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最早举行泰山封禅的,或许就是人祖伏羲。
青龙转世人间,来到泰山龙宫,在这里拥有了青木灵石五行原力的滋养,随着修为的提高,可以幻化为人形。
可是,泰山圣境被魔族的魔犼占据,青龙与女娲被迫离开了泰山龙宫,他们投胎到了燧人国华胥氏那里。
随着神力修为的提高,伏羲渐渐顶住了魔族的强势进攻,驱赶了野兽的骚扰,打败了自然神明的侵袭。
伏羲羽翼丰满之后,带领人类军团开始了东征之路,驱逐入侵的魔族,夺取五岳之首泰山圣境。
伏羲带领人族军团,一路东征西讨,依次拔除了魔族在三山五岳的据点,让地球家园回到了人类的怀抱。
伏羲军团跋山涉水,遇山修路,遇水搭桥,逐步打败了魔族的骨干将领,终于逼近泰山腹地。
在经历了残酷斗争之后,伏羲带领人类军团,消灭了魔族兽兵及四大僵尸军团,终于打败了魔犼。
魔犼被神族收服,地球上的魔族从此灰飞烟灭,人族战士终于可以解甲归田,再也不用过枕戈待旦的日子了。
伏羲终于完成了重要使命,神族和魔族在地球洪荒大陆的斗争,以神族派出的青龙,获得了最后的决定性胜利。
从此,源自宇宙黑暗力量的魔族势力受到重创,曾经聚拢在魔犼身边的魔族兽兵们纷纷溃散。
魔犼的肉体也被昊天塔封印了,后来成为了接引道人的坐骑,成为了天界的金毛吼,但是黑暗魔心却潜逃了。
地球面临的巨大威胁消除以后,伏羲开始考虑人类的未来发展,人们应该在收复的土地上获得休养生息。
此时,人间人神混杂,龙族神兽时常出没,就连幽冥界的鬼魂,也时常来到人类世界,兴风作浪。
随着魔族被彻底打败,被赶出了地球,伏羲开始收拾人类世界的残局,整顿人间秩序,恢复人间的正常生活。
“我们神族以身作则,从此减少天地之间的互动往来,不要擅自破坏人类世界的发展秩序。”伏羲说道。
“是啊,魔族带来的灾难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神族就不要再打扰人类的生活了。”女娲说道。
伏羲动员神族,返回天界,尽量不要打扰人类的正常生活,除非有大的灾难降临,不然不允许神族染指人间。
“龙族的神兽,也不要在洪荒大陆出没了,人类力量弱小,无法战胜如此庞大的生物。”伏羲说道。
“确实如此,有了龙族龙兽在人类世界守护,人们反而安逸起来,变得不再勤奋耕耘了。”九天玄女说道。
接着,伏羲又赶走了龙族,让他们归隐天际,或者化身为龙的图案,封印在旗帜和各种器物上,不得轻易显现。
伏羲重新理顺了地球家园的统治秩序,扞卫了人类世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限制了神族和龙族在人间的权利。
“僵尸军团对世间的残害,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冥界的孤魂野鬼也不得在人间出没。”伏羲说道。
此外,伏羲还以东岳大帝的名义,重新理顺了地府幽冥界的秩序,人类死后有序轮回,不许死而复生重返人间。
如此一来,伏羲为人类创造了适合发展的优良环境,天界的神族和地府的魂魄,与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了隔绝。
青帝伏羲框定了天、地、人三界的秩序,让三界各自在自己的领地发展,实现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治理局面。
伏羲重游泰山龙宫,回忆着人类取得最终胜利的不容易,此时人类的命运处在重要的转折点。
战争结束之后,应该论功行赏,让人类的军团解甲归田,开始放下仇恨,创造美丽富饶的新生活。
伏羲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重新确立了人类世界的秩序,成为创立华夏的创世始祖,肇启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
伏羲封禅泰山,奠定了人祖的地位,他号令各路人族军队,在泰山之巅集合,当众宣布了解散军队的命令。
“我们人类的敌人已经基本被消灭了,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创造美好生活,过安稳幸福的日子。”伏羲说道。
为了增进人类世界的团结,伏羲创立了龙图腾,成为凝聚人类部落的精神标识,龙的形象深入人心。
伏羲一统天下后,为了加强团结,增强合力,伏羲综合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创造人类族群的共同图腾。
如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等,创立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图腾龙,由此华夏儿女成为龙的传人。
泰山封禅之后,人类世界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以至于后世子孙都把泰山封禅当成了国泰民安的象征。
封禅的意思是,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帝王封禅,自远古时代就有之。春秋时的管仲,认为在他之前有七十二代帝王曾进行过封禅。
其中,包括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
有确切记载的,自秦始皇到清代,先后有十三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二十四代帝王遣官祭祀七十二次。
山体上留下了二十余处古建筑群,两千二百余处碑碣石刻,记录了人类帝王的封禅泰山的历史。
秦始皇之前,封禅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祭祀天地,祭天告地其实是一种原始崇拜,表示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的敬畏。
秦始皇之后,封禅除了祭祀天地外,主要目的是为了标榜天子的伟大功绩,向天下臣民表示他的崇高地位来自君权神授。
秦始皇封禅,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
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
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汉武帝封禅,元封元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
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汉光武帝封禅,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一千五百余人整修山道,驺骑三千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
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麟德二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
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
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
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
宋真宗封禅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宋真宗的封禅其实就是个皇帝的新装,成了历史上的封禅闹剧。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大概因为觉得没有秦皇汉武的功绩,不想再像宋真宗封禅那样演戏闹笑话了。
人祖伏羲,将轮回转世后带领人类取得的丰功伟绩,上报于天,昊天天帝封其为泰山神,东岳大帝,位列五帝之中的青帝。
伏羲恢复青龙真身,统御东方,其女泰山玉女,被天帝封为碧霞元君,坐镇五岳之首泰山,护佑平安。
与此同时,女娲娘娘、九天玄女、九幽素女、玄武大帝等返回天界神族,各自论功行赏,修仙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