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未尽之言。
曹操自然明白。
“唉……”
曹操轻叹口气,语重心长说道:“文若啊,如今吾之大业正如旭日东升,方兴未艾,且往后之路漫漫修远。”
“以往大汉朝廷的官员都是什么德性,你我皆心知肚明,在此便无需赘言了。”
“在吾看来,唯有伯宁这般心志坚定,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性,才能够有力地遏制各地官吏的不法行径。”
“若是用一个只知圆滑处世、心智不坚之辈,一旦受到威逼利诱,从而徇私舞弊,致使冤案频发,那对我们的大业,必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甚至于,对你们,对百姓,或许是一场灾难。”
曹操的一番话,如暮鼓晨钟般,振聋发聩。
顿时让荀彧如梦初醒,豁然开朗。
“呼……”荀彧深吸了一口气,神色郑重说道:“主公,属下今日受教了。”
言罢,荀彧朝着曹操深深地躬身行了一礼。
曹操微笑看着荀彧,坦然受了这一礼。
他刚才那番话,可不是吓荀彧。
在他的计划中,将准备成立一个类似明朝锦衣卫的职能部门。
而历史中对锦衣卫的风评,简直不要太臭。
曹操认为,也只有满宠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才能胜任这份差事。
此时,荀彧若有所思,拱手问道:“主公,伯宁这个新设的职位,其职权范畴与御史大相径庭。”
“众所周知,御史仅有弹劾、监察之权,而无侦查、缉拿、问罪之能。”
“依属下之见,既然二者差异显着,则不宜混同,当另立一全新部门为宜。”
曹操闻言,欣然笑道:“文若所思,正与吾不谋而合,当如是也。”
荀彧略作沉吟,又恭敬问道:“主公既已有所考量,那依主公高见,此部门当以何名命之,方能恰如其分呢?”
在荀彧看来,此职位既由曹操提出,想必其心中已有定夺。
“锦……”曹操刚欲脱口说出“锦衣卫”三字,却又瞬间止住。
他念头一转,觉得这个名字,貌似有点不太友好。
锦衣卫三个字,很容易让他联想到明朝的那些尖嗓子宦官。
西厂,雨化田,了解一下。
况且,他本就常遭人诟病为宦官之后,可不想再被人视作为宦官头目。
“咚咚咚……”
曹操手指有节奏地叩击着案几,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荀彧也不催促,静等曹操给出答案。
片刻后。
曹操忽然眼中精芒一闪,已然有了主意。
他微微一笑,看向荀彧道:“文若,伯宁所掌之机构,吾欲命名为‘政统司’,你以为如何?”
“政统司?”荀彧轻声呢喃,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心中暗自思忖其背后深意,却一时难以明悟。
荀彧思索片刻后,抬起头来,目光中带着几分疑惑与探究:“主公,此名听来颇具深意,只是属下愚钝,还望主公能详解其中含义。”
“哈哈……”曹操朗朗大笑,眼中精芒一闪而逝,继而不疾不徐地说道:“文若啊,如今天下纷争不休,干戈扰攘,咱们新近攻占了诸多地盘,可这其中的官员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直接致使各地政令难以畅达无阻。”
“吾所拟定的‘政统司’这个名号,其中的‘政’字,涵盖的是治国理政的方略与准则,其所涉及的诸事皆与国家的民生福祉、吏治建设以及朝廷纲纪紧密相连。”
“而‘统’字呢,着重于统筹协调、统一管理,把各个方面的监察以及治理的职权与责任,进行系统整合,让诸事皆能井然有序地开展。”
“至于‘司’字,便是强调其职责的专门性与独立性,明确规定其应尽之责,不容许有丝毫的推卸与懈怠之情。”
“吾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内心所期盼的,便是能有一个不受过多掣肘、行事高效的部门。”
“往大了说,它能够辅佐朝堂,揭发并惩处那些心怀不轨、祸乱朝纲的奸佞之徒。”
“往小了讲,它可以代替我巡查四方疆土,确保政令能够稳固且顺利地推行下去。”
“从而使得我所治理的区域政治清明澄澈,上下齐心一致。”
“这便是,政统司存在的根本意义与价值所在。”
荀彧闻此,眼眸之中恍然之色一闪而过,随即点头称赞道:“主公高瞻远瞩,此名寓意深刻悠长,确为上佳之选。”
“有了这政统司,于我朝纲整饬、吏治澄明而言,必能增添强劲助力。”
“想必伯宁担此要职,亦能充分施展其才,不负主公之殷切托付。”
荀彧心中,暗自为满宠感到欣喜。
这政统司所握之权柄极大,其权责范畴几可与三公之一相媲美了。
曹操轻轻颔首,念头一转间,又开口说道:“文若,吾心另有一想法。”
荀彧精神一振,满怀期待地问道:“主公请说,属下自当洗耳恭听。”
曹操目光幽深,徐徐而言:“文若,当今天下,诸侯割据纷起,战火连绵不绝,情报刺探以及间谍防范之事,已然至关重要。”
“吾意欲设立一机构,名为‘军统司’,其职能便仿若隐匿于暗影之中的利刃,专职负责情报之搜集、间谍之甄别,乃至对敌方战略要地的渗透与关键情报的刺探。”
“从而为我军日后的各类战略布局、重大决策等,给予精确无误之依据,同时全力防范敌方奸细的潜入,确保我方机要信息万无一失。”
曹操刚才想名字的时候,想到了后世民国时期的中统、军统两个机构。
因此把锦衣卫改名为政统司,再继而灵机一动,又想出军统司这个机构。
荀彧眼神陡然一凝,瞬间领会了曹操的深意,低声探问道:“主公所言极是,只是不知如此关键之部门,主公心中打算由何人来执掌呢?”
曹操目光微微闪动,沉稳说道:“吾意任用贾诩贾文和。此人智谋卓绝非凡,思虑深远周全,对局势之洞察可谓入木三分,且素有‘毒士’之名,行事以狠辣果决着称。”
“若由他来掌管这军统司,吾以为颇为适宜。只是文和此人,往昔经历繁杂,吾心亦存几分疑虑,文若你意下如何?”
不知为何,曹操在贾诩的身上,看到戴笠的几分影子。
荀彧微微蹙起眉头,脸上浮现出思索之态,少顷后才道:“文和的才能,的确有过人之处,其智谋亦足以担当重任。”
“然而,其过往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若是将关乎全军安危的情报重任交付于他,还需审慎斟酌。”
“一来要确保其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二来要对其行事规则加以约束,使其能全心全意为我军大业效力,而不会萌生异念。”
“但此事关系重大,恕属下难以提供确切建议,还望主公自行定夺。”
此刻,荀彧真恨不得扇自己一记耳光,懊悔方才不该贸然询问这军统司的人选。
先前政统司的人选,他说说也就罢了。
毕竟,满宠是自己所举荐之人。
无论如何,自己都撇不开责任。
可如今这军统司,那可是牵涉到未来数十万大军的生死安危。
如此要紧的职位,他怎敢轻易谏言?
一旦日后贾诩出了问题,那必将是灭顶之灾。
他荀彧恐怕也活不成了。
“哈哈,文若啊,你依旧是这般谨小慎微。”曹操手抚长须,面带微笑,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