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位五太爷爷,当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炸坦克的时候,双腿被坦克压断,从此就行动不便,一直住在疗养院。
叶宁也仅仅见过他一面,但对他的英勇事迹却早已耳熟能详。
想到这些事情,叶宁突然又开口说道:“爷爷,我想给京市的龙浩宇和龙浩然,邮寄一些肉酱和肉干,再加上些果脯怎么样?”
叶宁想起了那经常给自己写信的兄妹俩。
从信中的字里行间,她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和哥哥之间深厚的情谊。
后来听舅舅说,这两人应该是她的表哥和表姐。
而且大姨和大姨父早在五年前就去执行任务了,至今杳无音信。
据说上面传来的消息是他们已经牺牲了,可惜连尸体都没能找回来。
每每想到这里,叶宁心里总是一阵难过。
但她知道,生活总要继续下去,所以她更珍惜与其他亲人之间的感情了。
“好,明天我就去县城邮政局,你大伯上次来信就说今年过年回不来,我们给他邮寄点,家里的东西也让他高兴高兴。”叶国安满面笑容的说道。
叶伟康想了想说:“爷爷,我和你一起去,我们还能去看看小叔”。
他想去看看,小叔有没有把他画的铁犁头做好。
他给小叔画的是一个现代铁犁头加一个木制弯手柄,比这个时代的木犁头要好用很多,就是不知道,小叔有没有做出来。
第二天,爷孙俩早早起来,赶着牛车,一路向县城邮政局而去。
一路上,叶伟康满心期待着小叔做出的铁犁头。
而叶国安则盘算着,给远方家人的包裹是否齐全,还有没有什么落下的。
到了县城,先去了叶向阳所在的农机厂。
叶向阳听到有人找,走出来一看,居然是他爹和大侄子,看到他们,他很高兴的说:“爹,伟康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要去邮政局,给你三爷爷,还有你哥他们邮寄点家里的东西。”叶国安一边整理着要寄走的包裹,一边对身旁的人说道。
叶伟康听到这话,目光从包裹转移到了叶向阳身上,开口问道:“小叔,我之前让你帮忙修改的犁头做好了没?”
叶向阳微笑着回答道:“做出来啦,我现在就去给你拿过来。”话音刚落,他便转身朝农机厂车间跑去。
没过一会儿,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铁犁头快步走来。
叶伟康满怀期待地看向那个铁犁头,当它完全展现在自己眼前时,不禁眼睛一亮。这个铁犁头制作得极为精致,无论是线条还是弧度都恰到好处,与他心中所设想的几乎一模一样。
“小叔,真不错呀!这手艺简直绝了!”
叶伟康忍不住夸赞起来,并笑着询问道,“小叔,做这个犁头花了多少钱呐?等回去后,我去找大队长给您报销掉。”
其实,这个犁头本就是为村里打造的,如果使用效果良好,村里还打算按照同样的样式再多做几个呢,反正村里有五头牛,用来耕地正好。
叶向阳摆了摆手,连忙解释道:“伟康,你先把犁头带回去吧,这犁头不用给钱。
我们厂长看到了你画的图纸后很感兴趣,想照着多做几个试试看。
如果实际使用效果确实像你说的那么好,那就按照你提议的那样批量生产啦。”
叶伟康一听,脸上满是惊喜,“小叔,要是真能批量生产,咱们村还可以再买几个,这样就能省下不少人力了。”
叶向阳笑了笑,“是啊,不过还得看试用结果。”
叶国安这时也接口道:“不管咋样,这都是好事儿。咱赶紧去邮局把东西寄了吧。”
于是二人告别了叶向阳往邮局走去。到了邮局,叶国安仔细地填写地址,将包裹一一寄出。叶伟康抱着铁犁头站在一旁等着。
寄完之后,爷孙俩走出邮局准备回家。在路上,叶伟康兴奋地跟叶国安说着犁头投入使用后的各种好处。
正说着,突然听到前面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群年轻人围在一起讨论收音机里播放的新闻,说是国家即将出台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新政策。
叶国安和叶伟康凑上前去听了会儿。叶伟康眼中闪着光,“爷爷,这新政策听起来对咱农民,没什么影响。
像小叔这样的,会不会也要回村里啊。”
叶国安摸着胡子,笑得开怀,“无所谓了,反正他在那里都是干活。”
爷孙俩边说边赶着牛车往家走,到家后,叶伟康和叶国安一起,拿着铁犁头去了大队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