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也cp脑了,当然是没有,再说你搞宣传的,也接触过明星私下里的样子,你对娱乐圈男明星还有幻想?”
“这不是看不见就当没有么,谁还不是颜狗了,长得帅也可以原谅他玩得花了。”
“真的?其实我也可以。不过,我就是不想谈,说起这个,我还没跟你说今天下午碰上个人,你猜猜是谁?”
“我认识么?”
“不认识,但是听说过。”
“啊?金漾?你的演员同事或学校同学?”
“都不是,你往更离谱的方向猜么?我还跟你提过什么?”
“啊,我实在猜不出,行啦,别卖关子了,快说!”
“上一世的前男友。”
听到林年这句话,林斯一下子坐直了身体,“怎么回事?他认识你么,你怎么认出他的?”
“纯粹是凑巧吧,你硬要说缘分,我也是不承认的,我们缘分已尽。就是在2号线换5号线的时候,我本来在看小说,下车的时候就没看了,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看了看周围才下来,一开始我也没反应过来那是前男友,就觉得脸熟,下了车才想起来,转身从窗户里再看进去,确确实实是他,他也盯着我看,表情挺严肃的,按理说他应该是不认识我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好像跟认识我似的。后来车就开走了,我就回来了。”
林斯以前跟林年八卦她上一世经历的时候听说过她的前世感情经历,听她讲述两人相处时的状态,她就觉得分得漂亮。
当时,林年还说她的反应跟前一世看到林年的手账本中记录的恋爱心路和情绪日记一模一样。当时她出国时,写完的手账本没带走,和自己买的书一起放在书柜中,有一次林斯去书柜中找书,无意翻到她的日记,看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要。
“那你今天还行吧,心情没有很坏吧?”
“没有,那些久远的故事其实很多情节我都记不清了,连带着当初多少对他的怨气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你不谈恋爱跟他有关系么?”
“怎么算是没关系,你要说我受情伤不愿意再接近男性,我倒也不至于因噎废食。主要是我自己也不喜欢,如果把爱情当个任务做,显得自己怪无情的,不当任务吧,我又有更重要的事情想做,比如上一世是一心一意搞学术,搞学术也不容易的,这一世就是想一心一意当演员,未来收不定还想演而优则导,哪有时间谈恋爱啊。两个不熟的人要一点点磨合,这个过程太漫长了,我的耐心从来不会用在这上面。所以那段恋情算是让我看清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也算是感激有过一段感情。另一方面来讲,谈过意味着我对人的情感维度的认知更全面了一些,虽然我也知道每对情侣必然有自己的相处模式,但是我体验过,对于我后面塑造角色会有帮助的吧。”
以前的演员只能借助镜子来观察自己的表演,往往无法将自己完全抽离出来,也无法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去。自从有了摄像机,演员揣摩角色更方便了,她可以沉浸在角色里面。
或许是昨日和林斯分析过宣姜这个人,通过讲述出来的方式,她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所以即使身边没有搭戏的人,只靠自己也很快进入角色。
她并没有一上来就录,而是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不断地重复一段一段的台词,以找寻最好的、最合适的语气和口吻。不要小看台词,它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利器,声音、长相缺一不可。
现在是一个人练习,找好的声音和气口在有对手戏的情况下虽然可能会变,但因为提前背好了台词,便可随机应变,而不是生硬的接不住戏。这也是围读剧本的意义所在,只是现在很多电视剧拍摄追求短平快,很多时候围读剧本的环节都会被跳过去,或者简单地读一下剧本找找感觉就直接开拍,拍出来的效果也是得过且过。
目前林年参与的剧都是有围读环节的,《春秋战国》系列剧的导演也都是知根知底的好导演,自然不用担心会因为赶工而出现不专业的情况。
只是提前揣摩角色一直是林年的习惯,这会让她在围读剧本,以及之后开拍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就像预习一样。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足够去拍摄一个综艺,但是林年为了保持自己的状态,还是拒绝了谢理的安排,为此还惹来谢理的一顿说教。
“我说这些也不是要逼你去参加综艺,但你可也要相信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说法,且不提演技好坏的意义,我当然也不认为流量代表一切,但是一定的曝光是重要的。如果你不持续曝光,演技再好,导演看得到你么。好吧,就算你在不断试戏的过程中,被很多导演看中了,但是投资人看不到请你来的回报,他们愿意找你吗?一部剧、一部电影的选角,总要过投资方这一边的。以前的投资人可能更多的是外行大老板,一个人出一半的钱,塞个人进去就行了,但是现在都是几大投资平台,他们本身就掌握了流量和人气的算法,你不被他们注意到,想要拿到戏拍并不容易。你自己的同学、老师又能帮助你多久呢?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流量,自然不怕没有戏拍。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哪怕一个人是黑红,也有投资方愿意签她\/他。因为,只要有人气,他们也愿意搏一搏剧播出后的热度。”
“理姐,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我也不是拒绝上综艺的机会,不然我也不会去参加《四时农》对吧,还有我签到你的手下不也是乘了那个综艺节目的东风么,所以我肯定不是看不上综艺的。真的是临近我进组,我好不容易这几天找到一些状态,都保持好几天了,在家里跟我姐说话,都是拿腔拿调的,我担心综艺会破坏我这种感觉。尤其是我现在还没进组,感觉一旦被破坏总是很难重新进入。这跟进了组,开始拍摄以后还不一样。那时候,我短暂地抽离也没有关系,反而可以让自己短暂原理角色,找回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
林年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这样,对她而言,一直沉浸在一个角色,即使下工了,自己可以出戏了,但是连续拍摄也多少会对自己的情绪、心理带来一些影响,适当地走出去反而好一些。这样回来的时候,之前余留的感觉又不会因为自己偶尔的中断而消失,从而可以快速回归状态。就像一个人不能连轴转工作一样,演员也不能长期沉浸在同一个角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