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常巧之带着翠花一行人来到官军驻地,此时高太尉已经命先头部队出发,负责沿路打探情报,其余部队及辎重装备随后跟上。
“我们先走,把关自军部队往县城赶。”常巧之见官军终于开拔,顿时没了后顾之忧。
这种程度的官军调度肯定瞒不过敌军的耳目,想必不用两天他就会做出应对,届时一切摆在明面上,关自军要么迎战,要么逃跑,就看怎么选择了。
穷者战术穿插,达者火力覆盖,常巧之不像官军还有火药,她只能带着游击队员在敌区进行战术穿插,利用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歼灭小股敌军,暗地里将敌人引至县城一带。
穿插战术虽然看起来很猥琐,且深入敌后,危险性极大,可战斗效果却出奇地好,连关自成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到处都有官军的身影。
他听着斥侯传回来的情报,眉头拧成一团大疙瘩,“高老贼到底想要干什么?”
属下的将领大声道:“之前姓高的老狐狸只守在广城,如今突然大军出动,想必有所图谋。”
这不废话嘛,带着几万人出来打群架,肯定是有目的,他想了想,笑道:“老贼定然是为了汉城而来,嘿嘿~可惜汉城穷得啥也没有。”
想到这里,关自成决定还是先把目标放在县城上,他下令道:“我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前去攻打县城,另一部分坚守汉城,互为依托。”众将俱都领命而去。
双方的大战很快打响,依据常巧之的计策,裘大当家主动带着帮众出城迎知,拖住关自成的军队,这便是战争粘性。
而高太尉的兵力则是正面迎敌,有意将敌军往县城方向赶,这种大战一旦开始就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双方都是血肉之躯,在各山沟中拼死打斗,这就是战争的压迫性。
曾有人断言:当兵力损失越过一成之后,军队就会发生崩溃。
但这也得看地理环境,双方在山沟中打得血流成河,就算某方减员超过五成也没溃败,主要是因为没地可逃,若这场战事放在平原,确实早就溃不成军了。
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关自成派出攻打县城的部队受不住了,足足一万的兵力打个小县城本是手拿把掐的事,但却遭到了守军的积极反攻。
有心想逃离吧,然而官军在前面堵路,返身打县城吧,却又一时打不下来,人都是会累的,他们又渴又饿,只能在县城附近的山林暂时休整。
关自成接到县城方面派来的求援口信后,留下少量守城士兵,亲自带着大部队赶去支援。
高太尉得到情报后的第一时间,特意命官军主动放开一个口子,让敌军钻入布置好的口袋当中。
能当统帅的人对于军事异常敏感,关自成察觉一路太过顺遂,心知不妙,急命后军改前军,意欲脱离包围圈,奈何口子已经收紧,他们想要逃离却遭到官军强力镇压。
常巧之站在山头上往下看,只见附近的山沟沟全是人,有敌军,也有官军,大家挤在一处已杀得难解难分,不禁叹道:“这都乱成一锅粥了。”
翠花看到不远处的“关”字旗往县城方向移动,担忧道:“裘大当家不知道能不能顶得住。”
“肯定能!”常巧之对裘大当家有信心,而此时的裘大当家发现压力剧增后,立时带着帮众退回县城。
关自成得知官军把守峪口,无法杀出重围后,立刻集合优势兵力攻打县城,期望军队拿下县城后能得到一丝喘息,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区区一座小县城竟已被修得固若金汤。
“砍树!做攻城锤!” 关自成立即下令。
但做好的攻城锤却锤不动城门,原来是那城门之后,又用绞盘放下一道大铁门,虽然城里人暂时出不去,但敌军也甭想进来。
“汉王,城门一时难以攻下!”眼瞅着天都要黑了,再攻下去的意义不大,敌军将领不由心生怯意。
关自军虽然对百姓特别残暴,但对军队还是不错的,他抹了一把脸道:“军队轮换着退下来,准备埋锅造饭。”
将领急匆匆地跑下去,可没一会儿他就脸色惨白地回报,“汉王,大事不妙,这附近都没有水源。”
关自成不由奇怪,“县城附近怎么可能会没水?”那城里人如何洗衣,城外如何用水灌溉良田?
“回汉王,那城外小河已经干涸,只有低洼处尚有些淤泥,能挤出一些水来。”
关自成挨过饿,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这回出征把粮食都带上了,但万万没想到这里地处大山竟会无水可用。
随后,他亲自来到河边一探,果见河道已干,还能时不时地看见零星的死鱼,看鱼干透的模样,恐怕断水早已超过三天,他果断下令,“掘井!”
虽然军队没有什么锄头、铁锹等工具,但靠着斧头、刀、剑等物,几十号、上百号人还是挖出了几个大深坑。
当他们挖到差不多深度时,却发现土地下面是坚硬的岩石,靠着这些刀枪无论如何都劈不开。
众将纷纷来报,“大王,这附近都是石头山,除非找到泉眼,否则很难挖到水。”
关自成也慌了,“再找找看,这附近都是树木、藤蔓,怎么可能找不到水?”
事实上他的想法是对的,这些地方或多、或少都有水,但是他们可有两万名士兵,这些水一人连一口都喝不上。
“糟糕 ,我们中计了!”关自成立马派出一支军队试图突围,可是官军死死把守各裕口,但凡有人想冲出去,必然召至疯狂打压。
关自军看着自己碗里的黑水,就这点水还是挖出河道淤泥,用布过滤挤出来的,其他将士却只能嚼着草根补充水分。
关自军回想起这几日发生的种种事情,终于明白了,怪不得官军忽左忽右地出现,原来早就打定主意,要将他们耗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