迹。
同时,郭勋祺还给刘帅、陈帅分别写了一封私信,邀请两位旧友作为自己的入党介绍人。
第二天,傅秋涛在看过郭勋祺的申请书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握着他的手说:“好,郭军长,我会尽快按照组织程序对你讲述的这些事情进行核实,我个人也非常期待你能成为我们的同志”。
当天,杜斌彬就带着独立师政治部的部分人员直接跟着郭勋祺一路回了罗山,开始在第144师官兵中正式物色、发展合适的党员对象。
办完这件事,赵骥的眼睛也开始紧紧盯向武汉的冈村宁次,河南的倭军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大动作的,只要武汉的倭军主力一南下,自己这边就可以动手了。
按照计划,独立师只留下了各县独立团保卫根据地,主力部队三个纵队加一个第144师开始分批秘密往北集结。
为了防敌耳目,经验老到的铁军长专门下令,各部集结期间应采取夜间行军的方式,同时沿途严禁进入县城驻扎休整,只准在农村地区或野外宿营。
傅秋涛也组织起途经各地的民兵队、儿童团等严密封锁部队集结路线,严查一切可疑人员。
在我县、镇、村三级健全的基层组织框架下,倭寇的探子很难渗透进入根据地内部,就算它们能在县城里安插一二,可要想渗入全是乡里乡亲的农村地区则基本不可能。
倭寇的情报工作模式只有对国军才能发挥作用,对我军完全无用。
四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十月初始,在比原时空晚了一个月后,冈村宁次以五个师团十余万人的强大兵力向湖南发起攻击。
国军第九战区也随即集结起六个集团军四十九个师的二十四万余兵力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