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妮儿没有上一中,你在这儿高兴啥哩。又不是咱村里又有谁没出息进了监狱,你去探监找到了作伴的了。给你说吧,咱村里除了你们家,都是遵纪守法的人。你要是想找伴儿,还不如去找李家沟张家湾的人,你们想咋高兴就咋高兴。”
二狗子娘的话一出口,傻混儿娘的脸变得涨红,嘴里再也说不出什么,扭头回家去了。
三姑大哭着跑回家,她的哭声把在家的人都引了出来,大姑先从自己屋里走出来。
“三妮儿,你哭啥啊?你不是去找知了皮了了,咋又回来了,叫马蜂蛰了还是叫茶鸠啄了?”
茶鸠,是我们这儿一带的一种候鸟,体型大小如喜鹊,全身的羽毛乌黑,是一种非常凶悍的鸟儿,领地意识非常强烈。每年夏初从南方回来,仲夏季节,是柳树林里的茶鸠产卵孵化的时候。初当父母的茶鸠,脾气更加暴躁,只要有人进入它们的领地,不管孩子大人,它都会拼了命的追着啄,常有人被它们啄得头破血流。
马蜂更是柳树林里的常客,一指多长的大马蜂,聚集在树枝下碗口大的马蜂窝上,从树下路过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蛰一下。要是有谁不小心碰到了马蜂窝,那就更了不得了,不被蛰死也得脱层皮。
大姑之所以这么问,就是她太了解三姑,虽说有时候被惯的有点娇气,但是要不是遇到什么特别疼特别委屈的事儿,不会哭得这么厉害。她在屋里看书,还不知道三姑没有收到通知书的事情,只知道三姑去捡知了皮了,以为她是在柳树林里受了伤,才哭得这么厉害。
“咋就叫马蜂蛰了,我屋里有清凉油,听说被蛰了抹清凉油管用,我去给你找找。”奶奶听说三姑被马蜂蛰了,回身去找清凉油。大姑也拉过三姑,要去检查她哪里受了伤。
“我……我没有被马蜂蛰,也……不是叫茶鸠蛰了。是……是那个谁说我……”
三姑哭得说不清话。 二狗子娘跟在三姑后面进了院子,安慰着三姑。
“三妮儿,你搭理那个脏娘们儿干啥,她就是满嘴喷粪胡咧咧哩。我刚才在外面说了她,你要是跟她那个东西一样,她一喷粪你就哭成这样,还不正如了她的意。”
大姑被二狗子娘的话弄得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地问二狗子娘:“俺三妮儿不是叫茶鸠给啄了,那她到底咋了,谁说她啥了?”
“你们三妮儿叫大佬吹老婆给咬了,我跟三妮儿在你们巷子口说话,那个死老婆也不知道发的哪门子疯,跑过来硬说三妮儿没有考上县一中,阴阳怪气的把三妮儿说哭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个死娘们儿一天不找事儿就浑身不得劲儿,傻混儿进去还没有几天,也不知道她还有啥脸在街里说三道四的。”
“那个不要脸的娘们儿,不给她一样还给她脸了,三天两头的找俺家的麻烦,前两天想讹俺成福,今儿个又来欺负俺三妮儿,我去看看这个脏娘们儿到底想干啥?俺妮子考啥校不考啥校,碍着她蛋根子疼了,整天呱呱悠一样瞎呱呱。”
正在午睡的老奶奶,也被三姑的哭声从屋里惊了出来,听说三姑的哭和傻混儿娘有关, 拄上拐杖要去找傻混儿娘讨个说法。看到老奶奶动怒,大姑松开三姑的胳膊,上去拉住了老奶奶。
“奶奶,咱三妮儿考咱三妮儿的学校,碍不着别人啥事儿,她愿意说啥就说啥,咱不疼不痒的你搭理她干啥?那种不称人搭理的人,你跟她分辨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你越搭理她越来劲,你不搭理她了她也就没劲儿说了。”
“我没有考上县一中……是我的事儿……咱爹咱娘还没有……说啥,碍着她……她啥事儿了,要她来咱家……巷子口笑话我?”三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直到现在,大姑才知道三姑因为没有考上县一中,受了傻混儿娘的笑话,才哭成这样的。
“三妮儿,嘴在别人身上,咱管不住别人说啥不说啥。咱得守住自己的心,不能让咱的心跟着他们的嘴走,你三妮儿就是三妮儿,要是别人说你不是三妮儿你就不是了。好与歹都是别人随口秃噜的,咱得有咱自己的主意。咱可不能别人说咱好,咱就高兴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说咱不好,咱就伤心难过得哭鼻子。傻混儿娘是个啥东西啊,跟她一个村里这么多年了,她没有一句正经话。她的话你要是也当真了,那你就是一个大傻子了。她说话你就当是呱呱悠叫唤,愿意听就随她叫唤,不愿意听了,你就喊一句‘卖小盐的来了’。”
大姑一句‘卖小盐的来了’,把痛哭流涕的三姑逗笑了。在我们这儿一带,人们认为呱呱悠是不吉利的鸟儿,它一叫唤就预示着有人去世。而呱呱悠最怕的就是买小盐吃它的肉,所以一听见呱呱悠叫唤,人们都会喊‘卖小盐的来了’,然后就又问‘买小盐干啥嘞?’‘买小盐吃呱呱悠肉哩,’这一问一答之间,呱呱悠就不叫了。孩子们在街里玩的时候,把那些对话当做游戏,一遍又一遍的喊着玩。
其实呱呱悠害怕的不是小盐,是人,人们的大声喊叫,让它感觉到有危险,所以就闭上嘴巴不叫唤了。
“三妮儿,谁告诉你你没有被录取,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出来了了?”
看到三姑不哭了,大姑才问起考一中的事情。从她在一中上高中的时候开始,她每年都会关注一中的录取分数,这么多年来,录取分数线一直在二百五十到二百六十之间徘徊,从来没有超过二百六十五分。三姑的二百七十六分,按说一中是稳录取的,今年的录取分数线一下子提高了十几分。
“我不知道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通知书下来了,秀萍的录取通知书校长都给她了,没有我的录取通知书,说明我没有考上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