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内,日光斜照。
刘羽面带微笑,目光诚挚地望着面前的华佗,缓缓开口:“神医,在下还收藏了几本珍贵医书典籍。
若神医不嫌弃,可愿移步至书房,一同探讨?”
华佗闻言,眉头微挑,心中暗自思量。
他听出了刘羽的招揽之意,他平生之愿为悬壶济世,不愿受任何势力束缚,但刘羽此言中的珍贵医书典籍,却让他心生好奇。
再者,刘羽此人,乃世间仅有的英雄豪杰,或许此行能有意外之喜。
于是,华佗轻轻颔首,道:“刘将军盛情难却,老夫便随你走一趟。”
书房之内,书架林立,古籍满室。
刘羽早已备好竹简写的《本草纲目》与《千金方》,静候华佗。
见华佗步入,刘羽恭敬地将两册医书递上。
华佗起初还有些不以为意,以为刘羽言过其实。
接过医书,随意一瞥,却不料目光瞬间被书中内容吸引,竟是忘却了周遭一切。
时光悄然流逝,半个时辰后,华佗才从医书中回过神来,面露歉意:“老夫失态了,刘将军勿怪。此书真乃医学瑰宝,老夫只是略读一二,便已受益匪浅。
将军医术,恐不在老夫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刘羽闻言,连忙摆手,谦逊道:“神医过誉了,羽不过一介武夫,岂敢与神医比肩。实则,羽心中有一想法,愿与神医共谋。”
华佗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好奇,静待刘羽下文。
“常年征战,麾下士卒伤亡无数,治下百姓亦饱受生老病死之苦。
羽深感神医之术,可救万民于水火,故而,羽欲在大夏军统领之地,全面推行医学院,以培育更多医者。
神医医术高超,德高望重,若能屈尊担任院长,教授医学知识,实乃万民之福,羽亦想借此机会,向神医求教医术。”
刘羽一番肺腑之言,诚挚无比,华佗听后,心中泛起波澜。
他平生志向,乃是行走天下,悬壶济世,不愿被一地所限。
然而,刘羽所言,又让他难以拒绝。
思索片刻,华佗终是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迟疑:“刘将军好意,老夫心领了。只是老夫一生志在四方,恐难以久居一地。”
见华佗面露难色,刘羽心中已有计较,微微一笑,道:“神医勿忧,羽手中尚有几本与《本草纲目》相类之医书,若神医肯答应,羽愿双手奉上。”
华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显然被刘羽的话触动了心弦。
他深知,医术之道,博大精深,若能有更多医书参详,于医术提升大有裨益。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仍有一丝犹豫,毕竟自由对于他而言,同样重要。
刘羽见状,继续劝说:“神医,悬壶济世,非必亲力亲为。
一人之力,终有极限,唯有广传医术,方能救更多人,神医若愿担此重任,不仅可继续研习医术,更能培养无数医者,造福苍生。”
华佗闻言,沉默良久,目光在书房内来回游移,似乎在权衡利弊。
终于,他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刘将军所言极是,老夫一生行医,却也未曾想过此法。
如今北方及南方大部皆已归于大夏治下,若真能全面推开医学院,确是功在千秋之事。
老夫,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刘羽闻言大喜,连忙上前扶起华佗,语气坚定:“神医高义,羽定不负所望。”
商议医学院事宜,自此拉开序幕。
刘羽拉着华佗,于书房内详谈数日,从医学院选址、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到教材编纂、学生选拔,一一敲定。
期间,刘羽更是将暗中用前世记忆抄录的《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等医书,悉数交给华佗,以示诚意。
华佗翻阅着这些医书,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深知,这些医书对于医学界而言,无异于无价之宝。
有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医学院的学子们定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医术,成为合格的医者。
“刘将军,老夫定当倾囊相授,不负所托。”华佗语气坚定,眼中满是决心。
刘羽点头,心中大石落地。他知道,有了华佗的加入,医学院的创办必将顺利许多。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筹备医学院的其他事宜,包括资金筹集、校舍建设、师资招聘等。
在刘羽的精心策划下,医学院的建设进展迅速。而刘羽自己,也时常抽出时间,跟随华佗学习医术。
他深知,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懂得治军治国,更要懂得体恤民情,关注民生。
医术之道,虽非他所长,但若能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医术,于民于己,皆有裨益。
与此同时,刘羽心中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他计划将医学院的第一批医者培养成军医,以降低战时士兵的伤亡。
在他看来,战争虽然残酷,但若能通过提高医术,减少士兵的伤亡,便是他作为将领最大的功德。
这一日,刘羽与华佗再次相聚于书房,商讨医学院的具体教学计划。
刘羽看着华佗认真翻阅医书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他知道,这位医术高超的神医,即将成为医学院的灵魂人物,引领无数学子走上救死扶伤的道路。
“神医,医学院之事,还需你多费心。”刘羽语气诚恳,目光中满是期待。
华佗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医书:“刘将军放心,老夫定当竭尽全力。
只是,这军医之事,还需将军多多支持。军医不仅要懂得医术,更要懂得军法,方能于战场上发挥最大效用。”
刘羽点头,心中已有计较:“神医所言极是,羽已命人开始选拔懂医术的士兵,作为军医的备选。
同时,也会加强他们的军法训练,确保他们能在战场上既能救人,又能自保。”
两人一番商议,将医学院的教学计划、军医选拔与培训方案等一一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