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和上海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然而,棘手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如同一层层阴霾,笼罩在建设的道路上。
在南京的指挥部里,我眉头紧锁,死死地盯着堆满桌面的工程进度报告与物资清单。因缺乏电力,施工效率大幅下滑,原本计划快速搭建的建筑框架,如今进度缓慢,工人们只能依靠人力艰难地搬运着沉重的材料。军工生产的新式设备也因动力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与精度,那些先进的机床在低功率的运转下,加工出的零件总是存在瑕疵。每项发展计划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束缚,难以施展拳脚。我心里很清楚,解决电力问题迫在眉睫,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们发展的关键瓶颈。
于是,我果断下令,在军中挑选对机械原理、物理知识稍有涉猎的士兵。这支热武器化、趋近现代化的武装力量里,不少士兵操作过热武器,接触过新型装备,对新奇科技并非全然陌生。他们组成技术先锋队,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和期待,踏上了探索电力的未知征程。同时,面向民间张贴告示,广纳贤才,承诺给予参与电力研究的人员丰厚报酬与极高荣誉。告示张贴出去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但招募过程困难重重。虽说士兵们接触过热武器,可对于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力”概念,依旧一头雾水,他们私下里小声嘀咕着:“这电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咋研究啊?”民间百姓要么对告示内容不明所以,要么因害怕卷入未知研究而望而却步,有人摇头叹息:“这事儿太玄乎了,咱可不敢掺和。”
转机来自一封江苏淮阴县的信件。信里提到,淮阴县有个叫周逸尘的年轻人,行为举止怪异,常被乡人当成傻子。他整日摆弄奇怪物件,嘴里念叨着旁人听不懂的话,可捣鼓出的小发明,却透着超乎常人的智慧。看到这封信时,我如获至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我立刻派最得力的助手,快马加鞭前往淮阴县,务必把周逸尘请来。
几天后,周逸尘站到我面前。他身形清瘦,像是一阵风就能吹倒,眼神中透着灵动与不羁,仿佛藏着无数新奇的想法。衣着虽破旧,打着补丁的衣衫显得有些寒酸,却难掩浑身散发的独特气质。
“周逸尘,我听说你擅长发明创造,可有这回事?”我开门见山地问,眼神中满是期待。
周逸尘挠挠头,憨笑着答:“回大人的话,俺就是瞎捣鼓,也不知道那些东西有啥用,就是觉着好玩。”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乡音,朴实而真诚。
我向他详细讲述当前面临的电力困境,以及电力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起初,周逸尘一脸茫然,眼睛里写满了疑惑,可随着我不断讲述后世关于电力的应用和原理,从电灯照亮黑夜到工厂机器的飞速运转,他的眼睛渐渐亮起来,像是点燃了一团火焰,时不时提出新奇的问题与想法:“大人,照您这么说,这电真有这么大能耐?那咋才能让它乖乖听话呢?”
