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途新碍,妙策应对
衙役的突然到来,打破了学堂的宁静祥和。
苏云澜心中虽有疑虑,面上却不显,只淡淡问道:“不知大人有何事相召?”衙役拱手道:“卑职也不知晓,大人只让卑职来请苏娘子过去一趟。”苏云澜点点头,安抚了众人几句,便跟着衙役去了。
县衙内,县令一脸凝重地告诉苏云澜,流放队伍明日一早便要再次启程。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苏云澜心中一沉。
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堂,难道就要这样放弃了吗?
不,她绝不甘心!
短短几日,她已对这些孩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要为他们做更多的事,至少,在离开前要尽力安排好一切。
回到学堂,苏云澜强打起精神,将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告诉他们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
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露出了不舍的神情。
有些孩子甚至哭了起来,拉着苏云澜的衣角不肯放手。
苏云澜心中酸涩她擦干孩子们的眼泪,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一些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难以适应课堂的约束,学习进度缓慢。
赵大妈见状,又开始旧态复萌,指着苏云澜的鼻子骂道:“苏娘子,你这就是在糊弄我们!你看我家铁蛋,上了这么多天学,连个字都认不全!你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苏云澜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耐心地解释道:“赵大妈,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孩子开窍晚一些,也属正常。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努力。”
“说的好听!我家铁蛋就是被你耽误了!”赵大妈不依不饶,声音尖锐刺耳,“你要是真有本事,就让我家铁蛋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写会算!”周围的家长也开始窃窃私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苏云澜看着眼前这张泼妇般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嫂嫂,我来帮你!”
萧五少爷走到苏云澜身旁,朝她眨了眨眼,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嫂嫂莫慌,看我的!”他从怀里掏出几块形状各异的木块,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等。
“铁蛋,你来,告诉五叔,这些是什么形状?”
铁蛋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地指着三角形木块:“这…这是尖尖的…”
萧五少爷笑着引导:“对,尖尖的,三个角,这叫三角形。”他又拿起圆形木块:“这个呢?像不像你娘烙的饼?”铁蛋眼睛一亮:“像!饼!”萧五少爷趁热打铁:“对,圆圆的,像饼,这叫圆形。”
他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几何形状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物品联系起来,很快便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原本坐不住的孩子们也纷纷围了上来,好奇地摆弄着手中的木块。
苏云澜在一旁看着,心中满是欣慰。
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仿佛春日里枝头新发的嫩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温暖着她心底的每一寸角落。
夕阳的余晖洒进学堂,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在苏云澜眼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辛苦了。”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苏云澜转头,看到萧煜寒站在她身后,手中端着一杯热茶。
袅袅升起的热气氤氲了他俊朗的面容,更添几分温柔。
苏云澜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萧煜寒的手指,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
她有些不自在地缩回手,脸颊微微泛红。
萧煜寒的目光深邃而温柔,仿佛能洞穿她心底的每一个秘密。
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气息。
苏云澜的心跳骤然加快,仿佛擂鼓一般。
“夜深了,早些休息。”萧煜寒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苏云澜轻轻点了点头,端着茶杯走到一旁,小口地抿着。
茶香四溢,却不及此刻心中涌动的甜蜜。
远处,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中。
吴秀才站在茶馆中央,唾沫横飞地散布谣言:“那苏云澜,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教书育人?教出来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我看啊,都是些歪门邪道!”他摇着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成功地吸引了一众听客。
苏云澜得到消息,却只是淡淡一笑。
她早已料到会有阻碍,但谣言止于智者,最好的反击就是用事实说话。
她决定举办一场学生成果展示会,让大家亲眼看看孩子们的进步。
展示会当天,学堂里里外外挤满了人。
吴秀才也来了,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苏云澜出丑。
孩子们依次上台,有的背诵诗词,有的演示算术,有的展示书法绘画。
清脆的童声,稚嫩却充满自信,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令人惊艳的是铁蛋。
曾经连字都不识几个的他,如今竟能流畅地背诵《三字经》,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赵大妈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苏云澜的手,连连道谢:“苏娘子,谢谢你,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吴秀才脸色铁青,如同吞了苍蝇一般难受。
他的谣言不攻自破,周围人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鄙夷。
苏云澜看着吴秀才窘迫的模样,心中涌起一阵畅快。
好事成双,李姑娘也带来了好消息。
她成功邀请到一位外地的学者来学堂讲学。
这位学者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他的到来无疑是对学堂的极大肯定。
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苏云澜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充满了自豪。
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学堂的声誉随着学者的到来进一步提升,前来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
“苏娘子,县令大人有请。”一个衙役突然出现在学堂门口,打断了苏云澜的思绪。
小镇一年一度的“雏鹰展翅”小比试热闹非凡,镇上适龄的孩童都会参与,展示他们在诗词歌赋、算术书画等方面的才能。
今年,苏云澜学堂的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却成了最耀眼的存在。
小石头,那个曾经连话都说不清楚的腼腆孩子,如今站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背诵着《将进酒》,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豪迈之气,赢得台下阵阵喝彩。
小桃花,那个曾经只会躲在母亲身后的小女孩,如今提笔挥毫,一幅梅花图跃然纸上,墨香四溢,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就连最顽劣的铁蛋,也在算盘上拨弄得飞快,复杂的算术题在他手中迎刃而解,看得周围的家长目瞪口呆。
苏云澜站在学生中间,一身素雅的衣裙,却掩盖不住她身上散发出的自信光芒。
孩子们簇拥着她,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喜悦。
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
镇上的百姓们纷纷围上来,向苏云澜表达敬意。
他们曾经怀疑过苏云澜的能力,如今却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夫子站在人群外,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流放犯,竟然成了小镇教育的希望之星。
吴秀才更是羞愧难当,他散播的谣言如今成了最大的笑话,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赞叹声此起彼伏,苏云澜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要让这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就在这欢庆的时刻,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苏娘子,我们家孩子在学堂里学得这么好,是不是应该…加点束修啊?”说话的是赵大妈,她脸上堆满了笑容,眼中却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紧接着,其他几位家长也纷纷附和:“是啊,苏娘子,我们也不容易,孩子学得好,我们也愿意多出点钱。”他们的语气看似商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苏云澜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她看着眼前这些家长,心中涌起一股寒意。
她原本以为,教育可以改变人心,可以唤醒良知,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如果我们不加钱,是不是就要让孩子退学?”一个家长语气强硬地说道,打破了短暂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