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站在那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如今却满是疮痍的土地上,心中被国破家亡的悲痛和愤怒填满。在她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认输”这两个字。曾经,她在感情上遭遇了挫折,可那不过是个人的小哀愁,而如今,国破家仇的双重打击如两座大山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但她并没有被这巨大的悲痛所打倒,反而在心中燃起了一股强烈的斗志。
郭襄决定创立一个教派,一个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抗蒙的教派。她深知,仅靠现有的江湖门派各自为战是远远不够的,她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组织,让所有心怀正义、渴望复国的人都能团结在其麾下,有朝一日夺回襄阳城,将蒙古侵略者赶回草原。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余大龙居住的庭院里。郭襄精心地整理了自己的衣衫,尽管经历了诸多磨难,她的眼神中却透着坚定的光芒。她朝着余大龙的房间走去,每一步都带着决绝。
郭襄轻轻推开房门,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熏香气味。余大龙正坐在床边,看到郭襄进来,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郭襄姑娘,你怎么这么早来?”余大龙问道。
郭襄深吸一口气,走到余大龙面前,直视着他的眼睛说:“余大哥,我今天来是有一件大事要与你商量。”
余大龙看着郭襄严肃的神情,心中不禁一凛,他站起身来,说道:“郭襄姑娘,你但说无妨。”
郭襄缓缓开口:“余大哥,你也看到了如今的局势。襄阳城沦陷,蒙古人肆意践踏我们的国土,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继续下去,我决定创派抗蒙。”
余大龙微微一愣,他没想到郭襄会有如此大胆的想法。他皱着眉头说:“郭襄姑娘,创派可不是一件小事。这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教义、武功秘籍,以及能够吸引众人追随的理念。”
郭襄点了点头:“我知道这其中的困难,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我想以我对侠义的理解,以保卫国家、拯救百姓为宗旨来创立这个教派。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正义,就一定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
余大龙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郭襄的话。他不得不承认,郭襄的想法虽然大胆,但如果真的能够成功,那对于抗击蒙古确实有着巨大的意义。
“郭襄姑娘,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余大龙问道。
郭襄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她开始阐述自己的计划:“我想先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教派的根基,这个地方要易守难攻,最好是有山川险阻作为屏障。然后,我会四处寻找那些有武艺、有正义感的人,邀请他们加入。我们可以共同创造适合本教派的武功,并且传播我们的教义。”
余大龙沉思片刻后说:“郭襄姑娘,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你要知道,现在蒙古人到处搜查反抗力量,创立教派很容易被他们盯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郭襄握紧了拳头:“危险我不怕。如果总是害怕危险,那我们永远也无法夺回襄阳城。余大哥,我今天来,除了想得到你的认可,还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余大龙看着郭襄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敬佩之情。他笑了笑说:“郭襄姑娘,你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能不帮忙呢?不过,你要创派,首先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能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
郭襄想了想,说:“我想好了,就叫‘襄义教’,‘襄’是我的名字,代表着我创立这个教派的决心,‘义’则是我们的宗旨,倡导侠义精神,保卫家国。”
余大龙点了点头:“这个名字很不错。那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开始第一步呢?”
郭襄说:“我想先从我们身边的人开始。余大哥,你在江湖上也有不少朋友,我希望你能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加入。我自己也会去寻找那些曾经在襄阳城战斗过的英雄豪杰。”
余大龙说:“好,郭襄姑娘,我会尽力的。不过,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遇到很多人的反对和质疑。”
郭襄微微一笑:“我不怕。只要我心中的信念不动摇,我相信总会有人理解我的。”
这时,余大龙的一位娇妻端着茶水走了进来。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不禁说道:“郭襄姑娘,你真的很勇敢。不过,这创派之事,你一个女子,要承受的实在太多了。”
郭襄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姐姐,谢谢你的关心。但我是郭襄,我肩负着郭家的使命,更肩负着拯救百姓的重任。”
余大龙看着郭襄,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全力支持郭襄的创教计划。他深知,这不仅是郭襄的梦想,也是所有渴望复国的人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郭襄开始四处奔走。她不顾路途的艰辛,拜访了许多曾经的江湖朋友和抗蒙志士。她向他们诉说自己的创教理念,邀请他们加入。虽然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拒绝和冷眼,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而余大龙也在自己的圈子里积极宣传郭襄的“襄义教”。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召集了一些愿意为抗蒙事业贡献力量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襄的“襄义教”逐渐有了一些雏形最后改名峨眉派。虽然人数还不多,但这些人都怀着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在郭襄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够在抗击蒙古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最终夺回襄阳城,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