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长来到楼红英家,村里顿时沸腾了,红英爹娘脸上倍有面子。
谁知乡长是来批评他们的,“现在竟然还有拿闺女卖钱的事?楼红英现在在乡里是重点扶植的企业家。”
起初她爹娘还百般抵赖,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钱已经花了之类的话。乡长叫来了村主任,村主任说红英爹娘糊涂,再不归还彩礼,下一界分地,不给你家好地。
乡长也板着脸警告他们这是违法行为,而且影响极其恶劣。在乡长和村主任的强硬态度下,她爹娘终于认怂,表示愿意凑钱退还彩礼。
爹娘哥嫂心里对楼红英又充满了怨气,想着竟然请乡长来施压,这丫头片子够厉害的。
楼红英爹娘把彩礼钱归还给了赵唤宝,
楼红英得知消息后松了一口气。
这天,她买了些礼品到乡长家致谢。
乡长看到楼红英前来很是热情,招呼她坐下喝茶。
楼红英感激地说:“乡长,如果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要怎么摆脱家里的束缚。我想好好发展我的事业,带动咱们村子一起富裕起来。”
乡长笑着点头:“红英啊,你有这份心就很好。其实我们早就注意到你的能力了,所以才要大力扶持你。”
有了乡里的支持,楼红英的事业开始顺风顺水。乡长建议把厂址搬到乡镇,这样交通也方便,楼红英想了想,决定接受乡长的建议。
正好乡镇上有一个小厂房往外出租,楼红英非常满意。她回到村里,把自己要搬到乡镇上的事,和大伙说了,出人意料的是大伙都不让走。
村里一个比较有威决的老伯劝楼红英,“把你的厂留在村里,有希望带着大伙脱贫致富,你要是搬到乡镇,恐怕有很多事你说了就不算了。“
楼红英纠结了,老伯的话她思来想去觉得有道理;于是,她去和乡长把情况说明,还是想留在村里,因为那里有她的守候和梦想。
乡长虽然觉得可惜也尊重她的选择。
楼红英留在村里后,干劲更足了。她扩大了生产规模,还专门开设了一些适合村民劳作的岗位,许多原本赋闲在家的妇女和老人都有了事做。
村民们有了收入,楼红英成了这个村的楷模,有人感恩也有人嫉妒,而嫉妒她的人就是自己的娘家人。
哥哥再次找上门来,这次是带着自己的儿子。他对楼红英说,“妹子,我不准备让你侄子上学了,没钱交学费。”
对哥哥心里有怨气,可是对侄子,楼红英还是有感情的。尽管侄子从小和自己不亲,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
楼红英拿出了钱给哥哥,让他去给侄子交学费上学,咱们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再让孩子当文盲。
哥哥美滋滋的收了钱,转头对儿子说,“华子,以后长大了好好孝顺姑姑,你要是孝顺,姑姑这个鞋垫厂最后也是你的。”
楼红英听着别扭,“哥,说啥呢!什么这个厂最后是他的,我可没这么说。“
“妹子啊,你又没有孩子,侄子不就是你儿子吗?”
“我咋没孩子?不是领养了小军吗?”
“你领养的也和你没半点血缘关系,怎么分不清远近呢?”
楼红英无语,告诉哥哥死了那份心,别打我工厂的主意,再说我才二十六岁,怎么就知道我以后没孩子。
这时,楼红英领养的孩子小亮放学回来;他在院子里听到了屋里的对话,心里很是不安,他生怕楼红英不要自己了。
小亮冲进屋子,抱住楼红英的腿,眼里满含着眼泪,“红英阿姨,你不会不要我对吧?”楼红英心疼地抱起小亮,“傻孩子,当然不会。”
楼红英哥哥哼了一声,“妹子,你可别犯傻,没血缘的孩子养不熟,长大了早晚会离开你的。”楼红英愤怒地瞪着哥哥,“我的事不用你管,更别当着孩子说这些话。”
哥哥恼羞成怒,指着小亮说,“小小年纪一肚子心眼。”
楼红英赶走了哥哥。
夜里,小亮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悄悄跑到楼红英床边,轻声问:“红英阿姨,我可以一直陪着你吗?”楼红英将他抱上床,安抚道:“当然可以,你就是我的孩子。”
第二天,楼红英发现小亮变得沉默寡言。她知道哥哥的话伤到了小军的心。
于是,她特意早早下班,带着小亮去集市买新衣服和玩具,一路上不停地告诉他,他永远是自己最爱的宝贝。
小亮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心中的不安慢慢消散。
而楼红英也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保护好小军,不受他人话语的伤害,因为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领养小亮也是缘分,楼红英觉得这孩子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不管以后自己结不结婚,有没有娃,小亮永远是她的大宝儿子。
学校老师说小亮聪明,好学,将来一定是个人才,多亏楼红英的善举,拯救了一个孩子。
楼红英暗下决心,如果小亮足够优秀,那么就让他上大学,送他出国留学,这是后话。
眼前的问题也不少,傻柱爹从城里回来,听说被那个女人骗了个精光不剩。在外闯了几年,腰里一分钱没有。
不但没拿回钱来,还总忘不掉那个女人,天天躺在村头的墙角晒太阳,啥活也不干,像是受了刺激一般,还经常调戏本村的老太太,整得村里好几个老头要揍他。
没钱吃饭了就去村里小卖部赊个点心,面条的吃;赊多了,人家也不卖给他了,只有饿着肚子喝凉水。
有人给傻柱爹出主意:你前儿媳楼红英现在可了不得,有钱,怎么不去求她给你一口饭吃。
傻柱爹笑笑说,哪好意思去求人家,傻柱把人家伤的那么深,以前也没好好对她,现在厚脸皮求她,干不出那事。
这消息传到了楼红英的耳朵里,其实想想以前没离婚时,傻柱爹也没有很难为自己。算了,以德报怨,也是为了给自己攒福报。
这天,忙完工厂里所有的事后,楼红英买了一袋面,一袋大米,用自行车驮着来到傻柱家。这是她离婚后第一次再回到这里,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