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的画面渐渐消散,但这个问题依旧回荡在观看者的心中。
珍视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贾岛的执着也足以让他们钦佩。
“珍视的东西吗?”嬴政面无表情地想到,他最想要的是历经六朝积累而完成的秦朝统一大业能够延续。
对于刘彻,他目前最希望完成的,是完成对匈奴的打击,而这一切也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中。至于更长久的,也不过是汉朝长久绵延。
许是当皇帝的都一样,他们所珍视的、或者说想要的都是治下安定,王朝永续。李世民也不例外。他知道了盛唐的恢弘,自然想要这份繁盛自他手中诞生,并安稳延续下去。
赵匡胤也是这个想法,宋朝初定,自五代十国的混乱中统一的宋朝,尚未完全统一大业,他心心念念的,都是燕云十六州。
至于其他人,他们所珍视的就不一而足了。
而大部分人所珍视的,无非是家人的幸福安康和自己的未来发展。
******
玉不识关上直播间,在等待系统结算观看值的时间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她所珍视的是什么?健康?学业?好像都是。
她喃喃:“下一次直播就是李贺了,李贺写诗,真的是一个怪才。”
系统对玉不识的直播虽然有着主题限制,也会在直播前审核内容,但在范围内是随便的。
面对玉不识的自语。
系统:【请宿主精进自身直播技巧和能力。】
玉不识:“好的好的,知道了,在学了在学了。不然干巴巴,听的人难受,我自己也难受。”
三天的休息和准备时间很快过去。
玉不识今天换了一身明制汉服,正好对上系统告知的连接上明朝位面的消息。
她坐在小几旁,理了理藏蓝色的马面裙,虽然是夏天,但空调房里的温度很是很合适,穿着长袖的米色补服也并不热。
等到直播大屏展开,玉不识绽开微笑,开始了今天的直播。
******
明朝,洪武十年。
此时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刚出生不久。但朱标已经陪着自家父皇和各朝臣在奉天门待了好些天。
自从前不久发现天幕所在,朱元璋就召集群臣讨论过天幕,但没什么进展。现在聚集在这里,也是因为天幕有了动静。
朱元璋听了天幕有了动静的消息,率先步出殿门,抬头看向天幕。正巧看见天幕中纷杂的画面,以及那首童声悠悠的歌谣。
他回想起童谣出现之前的那道声音,好像是——
【已连接m075-0010位面,开启直播】?是指天幕开启了的意思吗?
“父皇?”朱标紧随其后,同时及时叫人记录下来天幕上的内容。
朱元璋眉头紧皱,朝自己的太子微微摇头,示意待会儿说。对着这个明显一看就不是人为的东西,他还是以警惕为主,毕竟它悬在天际,所有人都能看见,太不可控了。但是显然他也没什么办法,能让它消失,所以也只能看着。
众人看着天幕上的画面逐渐变化,最后天幕中的金芒光耀天际,然后化为道道金色流光没入众人身体之中。
朱元璋则是拿着金色麦穗默默出神。
众人哗然,但又很快压下心下的震惊,安静地看向天幕。
只见天幕最后出现一名白衣蓝裙的女子,她浅笑盈盈,清脆悦耳的声音传至每个人的耳边,足够清晰,但也依旧动听。
【大家好,我们今天直播要介绍的人,是“年少成名”“英年早逝”“一代鬼才”的“诗鬼”李贺。都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一个称“仙”,一个名“鬼”,他究竟写出了什么惊艳千年的诗作,让他能与李白并称?李贺的诗,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决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笔下,那美绝、妖绝、惨绝、怪绝的世界。
由诗引人,由人探史。<诗家名人>第九期,“诗鬼”李贺。】
朱元璋尚且没什么感觉,但受到多位名师教导的朱标率先反应过来。
李贺?听着好耳熟。好像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文学素养深厚,但毕竟身为太子,他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对于一名诗人,他的了解不会很多,他深入学习的,更多是历朝历代的为政经验。
朱元璋则是对着后面那个“第九期”使劲:“什么叫做第九期?前面还有?啊?看不起咱们?!”
面对暴脾气的朱元璋,其他人是不敢有什么大动作的,就连他其他儿子都会有些退缩的心态,也就现场中的朱标上前,笑着对自家老爹说了几句,所有人都安静地听着天幕接下来的内容。
【李贺,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人,祖籍陇西郡,世称“李昌谷”,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唐朝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元和六年,父荫得官,任奉礼郎。元和八年,告病回昌谷休养。元和九年,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帮办公文。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也有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的反映。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风格色彩浓艳瑰丽,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给后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世民看着又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诗人,心下不禁很有些郁闷,怎么,大唐的生活就这样不如意吗?讲到的每个人要么英年早逝,要么有志无时,郁郁难平。
且不说中晚唐时期的那几位诗人,就连前面的孟浩然、王维等人,最后也是选择放纵自己、寄情于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