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进行统计上报,还有新一团拆分的时候。”
“我并没有把紫云山这边的物资,还有驻扎在这边的两个连队上报上去。”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紫云山根据地就不归新一团管辖了。”
“不过吕华同志放心,大家过冬的粮草被服什么的,我今天已经带着人送来了。”
“绝对能轻松渡过这个冬天。”
“至于归属的问题,吕连长同样不用担心。
等张团长或者李团长走马上任后,就会派人来重新把紫云山纳进去的。”
“这边这两个连队,本来也是张团长的老部下,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去了独立团那种地方,不带点精锐过去,接下来的仗还真的不好打。”
一听这话,吕华心中顿时好奇不已,“王团长,这样做没问题吧?合规不?”
“没问题!”王志勇肯定地点点头,“新团长走马上任带些嫡系精锐本就是应有之意。”
“只要双方的团长商议好,直接汇报上去,上面也不会为难的。”
“况且,这也是旅长默许的。”
“那就好!”吕华点了点头,拿起旁边的一个新的零件粗磨,继续投入到手搓镗床的大业中去。
没错,吕华打算手搓的第二台机床,正是一台大型多功能镗床。
有了它,就能大大提升吕华打造其他机床的效率了。
吕华现在之所以有底气打造这台大型镗床,就是因为他身边已经有了一台铣床。
打造起其他机床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同时,有了大型多功能镗床。
就能对大型工件进行钻孔、镗孔和铣削等操作,是制造重炮等重型武器的关键设备。
是的,吕华打算搭建的第一条生产线,并非李云龙十分眼馋的40半枪械生产线。
而是一条60mm口径及以下的迫击炮生产线。
吕华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是因为他发现,新一团的战士们对重武器火力的需求要远远大过于普通步枪。
在之前打小鬼子秋风的日子里。
只要能全歼一波伪军或者小鬼子,就能缴获大批量的步枪及弹药。
可迫击炮,特别是60mm口径这样的重火力迫击炮,却十分稀缺。
这种火炮既能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又相对轻便。
便于携带和快速部署,非常适合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的游击战术。
而且,从战略角度来看,60mm口径的迫击炮可以给予敌人较大的压制。
尤其是在对抗小鬼子的坚固阵地和炮楼时,这种火力支援是至关重要的。
再者,吕华也考虑到。
如果未来新一团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战斗,甚至是参与到更大范围的战区作战中去。
那么拥有自主生产迫击炮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新一团的战斗力和战略灵活性。
所以,尽管搭建迫击炮生产线相较于步枪生产线更为复杂,需要的工艺和技术也更高。
但吕华还是决定迎难而上。
“吕……吕华同志!”
再次车铣好一个新的零件,旁边突然又传来了王志勇的声音。
这顿时让吕华微微一愣,“志勇同志,你还……有事?”
他本以为刚刚王志勇就已经离开了,没想到竟然还在。
“吕华同志,我确实还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王志勇神色认真地说道,“吕华同志,这紫云山兵工厂原本就是老团长为新一团精心筹备的。”
“虽然现在归属有所调整,但咱们的情谊没变,新一团与兵工厂依旧是亲如兄弟,说是娘家也不为过。”
他顿了一顿,接着恳切地道,“我想……等将来兵工厂实现量产,不知能否在装备上多支援我们新一团一些?”
“毕竟,新一团的战士们对于自家兄弟生产的武器,用起来也会更加顺手,更有信心。”
“成!没问题!”吕华毫不犹豫地应道。
“只要产量跟得上,而你们能提供足够的原材料。”
“就算给新一团全面换装也没问题。”
“不过,这只是我的承诺。”
“等将来团长回来,或者上面来人,要做什么决定我可就管不了了。”
王志勇听后顿时大喜,“吕华同志,有你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
在王志勇看来,吕华可是紫云山兵工厂的核心人物。
未来就算有所调整,吕华也只可能高升,不可能平调,更不可能降职。
毕竟,这位可是能徒手搓机床的神人。
是八路,乃至整个华夏都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
也绝对会成为未来又一棵难以撼动的常青树。
得到了吕华的承诺,王志勇满心欢喜地离开了。
而吕华上头没有了束缚,接下来的一星期他一刻都未曾离开紫云谷。
他如同着魔一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第一条迫击炮生产线的搭建中来,几乎是废寝忘食。
“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
在这一个星期里,铁匠铺的打铁声几乎从未断绝,激励着紫云谷中的每一个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吕华提供的水泥配方的参与下。
各种厂房和仓库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而吕华也在这一个星期的努力下,终于把制造第一座炼钢高炉所需要的所有零件给铸造完毕。
没错,是第一座炼钢高炉,而并非第一条迫击炮生产线所需机床的零件。
之所以会如此南辕北辙,是因为吕华在手搓大型多功能镗床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跨越的困境。
那就是大型高精度零件锻造过程中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的强度不一,进而产生的零部件不合格。
这也让吕华意识到。
想要成功制造出大型多功能镗床,进而搭建起迫击炮生产线,必须先解决钢材质量的问题。
于是乎,这一个星期吕华在现代那边不得不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高炉炼钢的知识。
回到抗战年代,他则带领着兵工厂的战士们,开始尝试着搭建炼钢高炉。
战士们主要负责土木工程方面的作业。
而吕华则负责搭建高炉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钢材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的精度要求虽然不算太高。
但在这个没有现代化的加工设备的时代。
吕华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打磨、调整。
幸好他是一台机器人,不然绝对不可能在短短一星期内把所有零部件打造完毕。
彻底完工后,吕华便开始了最后的安装及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