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看着面前的红烧肉,眼泪都差点掉下来。她真的是有好久没吃过肉了,她都快不记得上次吃到肉是什么时候了。
她省吃俭用,有点好东西就寄回给家里,从小就让着弟弟妹妹们,没人让过她一次。没想到只是一个屋子住了几个月,苏媛就愿意把这么珍贵的肉给她吃,还说自己不爱吃来宽慰她,其实她哪能看不出来呢?
她们俩还要相处很久,确实不用在乎这点儿,她心里知道就行了。
俩人也就没再说别的,埋头吃起了饭。一切尽在不言中。
吃完饭时间还早,俩人就按计划好的往各个厂子绕过去了,先去了纺织厂,纺织厂门卫室的大爷挺好说话,看她们俩小姑娘过来问工作,可能是见多了,直接告诉她们今年都没有对外招工计划,上半年招过几个人,但内部就消化完了。最后给她们指了路建议她们去毛巾厂问问。
等她们到了毛巾厂,厂子看起来不如纺织厂气派,门卫没人,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个保安样子的年轻人跑过来。一边频频打量苏媛一边高高在上的问她们干嘛的。苏媛俩人忍着气,还是问了问招不招人,听见她们是来找工作的,这下那人眼见的把轻蔑挂脸上了。边赶她们走边用俩人能听见的声音说:“真是什么人都能来我们厂找工作了!”
苏媛俩人来之前也设想到了可能打探不到什么消息,更甚至有人刁难,所以眼下这人说话不好听,虽然气闷,但要说多生气倒也没有,毕竟也只是个陌生人。
最后就是通用机械厂了,男工居多,她们也不抱什么希望,但还是过去看了看,果然没什么收获。
走了这一圈也没用太久时间,毕竟县城也没多大。这时的日常交通就靠走的,一走几个小时都是常事。她要是现在有个微信计步器,绝对能蝉联榜单第一名!
看还有点时间,又去县小学、初中问了问,果然也没招老师的计划。
现在大部分人还不重视学习,学生没多少,在学校的学生也不好好上课,老师也不敢多讲,所以老师没那么缺。
总之,今天这一次县城行还算顺利,该办的事情都办完了,也没再遇到什么乱七八糟跌破人眼睛的事情,只是也没什么惊喜就是了,结果也在预料之中。
当然也没碰到祁公安...
苏媛觉得她也就是想起了一秒,毕竟之前好像每次去都碰到他了。
回来后,也在晚饭桌上得知一件大事,那就是村里要放电影了。现在已经轮到了距他们大队有2个小时脚程的前进大队了。
今天晚上就有社员下工后揣上俩窝头就已经赶去前进大队了。等到了地方看不到开头,也能看到下半片胶片。
等看完再走回来已经深夜了,但就是这样奔波,也可能还是以前看过的老片子,人们也乐此不疲,路上讨论剧情也讨论得兴高采烈。
据老知青们说,每年差不多都会来两次。麦收结束一次,玉米收完一次。但今年上半年麦收后,他们大队没放成。因为电影放映是公社放映队组织的,要一个大队一个大队轮换着来。还没轮换到他们的时候,据说是发电机坏了,所以他们大队盼了半年的放电影就这么泡汤了,一片唉声叹气。
但今年麦收后,大队部牵了电线,到时候就不怕发电机坏了又放不了了。
有发电机还是好的,听人们说有的发电机还是要脚踏发电的,放映的时候有几个青壮年小伙子轮流上去踩着发电,换人的时候就会停一下电,换几次就得停几次,一停,社员们忍不住看向他们发出“嘘”声,闹得小伙子们面红耳赤,慢慢得就都不太愿意上去发电,但没人踩就看不了,所以只能每次放电影轮换着来。这一次这一拨人踩,下次又换一批人来。
苏媛想象着那个场景,笑得不行。
她也想体验下农村露天看电影,但要走俩小时去别的大队看,恕她接受不了。
第二天就知道这次要放映的是什么电影了,昨晚看了回来的社员,今天一天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放的是经典电影《英雄儿女》。
其实这个片子之前就放过,所以队里基本所有人都看过,而且都看过两次以上了。农村就是这样,基本没什么娱乐活动,下乡放电影就算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娱乐生活了,所以只要附近放电影,大家总是结伴去看,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也因此,大家对电影剧情简直了如指掌,对演员语言、神态、动作都能模仿的惟妙惟肖的。
这一天大家谈论的大都是这部电影的事,以至于一天下来,即使苏媛没看过,也知道大概剧情了。
上工的时候偶尔还能听到有人在大喊电影中主人公的那句经典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股激动兴奋的情绪也感染了苏媛,让苏媛也变得迫不及待起来。
到了放电影这天,还没下工,大伙儿就商量好,待会儿回去要抓紧时间吃饭,早早拿上小板凳去占位置,否则根本没地方站。到时候除了本大队的,还有附近其他大队的人过来看。
等苏媛被张红霞急急忙忙拉着到打谷场,老远了就看到那片地方算得上灯火通明了,要知道平常是不舍得用电的,大队部即使通电了,没有大事也是不会开灯的。
苏媛算是见识到了七十年代乡下放电影的盛况了。人已经黑压压的一片了,她怀疑这些人没吃饭就跑来占位置了,尤其外村有些人竟然比本村的人还要早。
在他们吃饭期间,村里已经帮放映员搭好了幕布,用两根长竹竿挂着一张长方形幕布,苏媛踮起脚尖望了望,看着像是放映员的中年男人正在调试设备,周围围了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连着渐凉的夜也变得火热起来。
还是张红霞有经验,拉着苏媛往前,找到一段矮墙,墙上竟然还坐了几个女同志,聊得正开心,苏媛看了看,还在里面发现了王春娟,看着她气色很好的样子,想必那件事情已经彻底过去了。
墙角有几块土堆,张红霞拉着她一起站了上去,视野一下子就清晰了,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块幕布了。
又等了快1个小时,才听到放映员说要开始放映了的通知。
幕布亮了后,底下坐着的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都抬着脑袋盯着屏幕,先是几分钟的农业科技宣传片,影片就正式开始了。
苏媛看了一会儿,发现画面、画质确实没那么清晰,跟现代的高清屏幕、甚至3d影片不能比,但剧情很紧凑,而且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很多演员都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亲身经历过,对电影的理解,还有那股无畏牺牲的精神是现代影片比不了的。
更别说底下观影的人们,每个人都用热忱、虔诚地目光盯着荧幕,就这种观影的情绪就带给了苏媛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动。
这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
中间会换一次胶卷,在这短暂的两分钟,大家都舍不得移开目光,不是盯着屏幕,就是盯着放映员,生怕错过接下来的那一幕。
渐渐苏媛也沉浸在了剧情中,跟着剧情心情起起伏伏,看见战争取得胜利,就跟着大家一起欢呼,看着主人公壮烈牺牲,周围一片抽泣声,苏媛也更是忍不住早就留下了眼泪。这也才明白为什么出门前张红霞叮嘱她多带几张手绢。
电影结束后,大家也就三三两两的散了。知青点众人打着手电筒走在回去的路上,苏媛还半天缓不过劲来。
只有她,正经历着这样的时代,还见识过那样先进、文明、繁华的现代。
她也更理解了那句话:“是先辈们的汗水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好日子。”
电影又去下一个大队放了,依旧有社员步行很远过去再看一遍的,苏媛没再去。
因为她有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