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庄的土豆终于收完,果然是一场盛大的丰收。张嫣望着堆积如山的土豆,心中已有了盘算:一半留作来年的土豆种子,另一半则可以用来制作更多的土豆粉,让大家都能尝尝这新鲜的吃食。
给百姓家分发种植的土豆,虽不如皇庄里的那般丰硕,但收成也相当不错。随着冬天的脚步临近,张嫣又将目光投向了煤场。
煤场那边开采出的煤炭数量众多,为了制作蜂窝煤,张嫣特地请来了好多匠人。蜂窝煤的制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堆堆成品整齐地摆放着。张嫣认真地给小吴公公交代着:“小吴公公,从现在开始,便着手出售这些蜂窝煤。咱们要一边制作,一边售卖,不能有丝毫耽搁。”
小吴公公微微躬身,应道:“娘娘放心,奴才定当办好此事。”
张嫣接着说道:“其实蜂窝煤挣不了几个钱。张嫣心想咱们此举主要是为了利民。古代的冬天极为寒冷,真的是能冻死人的。不像那些小说里写的,随便就能去砍柴取暖,实际上,好一点的树林、山林都被地主霸占售卖。如今咱们大明还在前期,若是到了后期,情况恐怕会更加严峻。咱们这卖的煤价格便宜,百姓们能用来做饭,比柴火划算多了,他们也愿意买。”
自从张嫣穿越而来,京城百姓的日子相较前几年有了显着的改善。一来,土豆的大丰收让大家不仅能填饱肚子,还有多余的可以拿去卖掉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二来,张嫣的厂子里每天都在招人,而且她把关严格,坚决杜绝一家垄断多人上工的情况,确保机会公平分配。即便是上层的将士,也能在厂子里找到活计,毕竟厂子的用工需求较大。
不仅如此,皇庄里制作辣椒酱等产品也需要大量人手。这一系列的举措,为百姓们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让家家户户都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张嫣的精心谋划下,京城的街头巷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遍大地,集市上已经热闹非凡。百姓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彼此交流着生活的变化。
“今年冬天可不怕冷喽,有那便宜的蜂窝煤,屋里能暖和着哩。”一位老者笑呵呵地与身旁的人说道。
“可不是嘛,还有那土豆,吃得饱饱的,家里孩子都长了不少肉。”另一位中年男子应和着。
“听说厂子里还在招人,我家那小子也想去试试。”一位妇人满怀期待地说。
“能去上就好啊,这都多亏了太子妃娘娘的善心。”众人纷纷点头,对张嫣充满了感激。
而在厂子里,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活力的劳动之歌。
“大家加把劲,好好干,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一位工头高声鼓励着。
“放心吧,这么好的机会,咱们肯定珍惜。”工人们回应着,手中的活计丝毫不停。
张嫣也时常来到这些地方,查看情况,倾听百姓的心声。
“娘娘,您来了。”一位工人见到张嫣,恭敬地行礼。
张嫣微笑着摆摆手:“不必多礼,大家干活辛苦,可还顺心?”
“顺心,顺心,娘娘给咱们谋了这么好的生计,哪能不顺心。”工人们纷纷说道。
张嫣看着大家充满干劲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