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就在林北即将率领大军挥师南下之际,他突然停下脚步,眉头微皱,似乎想起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紧接着,他迅速派人传唤夏侯兰前来,并当面向其下达命令。
只见林北神色严肃地对夏侯兰说道:“夏侯将军,我需要你立刻安排高顺和张辽两位将军前往波才的军营接受历练。同时,让他们在襄平安顿下来。此次行动务必谨慎行事,不得有误!”夏侯兰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即刻着手执行任务。
说起这襄平城,它乃是平州的“州会”所在之地,地位相当于某个省份中的省会城市。
在这个时代,人们通常称之为“州会”。如今,襄平城内已经安稳居住着许多林北麾下的将领及其家属。
如此布局,一方面便于统一管理和指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制衡那些可能心怀不轨、存有反叛之意的将领。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某位将领胆敢背叛林北,那么他留在襄平城内的家人必将面临灭顶之灾,绝无半点求情宽恕的可能。
此外,襄平城内不仅具备各种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兵营、官署等,还有大量空置的房屋尚未有人居住。不过,要想住进这些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拼命晋升阶层才有机会获得入住资格。
这种激励机制促使城中众人奋发向上,力求为林北的大业贡献更多力量。
送别了张辽和高顺这两位得之不易的将领之后,林北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渐行渐远。
待他们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之中,林北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对着身后整装待发的大军大手一挥,高声喊道:“出发!”随着他一声令下,士兵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开始向南进军。
此次出征,林北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兵分两路的策略。
一路由猛将管亥率领,直奔广阳郡的俊靡县;而另一路,则由林北亲自统领,朝着右北平郡的临渝县挺进。
要知道,这幽州地域辽阔,宛如后世的一个大省一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市区。其中,右北平郡、广阳郡以及代郡都是备受瞩目的地方。
每个郡之下又设有众多的县城。比如广阳郡所管辖的区域里,有着蓟城和俊靡县这样的重要城镇;代郡治下则包含了涿鹿县和高柳县等地;至于右北平郡,其辖内不仅有临渝县,还有土垠县等战略要地。这些郡县彼此相连,构成了幽州复杂而又严密的行政体系。
(暂且这样吧,感觉乱乱的。)
右北平:临渝、土垠。
代郡:涿鹿、高柳。
广阳:蓟、俊靡。
此次南下行动的核心战略便是围城打援。
要知道,攻城作战并非林北治下平州士卒的强项,但若是说到野战,他们可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经过这几年坚持不懈的严格训练与精心培养,林北麾下的每一名士卒都熟练掌握了骑术技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裴元绍不辞辛劳地多方努力和悉心养育之下,平州地区的马匹数量竟然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历史新高!如今平州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拥有至少一匹骏马,这种繁荣昌盛之景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如此众多的马匹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消耗海量的粮草供应。好在天公作美,平州近些年来一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粮食产量颇为可观,也算是能勉强满足这些战马的日常所需。但即便如此,对于后勤补给线的保障依旧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势。
只见那浩浩荡荡的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向南挺进。
无数匹骏马奔腾而过,扬起漫天尘土,此起彼伏的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大地都为之震颤。而那数量众多的粮草辎重,则交由一群阉奴负责押送。
虽说在两军交战之时,粮草乃是重中之重,需得先行一步。然而,此次出征乃是一场出其不意的闪电战,讲究的便是速战速决,哪还需要如此拖沓磨蹭?
杨凤与于毒这两位将领派出部分士兵,与那群阉奴一同押送粮草。
表面上看似乎是协助押送,实则却是暗中监视,以防出现任何意外状况。
与此同时,林北率领着他的精锐骑兵们,在广袤无垠的幽州大地上纵情驰骋。他们的目标并非直接前往临渝,而是先抵达位于临渝边界处的公孙越所部。
要知道,公孙瓒身为一方诸侯,势力不容小觑。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对于自己领地的边境地带,他必然会派重兵驻守。
于是乎,公孙瓒便将公孙越与其弟公孙范这两位得力战将安排在此地。
尽管在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里,公孙越和公孙范二人登场亮相的次数算不上频繁,但能够在青史之上留下姓名者,又怎会是等闲之辈呢?想必此二人亦是有着非凡的本领与过人之处。
远远地望去,那连绵不绝的军营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在地平线上,一眼望不到尽头。营帐林立,旌旗飘扬,给人一种威严而不可侵犯的感觉。
然而,面对着如此壮观的景象,林北却丝毫没有被其震慑住。他目光坚定,神色冷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迅速击败敌军。
对于那些所谓的斗将之类的繁文缛节,林北根本不屑一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哪里还有时间去讲究这些无聊的规矩?他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率领着自己的精锐部队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径直朝着公孙越和公孙范的军营冲杀过去。
只见公孙越和公孙范两人所率的军营呈左右分布之态,各自占据一方。这种布局显然经过了精心谋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军队驻守和防御。
倘若敌军前来攻打他们的营地,必然会面临兵分两路的困境。因为只要攻击其中一处,另一处的守军就能及时察觉并迅速支援过来。
如此一来,两人的军队便能形成互为犄角之势,相互呼应,共同抵御外敌的侵袭。即便其中一人麾下的士卒未能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另一人的部下也能够及时传递消息,做出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