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苦笑,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他的内心在激烈地挣扎,一方面是对小神瑛的思念与牵挂,另一方面是为了小神瑛的未来着想。
“哥哥见我如今这样,如何能不被其察觉?”太白金星声音有些颤抖,
“也就是下凡轮回一世,于我们而言,至多一月光景,届时我已痊愈,再见也不迟。”
太白金星心中像被刀割一般,他何尝不愿见小神瑛一面?
只是这一见,小神瑛必然对他心怀愧疚。
若是心怀二心下凡轮回,必受反噬!
届时即便重回仙班,仙力也不及从前。
为了小神瑛的往后,他不得不狠下心来。
他强忍着疼痛,扭头看向小仙童,声音虚弱无力:
“若他归来,你便告诉他,我已寻了个福泽绵延之地闭关十日,若有要事,待我闭关后再议。”
小仙童有些为难地看向太上老君。
只见太上老君轻挥了挥手,叹息道:“按他的意思办吧。”
神瑛侍者听闻小仙童的话后,心中满是疑惑与失落。
他望着太白金星闭关之处的方向,久久伫立。
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过往与太白金星相处的点点滴滴。
仙君为何突然闭关?
难道真如那神秘人所说...
神瑛侍者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但他又不愿相信这是事实。
他在兜率宫外来回踱步,想要找个小仙童再问个清楚,可众仙童仿佛都得到了吩咐,皆对他避而不见。
无奈之下,神瑛侍者只能黯然离开兜率宫,朝着绛珠仙子等候之处走去。
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那神秘人的话语如同阴影般笼罩着他。
路过方才遇见神秘人处,果然见神秘人倚在廊下等他。
“你所图为何?直说便是。”神瑛侍者冷声道。
“不急,待你自下界归来再谈也不迟。”话毕,神秘人的身影顷刻间于原地消失。
回到三生石附近,绛珠仙子见他神情沮丧,关切地问道:“仙友,可是在兜率宫遇到了何事?”
神瑛侍者摇了摇头,“无事,只是仙君正在闭关,我未能见到他。”
绛珠仙子虽觉事有蹊跷,但也不再多问,“那我们现在便准备下界之事吧。”
“嗯,随我来。”神瑛侍者微微颔首。
绛珠仙草跟随神瑛侍者,朝通往下界之处走去。
就在此时,绛珠仙子身后的三生石,周身突然泛起一道忽明忽暗柔光。
通往下界之处,是一道闪耀着奇异光芒的门户。
门户周围的气流涌动,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未知。
神瑛侍者深吸一口气,率先踏入那门户之中,绛珠仙子紧紧相随。
就在此时,一道流光在绛珠仙子迈入门户时,迅速蹿至其身侧。
化为似影似幻的人形,只脖颈处隐约可见,其挂着一枚三生石模样的玉坠子。
一阵眩晕过后,他们已置身于人间。
这人间世界与仙界大为不同。
繁华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处处是喧嚣的市集、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劳作的凡人,还有那青山绿水间缭绕的烟火气息。
官宦人家的深宅大院里规矩森严,青山绿水间的村庄里,百姓们过着质朴的生活。
神瑛侍者望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既新奇又有些许不安。
他们降生于一户官宦人家,三生石的石灵成了家中的少爷,因其“衔玉出生”,故名为宝玉。
而那正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反面则刻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通灵宝玉,则是三生石本体所化。
而绛珠仙子则化为黛玉,成为他的表妹。
神瑛侍者则阴差阳错,投生至一薛姓人家,化作女儿身,名为薛宝钗。
......
在那古雅而森严的贾府之中,雕梁画栋透着一种陈旧而压抑的气息。
庭院里的花草树木,似乎都遵循着某种古老的秩序生长着。
黛玉初见宝玉时,目光便被他脖颈处的通灵宝玉所吸引。
那玉似有魔力一般,让黛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仿若前世的缘分在今生有了回响。
宝玉亦是如此,看着眼前娇弱的黛玉,只觉似曾相识。
通灵宝玉在胸口微微发烫,似是有灵之物,也感知到这奇妙的邂逅。
随着时光流转,他们在贾府这个大家族里共同成长。
宝玉对黛玉的才情钦佩有加,诗社之中,黛玉的才情如星般璀璨。
众人以菊花为题作诗时,黛玉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一经出口,宛如清风拂过湖面,令众人拍案叫绝。
黛玉每每作诗,立意新奇、情感细腻,而宝玉也总是第一个,为其佳作喝彩。
宝玉他不喜那仕途经济的学问,偏爱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吟诗作画,谈天说地。
欢乐的时光总如璀璨烟火般绚丽短暂,转瞬即逝。
薛宝钗的到来,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不仅激得水花,还荡出层层涟漪。
也正是她的到来,让黛玉面上的笑容渐失,转而日日忧愁,泪眼婆娑。
宝玉却如没事人一般,仍旧常与黛玉在潇湘馆,对着满园翠竹,共读《会真记》。
那《会真记》里的词句‘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偏生刺痛了黛玉的心。
她忽想起前日,听紫鹃说”金玉良缘“的传闻,手中帕子绞得死紧,喉间泛起熟悉的腥甜。
宝玉犹自说得兴起,却见黛玉将书掷在案上:“原来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说罢转身就走,留下满地斑驳竹影摇晃。
黛玉虽体弱多病,却有着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她深知自己对宝玉的感情,也能感受到宝玉对自己的情意。
然而,宝钗的到来,却悄然打破了这份看似平静的美好。
宝钗有着超凡的睿智与沉稳,她深知家族中的人际关系复杂,总是谨言慎行。
她总能在家族事务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是游刃有余。
在贾府举办的盛大宴会上,宝钗巧妙地应对着,各方亲戚的寒暄与试探。
她心中对宝玉有着特殊的情感,可“金玉良缘”的说法在贾府中流传,她深知自己不能轻易表露。
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虽不热衷,却也明白这是宝钗出于家族和他未来的考量。
有一次,贾府中来了一位远方的贵客,带来许多奇珍异宝。
众人围聚观看,宝玉好奇地把玩着一件精致的玉如意,却不小心失手将其掉落。
刹那间,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黛玉担忧地看向宝玉,而宝钗却冷静地走上前去,巧妙地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
她莞尔一笑,从容开口:“这玉如意虽是精美,但玉易碎,正如同这世间美好之物都需小心呵护。
今日宝玉失手,也是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宝物,莫要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遗憾。”
她的话既缓解了宝玉的尴尬,又让众人对她的聪慧和大度暗自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