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离约定的出发日期越来越近,太子丹便开始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他担心荆轲拖延太久会错失良机,更害怕荆轲会心生怯意,改变最初的想法从而反悔。
太子丹忍不住派人前去催促荆轲尽快动身。
数日时光匆匆而过,太子丹心急如焚地盼望着荆轲早日踏上那危险重重的征途。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荆轲却依旧毫无动身之意。
终于,太子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与不满,只见他紧蹙眉头,双目微眯,冷冷地注视着荆轲,声音也变得异常冷硬起来:
“时间已然所剩无几,您究竟为何还迟迟不肯动身呢?莫非您已经忘却了我们共同的使命和约定?若真是如此,那么,请允许我先行派遣秦武阳出发吧!”太子丹这番话语说得毫不留情,仿佛一把利剑直直刺向荆轲的心窝。
荆轲听了非常生气,怒斥太子丹道:
倘若此刻就此离去,但最终无法归来向太子您复命,那么在下便是那背信弃义、不忠不义之徒啊!
如今,仅凭这区区一把匕首,便要孤身闯入那深不可测、强大无比的秦国境内,实在是吉凶难料。
而我之所以在此处稍作停留,无非是在静候那位与我相约同行之人罢了。
谁曾想,如今太子殿下竟怪罪于我动身太迟,既然如此,那在下也不再多做解释,就在此与诸位道别吧!
于是,荆轲就出发了。
太子丹以及那些知晓内情的宾客们,皆身着洁白如雪的衣裳,头戴白色的帽子,前来为他送别。
他们缓缓来到了易水边,众人神情肃穆而凝重。在这空旷的河畔,先举行了庄重的祭祀路神仪式,以祈求此行平安顺利。
随着仪式结束,意味着分别的时刻即将来临。高渐离手持筑琴,轻轻弹奏起来,那悠扬而凄婉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
荆轲则和着节拍引吭高歌,其歌声苍凉悲怆,在场的众多宾客无不为之动容,泪水悄然滑落脸颊,只能轻声抽泣着,生怕惊扰了这令人心碎的场景。
荆轲并未就此停歇,他再次迈步向前,昂首挺胸,放声唱出更为激昂慷慨的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的声音犹如雷霆万钧,震撼天地。
众宾客闻听此言,皆瞪大双眼,眼中满含惊愕与悲愤之情。
甚至有人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头发根根竖立,竟然直直地顶起了头上的帽子。整个场面气氛紧张到极点,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荆轲毅然决然地上车离去,自始至终未曾回过头去看上哪怕一眼。
他那坚毅而决绝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了道路的尽头,仿佛带走了所有人的目光与牵挂。
经过漫长的旅途,荆轲终于抵达了强大的秦国。
荆轲怀揣着一份价值千金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期望。
荆轲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因此毫不吝啬地将这份厚礼慷慨地赠予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得到这份重礼后,心中暗自欢喜。他明白荆轲此番前来定有要事相求,便决定先为其在秦王面前美言几句。
蒙嘉就精心准备了一番说辞,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到秦王跟前,恭敬地说道:
尊敬的大王啊,燕王对您的威风可谓是惧怕至极!他根本不敢派兵前来抵抗您的雄师,而是心甘情愿让整个燕国成为秦国的臣民。
燕国上下都渴望能够位列诸侯之班,如同秦国的郡县一般向您进贡纳税,以守护他们先祖留下的宗庙。
然而,由于燕王内心惶恐不安,实在不敢亲自前来向您陈述这些想法。所以,他特意命人恭恭敬敬地砍下了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并呈上燕国督亢一带的详细地图。
现在这两样东西皆被小心翼翼地装进精美的盒子之中,燕王更是在朝堂之上郑重其事地将它们送出来,还派遣了使者专程赶来向大王禀报此事。如今,燕国的一切都任凭大王您发落、处置。
秦王听完之后,脸上顿时绽放出无比欣喜的笑容。他迅速起身,换上那套象征着无上权威和庄重的朝服,精心布置起盛大而隆重的九宾之礼,准备以最高规格在宏伟壮丽的咸阳宫中迎接来自燕国的使者。
荆轲则双手稳稳地捧着那个装着樊於期头颅的精致盒子,步伐坚定且沉稳,而一旁的秦武阳则小心翼翼地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随着荆轲一同走进宫殿。
他们两人沿着长长的通道缓缓前行,终于来到了宫殿的台阶之下。
然而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还算镇定的秦武阳突然间脸色变得惨白如纸,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秦国的群臣们纷纷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伏,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诡异的气氛。
荆轲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他毫不犹豫地转过头去,对着秦武阳微微一笑,仿佛要用这温暖的笑容给予对方一丝安慰与鼓励。
紧接着,荆轲大步向前迈进,走到秦王跟前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不卑不亢地说道:
“启禀大王,此人乃是来自北方边远之地的粗陋之人,从未有机会拜见天子这般尊贵的人物,心中难免惶恐不安,故而才会如此失态。还望大王您大人大量,稍加宽恕于他,好让他能在您的面前顺利完成此次使命。”
秦王嬴政微微颔首,表示理解,随后对荆轲说道:“快快起身吧!将武阳手中所持的地图呈上来给朕瞧瞧!”
