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康办公室内,萧易也看到了这些消息,当看到那些对鸿康进行分析的文章时,萧易也不禁莞尔。
这两年多发生了太多事情,许多细节他自己都记不太清了,毕竟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哪有闲暇去回顾这些过往。如今有人将其整理出来,当他亲眼看到这些内容时,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心里清楚,但凡时间点有所偏差,比如移动互联网尚未发展起来,又或者稍晚一些,等到小麦等竞争对手已经将智能家电研发成熟,那鸿康都不可能实现这般快速的崛起。
再或者,如果一开始自己经营的不是家电工厂,而是日化产品工厂,那也肯定难以达到如今的规模,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看到其他人对自己身价的分析,萧易明白,福布斯的估值确实较为保守。
实际上,易康投资是他个人的持股公司,鸿康委员会则是全体员工的股权激励持股平台,不过员工只有分红权和增值权,并无投票权和归属权,投票权与归属权都掌控都在萧易手中。
至于最后的 5%股份,是鸿康成立之初,萧易父母那一辈的老员工,如李东海等人所持有的。
就萧易手中的股份和投票权相加而言,他在公司的话语权几乎是 100%,甚至可以说鸿康就是萧易“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萧易在推动鸿康的各种改革转型过程中,从未受到任何阻碍。
倘若鸿康像其他公司一样,存在众多股东,那么每当需要做出变革或调整时,股东们各执一词、拉帮结派,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即便有再好的计划也难以推行下去。
正当萧易陷入沉思之际,办公室门口走进一个熟悉的身影,萧易见状,不由得打趣道:“李叔,一不小心成了亿万富豪,有啥感想?”
李东海听到萧易的调侃,平日里那成熟稳重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尴尬。
“萧总,您就别打趣我了。这股份我拿着都觉得烫手,以我的能力,根本担不起这身价。鸿康能有今天,全靠萧总和后来加入的同事们的努力,我不过是凭着资历罢了。”
萧易听了李东海的话,刚刚还带着打趣的神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李叔,鸿康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您功不可没。不管我做的决策在当时看起来多么不靠谱、多么烧钱,您都无条件支持我。而且很多关键事务,我也只放心交给您去办,换做别人我可不放心。以后公司的诸多事务,还得靠李叔继续帮我。”
李东海听着萧易这番话,内心涌起一股由衷的感动,连忙应道:“放心吧,萧总。”
萧易说完,便切入正题:“李叔,您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之前公司推行了员工激励计划,许多有贡献的员工都持有公司股份的分红权。如今看到鸿康的估值以及萧总的身价后,整个公司都处于亢奋状态,我觉得这样下去可能会出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萧易也陷入了沉思。如果员工都陷入对股份价值增长的沉迷之中,对公司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尽快将这种局面扭转过来,让公司回到正轨。
“我知道了,李叔。这事就麻烦您去安抚一下,尽量让大家别老围着这个话题转,还是要把重心重新放到工作上。只有鸿康持续发展,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大保障。”
“明白,萧总,我这就去安排。”
在鸿康公司内部,不少员工都在热议鸿康的市值和萧易的身价问题。
在一个员工小群里,员工 A感慨道:“牛逼啊,鸿康市值居然已经 2000亿了!这么说,我们这些元老员工,是不是也相当于持有价值几十万的股权了?”
员工 b回复:“那肯定啊,不过我们只有分红权和增值权,股票实际所有权不属于我们,但想想还是挺激动的。”
员工 c接着说:“我靠,那我们大领导,身家不得上千万了?这下是真羡慕啊,赶上好时机了,要是没这机遇,干几十年也挣不到这么多钱。”
员工 b又说:“别太激动了,都说了股票不是我们的,只有分红权和增值权。不过就算这样,咱大领导一年分红也得有几十万吧?”
员工 d问道:“对哦,好像公司还没分过红吧?去年资金紧张,公司盈利也不多,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分。要是真分红,我们也能有几万块呢。”
就在员工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群里突然有人说:“大家别讨论了,这样影响不好,李总发邮件了。”
听到这个消息,员工们纷纷停止讨论,查看李东海发来的信息。
邮件内容主要是安抚大家,告诫员工们不要沉迷于公司市值的增长,要重新调整心态,将精力放回工作上。毕竟现阶段仍是鸿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公司持续增长,大家才能获得更多利益。
那些刚才还讨论得激烈的员工们,看到李东海的消息后,便停止了讨论,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
萧易安排李东海安抚完公司员工后,突然想到此时的直播间肯定也十分热闹。连公司内部的人都忍不住讨论这些,更别说公司外的普通网友了。
想到这儿,萧易便径直朝直播间走去。
此时的直播间内,热闹得如同菜市场一般,柳雪和花花两人根本掌控不了直播间的节奏,屏幕上的信息不停地快速刷新。
内容几乎全是关于鸿康市值以及萧易身价等问题,这些问题让柳雪和花花也不知如何回复。
柳雪和花花多次尝试将话题引回到产品上,但无奈鸿康市值和萧易身价正是当下的热门话题,难以转移。
每当两人安抚完一批用户,准备介绍产品时,又会有一批新用户涌入,继续讨论刚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