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在玉不识话中出现的用词,其实也还是有不少人注意到的。
“套话?是套语吗?这又是什么的习惯用语?”
是什么的习惯用语?当然是平时做卷子的小结啊!这还不够精炼呢!
不过,这也不过是很小的一个插曲,玉不识透露出的其他信息,更加引起他们的注意——
“天女这是不认可‘重农轻商’吗?”
这可真是和他们一贯的想法大相径庭。前面玉不识自己也多次强调,农业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根本,怎么现在她又持另外的观念了?
商人唯利是图,自古以来都不受重视和肯定。怎么看天女的意思,张居正看重商业还是好的变化?
身处局中,他们自然是看不清的。
但玉不识身为后代人,自然是知道明清时期正处于一个很微妙的局面,时代浪潮滚滚而来,一旦跟不上,就会是清朝末年的结局。
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的发展,也就是资本主义萌芽。
玉不识当时查资料写稿时,也想到了这一点,但真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实应该算到明末清初,在这里也只能是给大家打个底,农业是封建王朝的根部不错,但其他行业的发展,也不能停滞不前。
玉不识当时这样想着,说话间也不免带出几分在意,观看天幕的人精们也很敏锐地抓住其中的变化。
不管认不认同,至少商业的发展也确实在大家的心底留下了几分印象。
“重视商业吗?”
而此时天幕上此次的直播也快要接近尾声了——
【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年五十八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
我们都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某种程度上,张居正也差不了多少。
在他的眼里,从中举、游历、立志,到爬上权力的顶峰,开启改革,他走过了漫长的二十多年。所以在他着手改革的这些年岁,或许他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是病逝,也是殚精竭虑、劳瘁过度。
在他权力到达顶峰时,万历正是年幼。而张居正在总揽朝政之余,也还肩负着教导之责。如师如父,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确实是曾报以期望的,他们应该也曾有过温馨的师徒岁月吧?
只是,曾经的温情也抵不过时间的磋磨——】
【在张居正当国的这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
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我们现在很喜欢说,张居正效忠的,是大明,而不是当时的皇帝,更甚至给他起了个诨名叫做“明摄宗”。其实正是体现了当时权力的“错位”。】
玉不识话题说到后面,转了一个方向,大家也就明了对张居正的介绍也就到此为止了,紧接着就是为他们解惑,张居正死后的那些遭遇。
或者说,他们其实也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上一个被天女提到“总揽朝政”的,还是霍光,哪怕霍光本人依旧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但霍家依旧被清算了。
那么张居正会有好下场吗?
哪怕大家都不说,但其实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实——皇帝都是敏感的,尤其是你拿了这么久的大权,怎么可能还能让你安安稳稳地得到一切?
或许张居正生前,万历有所顾忌,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但他死后,又有谁能阻止的了呢?
甚至张居正为了改革得罪过的那些人,都会是万历的推手。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晟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而后,言官把矛头直接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诧异?
有人说,这是因为万历皇帝在张居正长久的压迫下“疯了”,所以想要报复。
或许有人会说,张居正生前并不曾苛责自己,甚至很会享受。只是谁也想不到,张居正被万历抄家,最后只抄出了几百两银子,一如曾经的于谦被抄家,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一件绫罗绸缎。两个人的遭遇是一样的令人心痛和不甘。
最后,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是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了进一步的迫害。
这位振兴了明朝的张首辅,是到了1622年,即天启二年,才由明熹宗为其复官复荫。】
【但历史不会抹去他的名字。
张居正是将万历皇帝当做一代明君来培养的,或许教儿子都没有这么用心。帝师也好,首辅也罢,他怎么称不上一句“鞠躬尽瘁”呢?
那他的下场,真是是“罪有应得”吗?
海瑞这位曾经的政敌,并没有落井下石,他对张居正的评价,便是那八个字“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他这样聪明的一个人,真的没有料到自己的身后事吗?
“世间已无张居正,躬身俯首拜江陵。不忍归客泥沾鞋,冰雪铺就白玉街。”
“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送一人。”
张先生,一路走好。】
听到最后,尽是沉默。搭配着“张居正雪中一人独行”的小故事和图画,其中的孤独感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他的身后事,玉不识是概括性的介绍,但天幕中给出的资料是详尽周全的。
或许像商君那样身死法未灭才是稀罕,更多的,还是像范仲淹和张居正这样,改革的主持者一死,他们所主持的改革也便烟消云散了。
“世间已无张居正”,但总有人会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