荆轲领命后,转身从秦武阳手中接过地图,并恭恭敬敬地将其捧在胸前。
只见荆轲深吸一口气,轻轻揭开地图卷轴的封盖,然后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展开。
随着地图逐渐铺陈开来,众人的目光都被紧紧吸引住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当整幅地图完全展开之时,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赫然出现在眼前!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荆轲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左手如铁钳一般紧紧地抓住了秦王那华丽的衣袖,右手则紧握着锋利无比的匕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秦王猛刺过去。
然而,这一击却并未击中目标,秦王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瞠目结舌,满脸惊愕之色。
嬴政本能地耸身而起,用力一挣,只听得“嘶啦”一声,那衣袖竟被硬生生地扯断了。
嬴政慌乱之中伸手想要拔剑反击,可怎奈那剑身过长,一时之间难以拔出。
无奈之下,他只得先一把抓起剑鞘,企图以此抵挡荆轲的攻击。
此时此刻,场面异常危急,那长剑仿佛与剑鞘融为一体,无论秦王如何使劲儿,都无法将其顺利抽出。
荆轲见此情形,毫不迟疑地继续向前追击秦王。
秦王则如同一只受惊的兔子,惊慌失措地绕着大殿中的柱子拼命奔跑。
这一幕实在太过惊人,秦国的君臣们全都看傻了眼,一个个呆若木鸡。
谁能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在朝堂之上骤然发生呢?众人皆是始料未及,完全失去了平日里的镇定自若和威严仪态。
要知道,按照秦国严苛的律法规定,在殿上侍奉秦王的众多大臣们,身上是绝对不允许携带哪怕一丁点的兵器的;而那些负责守卫宫廷安全的侍卫们虽然手握各式武器,却只能老老实实地在殿下恭候待命,没有得到君王明确的指令,他们是万万不敢擅自登上大殿一步的。
就在这千钧一发、万分紧急的关头,不仅没有人能够及时召唤来侍卫前来护驾,更糟糕的是,由于事发突然,在场的所有人都未曾料到会有如此变故,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有效的应对措施。
当荆轲疯狂地追逐着秦王的时候,满朝文武百官只能在手忙脚乱、惊惶失措之间,赤手空拳地一同与荆轲展开殊死搏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秦王身边的御医夏无且眼疾手快,迅速从怀中掏出那装药的袋子,并使出浑身力气将其狠狠地朝荆轲扔去。
此刻,秦王正惊慌失措地绕着柱子拼命奔跑,由于事发突然,他整个人完全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大臣们心急如焚,他们齐声高呼:“大王,快快将剑背于背上!”这一声声急切的呼喊如同惊雷一般在宫殿内回荡。
听到大臣们的提醒,嬴政如梦初醒,连忙伸手握住剑柄,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长剑背在了身后。
紧接着,他一个转身,猛地抽出宝剑,朝着荆轲狠狠刺去。只听一声惨叫,荆轲的左腿被秦王手中锋利无比的宝剑硬生生地砍断了。刹那间,鲜血四溅,荆轲痛苦地倒在了地上。
然而,身残志坚的荆轲并没有放弃抵抗。他强忍着剧痛,艰难地抬起手臂,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紧握的匕首用力掷向秦王。
这一掷并未命中目标,而是直直地击中了旁边的一根柱子,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后便无力地掉落在地。
嬴政见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他再次挥起手中的长剑,对着荆轲一阵猛砍。
眨眼之间,荆轲身上已多处负伤,整整承受了八处深深的剑伤。面对如此绝境,荆轲心里很清楚,此次行刺已然失败。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毫不畏惧,反而依靠着身旁的柱子,脸上露出一抹惨笑。随后,他如同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般,双腿无力地张开,像撮箕一样瘫坐在地上,口中大骂道:
“哼!今日之事未能成功,皆因我本欲生擒于你,定要拿到那份约契回去交予燕太子丹!”
话音未落,早已守候在一旁的秦王侍卫们纷纷冲上前去,手起刀落,瞬间便将荆轲斩杀当场。
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终于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