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你们还带着两孩子呐,现在的吃食多金贵啊,你们已经给我这么多吃食了,你们留着给两孩子吃”,王福生连连摆手。
“拿着吧,我们到县城就有吃的了,”叶国宏给王福生一包玉米面饼子,这些都是宁宁从空间拿出来的。
王福生感动的热泪盈眶,就差给几人跪下了,他这会感觉自己遇到了活菩萨,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呐。
叶国宏和叶国安跟在王福生身后,看着他回到王庙村,他们这才抱着叶宁和叶伟康离开这里。
向前走去,一路上都能看到饿得奄奄一息的乞讨者,躺在路边。
每次看到这样的人,叶国安都会给他们一个玉米面馒头和一竹筒水,然后再给几个红薯。
这些人有了吃的,就不会被饿死了。
叶宁看了一路,心里也不好受,她想到了前世的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和路边的这些人一样,没有吃的,就这样活活饿死了,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下来。
叶伟康看着叶宁一直在默默流泪,他握住了她的手小声说:“宁宁,我们回来了,他们也不会死了”。
叶宁点点头,也小声说:“哥哥,我知道,可是看到他们我还是会想哭”。
叶国安只是抱着叶宁,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给她无声的安慰。
当天下午,他们几人来到了阳县,在县委大院,他们打听到县委书记家的住址后,就离开了。
几人离开县委大院,叶国安找到一个废旧的院子,他们看四周没人。
叶宁就带爷爷和哥哥进了空间,他们要商量一下,怎么把粮食送给这个县的村民。
进入空间后,叶宁率先开口:“大爷爷,爷爷,哥哥,我们去和爹爹伯伯他们一起商量一下吧。”
叶伟康第一个表示赞同,“嗯,多些人想法也能周全些。”
叶国安和叶国宏也点点头,他们不想暴露自己,更不想让人知道粮食的来源,也不想看着那么多村民就这样饿死,唯一难办就是,怎样把粮食送到村民手中。
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叶伟康将外面看到的惨状仔细说了一遍,众人听后皆是一脸凝重。
叶国宏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们不能直接拿出太多粮食,不然容易引起怀疑。”
叶宁眼睛一亮,“大爷爷,我们不可能一次拿出来很多粮食,你忘记了还有很多地方都受灾了”。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接着便开始讨论具体的实施步骤,比如先选那些地方把粮食拿出来,还有那些地方的领导是个为民办实事。
那些不干实事的领导,他们是不会把粮食拿出来交给他们的,因为怕他们给贪污了。
最后决定由叶向涛暗中联系阳县的县委书记,说是自己联系一个朋友,从外地弄来一批粮食,愿意低价卖给阳县的村民和政府,另外在捐赠一部分红薯。
叶向涛一番伪装后,按照计划找到了阳县的县委书记的家。
“同志你好,我想问一下县委书记杨成武是住这里吗?”叶向涛问道。
“你是那位,”杨成武疑惑的问,这个年轻人,他可以肯定自己不认识。
“我叫向涛,是位退伍兵,我让朋友从外地弄来一批粮食,想问一下我们县要么。”叶向涛试探着问,他不确定这个县委书记是什么想法。
“真的么,你真的可以弄到粮食,什么粮食,有多少我们全要了”,杨成武高兴的说,有了粮食全县就少死很多人。
他这段时间也不好过,每个公社每个大队每天都有人饿死,他看着报上来的数字心里也不好受,可是没有粮食,说什么都是白搭。
叶向涛看着杨成武那高兴的样子,只好说:“有大米、小麦,玉米和红薯”。
“这些粮食不便宜吧!大米和小麦粉,现在都卖三四块钱一斤了,还买不到”,杨成武知道现在外面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叶向涛:“几块钱一斤的粮食,我可不敢要,那不是让乡亲们骂我没良心吗?灾荒年还赚乡亲们钱,那不是祸害乡亲们”。
“那你弄来的粮食多少钱一斤,有多少斤”,杨成武问道。
“小麦二毛一斤,有十吨,大米三毛一斤,有五吨,玉米一毛五分一斤,有十吨,红薯十五吨,算是他们捐赠的,”叶向涛刚说完。
杨成武一听粮价这么低,还有捐赠,他大喜过望,一把抓住叶向涛的手。
“兄弟,你是我们整个阳县的救命恩人啊,真的是太感谢你了”,杨成武拉着叶向涛不舍得放手。
叶向涛“那你找人准备一下,今天晚上十点,我会让他们把粮食运到县城南门边的大路口,到时候,你们在那里接粮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