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邦早有准备,匈奴大军连马邑防线都未能突破,而汉军则背靠坚城与匈奴对峙。
这对于冒顿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他们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强,而大汉的优势在于善守坚城。双方在马邑这一带干耗着,每日粮草耗费无数,大汉耗得起,他匈奴耗不起啊。
不得已之下,冒顿只能不断派出小股骑兵,四处劫掠,充作军资。
同时,他的斥候遍布四周,安营扎寨也选在开阔的地方,他可不想像上次那样,被项羽堵住勒索。
而且项羽还捉了他们匈奴不少俘虏,那些人现在生死不知、杳无音讯,他本来打算先娶了公主,拿到嫁妆,再找人请求刘邦释放俘虏的,没想到现在,啥都没了。
对于双方对峙这种情况,刘邦也是不满意,他从诸王手上总共借了近三万兵马,这里借几千,那里借几千,最多的就是赵国,被他硬生生地割走了一万多兵马,可他从来没想过要将这些兵马还回去。
而且他还打算继续从赵国强征兵马,把赵国摁在地上抽血,可现在不打仗就不死人,自己怎么能中饱私囊。
于是乎,刘邦为了吞下这三万人,只能放弃坚城和营寨列阵出战。
冒顿听到这消息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汉军竟然以彼之短,攻己之长,这不是妥妥的送人头吗?
不过为了小心有诈,冒顿并没有将大军压上,反而只派两万骑兵进攻。
然而汉军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单独将三万前军全部压上,很快就被匈奴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要不是冒顿担心有诈,而且汉军的中军结阵来接应的话,冒顿都想全军冲锋了。
没多久,双方便鸣金收兵,而前军由于损失惨重,刘邦下军令将前军全部打散重编。
就这样,以损失数千人的代价,刘邦顺利把借回来的三万兵马洗白了。
随后刘邦给赵王张敖下令,由于前方战事兵员死伤惨重,强令赵国紧急征兵三万补充前线。
假如常威知道这事,绝对会吐槽道:“好家伙,原来平账这操作在古代就有,难怪后世抢劫的人,明明抢了才五百万,电视报道却说损失五个亿。
不少商行或者钱庄都恨不得有人来抢,有些企业老板还自己找人烧自己的仓库,原来就是从古人身上学来的,这一抢一烧,就把以前的窟窿给填上了,真是骚操作。
不过那些死了的士卒就冤枉咯,像抗战时期蒋校长就经常搞见死不救或救援不急那一套,坑死了不少友军。
台儿庄战役中,守军师长王铭章在滕县苦守多天就是等不到汤恩伯的及时救援,最后壮烈牺牲了。
在关键时刻,要不是李宗仁强硬表示抗令者要军法从事,并且通过蒋校长的急电,汤恩伯才肯出兵,最后才取得台儿庄大捷。
难怪后世有一句话形容国人,一个人一条龙,一群人一条虫,人心复杂,相互内耗的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刘邦这骚操作,冒顿当然是一头雾水,此时的他还在想着破局之法,之前被炸药包搞到威望受损,娶公主被刘邦放飞机,现在南侵又被堵在这里,真是诸事不顺。
假如不能抢到足够的财物,他回到草原之上,绝对是质疑声四起,虽然今天小胜一场,但汉军的总体实力并未受损,想突破防线南下劫掠,那简直有点痴人说梦了。
而且他还得防备项羽的偷袭,对方的骑兵可是十分厉害的,之前以一敌五,几乎把他们五万兵马吃干抹净,而且那炸药包都把他炸出阴影来了,因此他心中十分忌惮项羽。
但就这样退兵的话,绝对会威望大跌,到时回到草原,只怕暗流涌动,各个部落头领心怀鬼胎,再想指挥他们就难了。
这一刻,冒顿骑虎难下,心中对刘邦更是怨恨了,恨对方说话不算话,一点武德都不讲。
殊不知刘邦也是冤枉的,他也是被动那一个,始作俑者的常威此时正坐在草原之上吃着烤全羊呢。
天下诸王,除了项羽这个战争狂人之外,几乎没有一个人想打仗的,大家只想关起门来当土皇帝,作威作福。
尤其是泉州的新式家具和麻将一出,短短数月便风靡各国,成为了各国王族勋贵的最爱,就连张敖也是天天沉迷在麻将之中,国事悉数交给了国相贯高、赵午等人。
虽然他们经常劝谏,让张敖不要玩物丧志,但他们也是麻将爱好者,而且对于泉州的新式家具,他们也是爱不释手。
国相贯高现在都将书房的家具全部换成高桌大椅了,竹帛也换成了泉州纸张,这样办起公来,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自己再也不用惜墨如金,传达政令也通畅不少。
为什么古人文章都是文言文,言简意赅,那是因为竹简刻字不易,而且沉重,夫子搬家,单单竹简就要用不少辆牛车来搬运。
因此,大家平常都惜墨如金,但字少了,就很容易表达不清,出现歧义,这就很容易把经给念歪了。
为了避免政务出错,他们需要派人反复传达、确认,这就耗费了不少途中时间。
泉州纸张的出现,使得各国处理政务时间大大减少,这也使得大家多了不少时间拿来娱乐,麻将也因此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所以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刘邦和冒顿在代地打生打死,其他各国诸侯权贵则在自己国中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一样。
当然,赵国这种平静很快就被刘邦的一纸诏令给打破了。
张敖收到消息后,当即命令手下重臣前来商议。
国相贯高大骂道:“陛下实在是欺人太甚了,之前出兵我们赵国出得最多,现在又要我们再征三万兵马送往前线,薅羊毛也不是这样薅吧,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其余众人听到这话,纷纷附和,表示要抗令不遵。
但赵王张敖却一脸愤怒道:“你们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先父依赖陛下才能够复国,恩德泽及子孙,所有一丝一毫都是高祖出的力啊。
这次我召你们前来,是让你们想办法招募兵卒送往前线,而不是让你们抗令不遵的。
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言论,那就不要怪我将你们免官去职了。”
听到张敖这话,众人面面相觑,心想自己一心为了赵国,自己的大王却不领情。
国相贯高为了打破僵局,只能出列道:“大王有仁厚长者的风范,不肯背负恩德,都是我们不对,以后定将遵从大王吩咐。”
众人也是纷纷主动认错,张敖才就此作罢。
随后他将征兵之事悉数交给国相贯高处理,跟着就自行离去了。
等张敖离开之后,贯高第一句话就让在场所有人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