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定定的看了他一会儿也没说话,因为他觉得若是实话实说,这俩人说不定更加嫌弃那疯子了。
只是疯子这些年受的苦也要让他们知道,要不然这两个人也没有内疚之意。
“她没有这里的户口,所以村里的集体东西她都得不到,连最基本的粮食也没有。”
墨金和墨规听到这话,有点傻眼,粮食都没有,那怎么活下来的?
但若没有在西北农场的这些年,他们说不定也不太了了解这些事,但是这十年受的苦让他们明白,没粮食是个什么概念?
若是有钱,还可以偷偷摸摸的买一点,可是从徐慧的态度来看,她也不会给小玉留一分钱。
大队长继续说道:“你妻子走后,我们去茅草屋里,才发现这闺女还在,而且她发烧烧的人事不知。”
“唉,当时我们都觉得她都不一定挺得过来,好在后来活下来了,只是那脑子有点不太灵光了。”
墨金为数不多的慈爱之心,这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的心狠狠的颤了一下,没想到闺女竟然遭了那么大的罪!
怪不得她不待见自己,也装作不认识,肯定是恨他们吧。
他不相信小玉不记得自己,因为她都认识谢临风,又怎么可能不认识他们呢?
“……那,那她这些年是怎么生活的?”墨金再次问道。
大队长看他眼神闪烁,脸上全是愧疚,缓缓道:“那时候村里农忙时都有大锅饭,她就跟着大家一起吃,帮谁家干点活,然后谁家就给她个窝窝头。”
“后来,集体解散了,她更没有吃饭的去处,就靠东家一口汤,西家一块饼,这样养活着。”
“其实,给她吃食最多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甚至还有两个孩子。”
“但也不是天天都有人给她东西吃,她饿的很了,就进山,也不知弄到了什么东西充饥,有时一去就是好几天。”
墨规能想象出一天只能吃半块饼子是什么景象,因为他在农场见过。
可以说是饿的皮包骨头,走路的力气几乎都没有,更别说沉重的劳作了。
有的人干着干着就倒地不起了,而有的人夜里就那样睡过去了。
小玉竟然还能在那样的情况下进山寻找生路,没死在山里已是万幸了。
此时他终于有了点点后悔,后悔刚刚那样对待她,那毕竟是自己的妹妹,而且是受了那么多年苦的妹妹。
她之所以张口就要钱,恐怕她唯一信任的也就只有钱了吧,只有把钱抓在自己手里才有安全感。
因为亲人靠不住。
想起小时候,自己其实挺喜欢白白嫩嫩的妹妹,但是奶奶总是告诫他们,不让和妹妹玩,他们才开始疏远的。
他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不让他们和妹妹玩,现在更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那么恨妹妹?
但这里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他看看父亲,等会和父亲说说,多给小玉点钱,小玉说不定就和他们回家了。
父子俩一起跟着大队长回家的时候,墨规就悄悄的和墨金说了自己的想法。
墨金脸色为难,小声道:“我就拿了1000块钱,你看她刚刚那神情,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
“这点和大队长所说的又有点不同 。”墨金深思。
墨规也回忆一下,他们刚刚见到的小玉,可以说是有点心狠手辣的,而且也不是那种脑子不灵光的样子。
“难道是谢临风改变了她,可那也不至于啊,谢临风才来多久啊?”
父子俩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他们想不明白的是,谢临风为什么走了?
谢临风当初为了小玉,可是要和他们墨家不死不休的,怎么来了以后反而轻易就放弃了呢?
来了以后失望了吗?可这也不对呀,如果失望转头就会走,又怎么会给小玉建了那么好的一个院子?
就这样想着走到了大队长家里,大队长的婆娘看大队长又带来两个陌生人,也没有立即打听,而是去倒了两杯水。
大队长对自己婆娘说:“这两位客人今天中午在咱家吃饭,你多做一点。”
墨金赶紧掏出钱票递上去,大队长没有要,“一顿家常便饭而已,还管得起。”
墨金推搡了一会,只好又收起来,吃完饭再说。
大队长把两人领进堂屋,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
再说墨玉这边,一锅鸡肉炖各种蔬菜出了锅,还有香喷喷的二合面饼子。
“真香!”
四人齐齐感叹。
老祖宗吃饱喝足就拄着拐杖离开了。
大花娘却又笑着去刷锅洗碗,今天吃的真饱,而且还是那么好的饭菜。
这段时间,她们娘俩可是享福了,以前过年都吃不了这么多的肉,现在她们隔几天就吃一次。
是因为小玉啊,是小玉舍得,留她和大花吃饭。
等大花娘从厨房里出来,墨玉就让她去堂屋里坐着。
“婶子,你先别回家,我和你说点事。”
大花娘一听有事,赶紧去了堂屋坐好,看着墨玉,等待她开口。
大花也坐在她娘身边,同样的目光看着墨玉。
墨玉嘴角抽了抽,这娘俩像个排排坐的学生,等待着上课的老师。
“婶子,现在小学一年级要交多少学费?”
大花娘看着墨玉的个子,觉得这小玉上小学一年级是不是不太好?
“你就是想上学,也至少要从初中开始上吧,上小学是不是已经不太好了?”大花娘答非所问。
墨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说道:“我不去上学,我就是问一下小学一年级的学费。”
大花娘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就急忙说道:“三块钱,一学期三块钱。”
“学校在咱们大队吗?我怎么没见过?”墨玉又问。
大花娘摇摇头,“在另一个村,离咱们这有四五里远,还挺近的。”
墨玉哂笑,在这个时候,走路四五里远,竟然还能被认为很近。
在后世,有些孩子甚至出门都没走过一里路,出门就坐车,就是农村的孩子,也大都是家长接送。
而且大部分的学校,甚至从小学三年级都开始住校,更不用来来回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