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今日很忙,几个重要家族都需要他挨家挨户的送请柬。
这些活没法让下人去做,除了他没人有这么好的效果。
王朗他也去见了,以吓唬为主,果然如天子所言,此人被吓的立马表态忠心天子,还说纵死不改其志。
是真是假只有鬼知道。
刘辩那也没闲着,在乐进大张旗鼓的花钱买粮食操办宴席的时候,他悄悄跟着程昱出了刺史府,来到渡口。
大批朝廷的船只顺江而下,没有粮食,只有新钱和韩侯纸。
这下子什么都不缺了,刘辩心情大好。
接下来主要的事就是庆功宴,豪强们镇守一方,送王朝一个富庶的徐州,该奖励的需要好好奖励。
陈宫在他回去的路上寻了过来。
“陛下,糜家商队已准备就绪,由糜芳带队前往兖州。”
“他们何日出发?”
“应当就在最近几日。”
刘辩略微沉思,糜芳打仗不咋地,做生意应该还行吧?
希望能为兖州带去富庶,说起来糜家这么卖力,自己该表示表示。
“找个茶楼,悄悄传旨糜家,让他们来见朕吧。”
“喏。”陈宫领命而去。
刘辩今日是一副富家公子的打扮,身后除了典韦外,还有程昱及锦衣卫的一些人。
锦衣卫已经逐渐取代羽林军的任务,负责贴身保护天子的安全。
他们本身就是从羽林军和虎贲军里选拔,每个人都身手不凡,再加上典韦,不管发生任何状况,都能坚持一阵。
另外锦衣卫手里还配备的有哨箭,哨箭升空,羽林军会不顾一切的赶来。
刘辩一行来到一处茶楼,茶楼看着倒是挺气派。
程昱是富商的打扮,他去跟掌柜的交涉,要了个最好的天字号包厢。
几人来到包厢落座,典韦推开窗户,正好将下面的街道一览无余。
远处糜家的车驾由远及近,之所以能分辨的出来,是因为糜家太豪了。
拉车的马是刚弄回去的并州马,车驾主体是上好的檀木制成,雕刻精细,还镶嵌了不少宝石。
就这一辆马车放在洛阳,一般士族都舍不得拿出来。
糜氏的奢侈,让人羡慕嫉妒恨。
“糜家到底有多少钱?”刘辩古怪的询问。
程昱思考一阵,迟疑道:“臣认为,应该在二十亿钱以上吧?”
刘辩不语,二十亿就让糜家如此豪气?
或许还不止,该怎么把糜家的钱变成自己的呢。
思考间,外面传来脚步声,陈宫替来人拉开门,紧接着就见到一名长相憨厚的男子,带着一对少年少女拜了下去。
“下官参见天子,天子万年。”
刘辩狐疑的看着他,问道:“你是糜竺?”
这么一个憨厚的汉子,居然有本事操持这么大的家业,而且还打理的井井有条,果然人不可貌相。
糜竺不敢抬头,回道:“陛下圣明,下官徐州别驾从事糜竺。”
“都平身吧。”
“谢陛下。”
三人直起腰,刘辩得以进一步打量他们。
兄妹三人各有各的特点,糜竺长着大方脸,看起来老实巴交,一双手都不知该往哪放。
糜芳长个大圆脸,体型稍壮,是个小胖子,看着倒是挺有喜感,像个吉祥物。
右侧的是名少女,容貌秀丽,皮肤白皙,眼神清澈透亮,身材纤细高挑,穿着一件淡色的裙裳。
糜家是怎么生的?
刘辩心里腹诽,邀请他们三人落座,糜竺不敢,惶恐道:
“下官为鼠雀之辈,岂敢在陛下面前放肆。”
刘辩毫不在乎,笑呵呵的说道:
“朕宴请贤臣,哪有让贤臣站着的道理?让你们坐就坐。”
他巴不得豪强们都有糜家的自觉性,每人每家都拿出五个亿来支持他,他一一宴请会面又能如何?
总好过先帝把三公卖出几百万钱吧。
糜竺心里发慌,左看看右看看,现场唯一算上认识的就只有陈宫。
陈宫冲他点头,他才敢带着弟弟妹妹坐下去。
刘辩挥手让倚清来奉茶,然后直奔主题。
“朕时间有限,其他事庆功宴上再说,因糜家解决了朕的大麻烦,朕给你们一个提要求的机会。”
想了想,刘辩又补充道:“要做官,朕保你糜家有人能做个京官,十年内达到中两千石。要名利,朕赐你乡侯,送你牌匾。要钱,朕打算在并州筹备养马场,糜家可参与进来。”
一般家族不就这三点追求吗?
为图省事,以免糜竺结结巴巴的试探,自己不如把话说的明白点。
糜竺小心翼翼的看着天子,心中掀起滔天巨浪的同时,对那件事更有了底气。
刘辩同时看向他,皱眉问道:
“还没想好吗?”
“想好了。”糜竺咽口唾沫,艰难的说道:“臣想让陛下帮我糜家保个媒。”
“保媒?这有何难?朕亲自当你们糜家的证婚人。”刘辩毫不迟疑的答应下来。
找他保媒算是找对人了,诏书一下,不管糜家看重的是谁,都得乖乖过来成亲。
“说吧,卿看上了哪家的姑娘?”
掏五亿钱出来玩,就为了成亲,看不出来糜竺还是痴情种。
糜竺历史上的妻子是谁来着?忘了。
别跟曹操一样,张口来一句貂蝉就好。
糜竺没想到天子这么好说话,神色松弛不少,纠正道:“不是下官,是下官的小妹糜贞,请陛下能为小妹说个媒,糜家愿意拿出十亿嫁妆。”
多少?
刘辩一下就坐直了身子,目光落在糜贞身上。
正巧此时糜贞偷看向他,两人目光碰撞在一块,糜贞俏脸微红撇开视线。
十个亿啊!
自己辛辛苦苦多久才能赚到那么多钱。
刘辩有种想收了糜贞的想法,问题是他已经有皇后了。
纳妾管人家要十亿太黑了吧?按照规矩,朝廷对于天子纳妾,最多只能出两千万的聘礼。
搞不好人家觉得羞辱。
那找谁呢?找荀彧?那家伙要地位有地位,要名气有名气……
呸呸呸,不能乱点鸳鸯谱。
就在刘辩犹豫间,郭嘉正好办完事,寻到了茶楼。
郭嘉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听到现场的动静,立马来了精神。
他放下茶杯,上前拱手道:
“陛下,糜家立此大功,说媒不过小事一桩,理应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