我知道,他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于是,我把自己记忆里关于电力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电磁感应原理到发电机基本构造,从简单电路连接到复杂输电系统。周逸尘天赋极高,一点就通,不仅迅速掌握知识,还提出许多独到见解,为技术难题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他兴奋地比划着:“大人,您看这样行不行,咱把这个部件换个材质,说不定能提高效率。”
一开始,周逸尘身边的人都对他口中的“电力”将信将疑。为证明自己,周逸尘用简单材料制作了一个小型静电发生器,当看到纸片在静电作用下跳动起来,围观的人都惊得合不拢嘴,有人忍不住惊叹:“这可太神奇了,这小玩意儿咋做到的?”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接着,他又制作简易的电动机模型,通过转动手柄产生电流,让小风扇飞速旋转,这下,身边的人开始对他的研究有了信心,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机缘巧合之下,地方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消息,迅速汇报给南京市政府。得到消息后,我和南京市政的领导班子立刻接见并接待了周逸尘。
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出身商贾世家的柳熙发挥了关键作用。柳熙拥有出色的商业头脑和谈判技巧,担任南京商业顾问后,他积极协助处理与商业发展相关的事务。在电力设施建设初期,面临材料采购成本高、供应商不稳定的难题,柳熙凭借自己在商业圈积累的人脉和谈判能力,与各地供应商周旋。他巧妙地运用商业策略,不仅成功压低了铜、绝缘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价格,还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电力建设材料的稳定供应。每次谈判前,柳熙都会仔细分析市场行情,研究供应商的弱点,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为我们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里,周逸尘略显拘谨地站在众人面前。我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周逸尘,你所研究的电力技术,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今,南京和上海的建设急需电力支持,我们控制区内的工业发展、百姓生活改善,都离不开它。你肩负着让这项技术从理论走向现实,让它可掌控、可利用的重任,这不仅是为了我们当下的建设,更是为了大明未来的繁荣昌盛。”我微微前倾,眼神坚定地看着他,希望他能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量。
周逸尘用力地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大人放心,俺一定竭尽全力!”他握紧了拳头,仿佛在向自己也向我们宣誓。
此后,周逸尘全身心投入研究。他带领团队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夜奋战,四处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发电机时,电刷的材料选择成了难题,普通金属容易磨损且导电性能不佳。周逸尘查阅大量古籍,泛黄的书页在他手中快速翻动,不断进行实验,尝试多种材料组合,最终发现用石墨和铜粉混合压制的电刷,不仅耐磨,导电性能也大大提升。那一刻,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喊着:“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解决了电刷问题,紧接着便是线圈绕制。为提高发电效率,需要紧密且均匀地绕制大量线圈。周逸尘带领团队成员,反复练习绕线技巧,研发出专用的绕线工具,成功提高了线圈绕制的质量和速度。他们的手指被线圈磨出了水泡,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尝试,第一台简易发电机终于诞生。当机器发出第一缕电流,整个实验室沸腾了。周逸尘激动地看着那跳动的电流,眼中闪烁着泪花,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庆祝。但周逸尘并未满足,他继续对发电机进行优化,改进磁路设计,增强磁场强度,使发电效率大幅提高。
有了稳定的电力来源,我们开始铺设输电线路。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铺设的线路出现漏电和电压不稳的问题。周逸尘亲自沿着线路排查,他弯着腰,仔细检查每一段线路,发现是绝缘材料质量不佳和线路接口处理不当所致。他马上改进工艺,采用特制的绝缘漆和新型连接方式,成功解决了问题。
随着电力逐渐普及,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京和上海的大街小巷,都被电灯照亮。以往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的道路,如今灯火通明,夜市更加热闹繁华,百姓的夜生活也丰富起来。街边的店铺装上电灯后,店内亮堂许多,商品陈列更清晰,吸引更多顾客光顾,营业时间得以延长,生意愈发兴隆。柳熙抓住这一商机,积极推动商业街区的整合与升级,策划各类促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商业活力。他组织商家举办商品展销会,邀请各地的客商前来参观,一时间,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为更好地管理电力相关事务,我成立专门的电力局。任命军中对机械和工程管理颇有经验的赵大勇担任电力局局长。赵大勇性格豪爽、做事果敢,自上任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发电站和输电线路之间,深入了解电力生产和输送的每一个环节。他精心规划电力分配方案,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合理调配电力资源,保障各区域稳定供电;同时,他积极组织团队维护输电线路和发电设备,制定严格的巡检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电力故障;还牵头制定电力行业规范和标准,召集业内专家反复研讨,确保电力事业安全、有序地发展。他常常忙碌到深夜,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
然而,派去与南明谈判的使者迟迟没有传来消息,南明方面始终没有回复,这让我隐隐有些担忧。但发展的脚步不能停歇,我设立共和国科学院,总部定在南京,并任命天才周逸尘担任院长。我期望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科学技术研究,不仅局限于电力相关领域,还涵盖农业、工业、医学等各个方面,致力于提升大明整体科技水平,让国家持续飞跃进步。在周逸尘的带领下,科学院内汇聚各方人才,各种创新发明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大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尽管前方仍有诸多挑战,但我坚信,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必将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