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秋风悄然拂过田野,金黄的麦浪层层翻涌,一年一度的秋收时节即将来临。
这本是关乎民生、至关重要的农事之期,然而,在成都的领导班子眼中,却丝毫引不起他们的关注。只因从荆州传来的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雳,实在太过令人震惊。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局势风云变幻,犹如沧海桑田。袁术竟离奇地不知所踪,整个豫州被曹操一举拿下。曹操这一招,不仅端了袁术的老巢,更是釜底抽薪,截断了袁绍的后路。
高览率领着麾下将士拼死抵抗,他身先士卒,左冲右突,然而,面对曹操如潮水般汹涌且有备而来的攻势,终究是无力回天。
最后,高览只能咬着牙,拼尽全身力气,率领着残部杀出一条血路,向着袁绍所在之处奔去。待袁绍得知这一噩耗之时,曹操已然稳稳地控制了整个荆州北部,可怜袁绍,此时只剩下襄阳这座孤城可守。
与此同时,孙坚率领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短短时日,便已打下了徐州的大半地盘。
由于袁绍被困襄阳,消息隔绝,整个袁绍势力顿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与袁熙,各自心怀鬼胎,纷纷占据着州郡,都自认为自己才是袁绍的正统接班人,为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存在的的权力,兄弟俩暗中较劲,互不相让。
“曹操…… 好大的手笔。” 刘备仔细看完这份情报之后,不禁长叹一声,满脸感慨地说道。
事后再仔细复盘整个事件,许多之前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方,此刻都豁然开朗。只是,实在难以知晓,如此惊人的计划,究竟是曹操麾下哪一位谋士的手笔。不过,大概率应该是整个谋士集团的集体谋划。
若真的是具体出自某一个人之手,那此人的智谋,简直恐怖至极。其中的算计,如今回想起来,都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当然,曹操也是个心狠手辣、胆大包天之人,如此大胆的计划,他竟也敢付诸实践。
那么,曹操的具体计划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一开始,袁绍急于与曹操结盟之时,计划便已悄然拉开帷幕。那时,曹操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便是将袁绍、袁术两兄弟彻底吞并。当时,曹操与袁绍相比,实力尚且稍逊一筹。
谁也未曾料到,他竟敢同时对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下手。然而,曹操却真的就这样做了。
首先,曹操派曹洪前往成都,其目的就是要让刘平等人相信,他们已然陷入绝境,正在四处寻找破局之法。随后,曹操借力打力,表面上真的按照刘平等人的设想,与袁家兄弟合作,往南方寻求发展机会。
其次,曹操巧妙地利用了刘平等成都高层急于找人去攻打洛阳的迫切心理,一步步引导刘平等人相信,他们在收拾完南方之后,便会挥师北上攻打洛阳。如此一来,在曹操攻打荆州、扬州的时候,便与成都方面达成了一种战略默契。当然,如今看来,曹操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成都方面在他反水吞并袁家兄弟之时,反应不及。事实上,他也确实成功了。
最后,曹操还成功说服了原本的攻伐对象孙坚与之合作。在分润了部分利益之后,曹操取得了孙坚的大力支持。
这每一步计划的实施,都绝非易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准揣测人心。如此宏大的布局,带来的好处也是惊人的。如今,曹操坐拥荆州北部、豫州、兖州、青州以及徐州的大部分地区,一跃成为除刘备之外,天下最强的势力。
当然,眼下青州、徐州内部,袁谭、袁熙两兄弟各自据守州郡,负隅顽抗。但他们就如同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只要曹操顺利打下襄阳,灭掉袁绍,那么整个中原地区,便将尽归他曹孟德所有。
刘平在理清思绪之后,苦笑着说道:“吾等这是被人摆了一道,做了局啊。”
“倒也不必如此悲观。” 刘备倒是豁达,看得很开,“如今荆南四郡已在吾等手中,还多得了一个江陵郡,并非全无收获。况且,此时袁绍还在襄阳坚守,以他的性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认输的。”
刘平对此深表赞同,微微点头。
一旁的荀彧此时开口说道:“事情已然发生,吾等当务之急,是要早做准备。眼下,一来要加强荆州方面的守备力量。不管是日后面对曹操,还是面对孙坚,荆州都是重中之重,关乎全局。”
“二来,襄阳此时仍在袁绍手中,不妨与之联系,给予他一些支持,让他至少能给曹操制造些麻烦,牵制曹操的兵力。”
“三是联络朝廷,将曹操定性为乱国贼子,在道义上占据主动。”
刘平听到这里,咬了咬牙,说道:“不如吾等直接入主洛阳算了,陛下如今还年幼,可让大王监国理政。”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刘备。
“胡闹!陛下已然成年,岂有让汉王监国的道理?!” 郑玄立刻大声反对,声音中满是愤怒与坚决。
有了郑玄带头,不少人也纷纷附和,持反对意见的,大多是礼部、翰林院等衙门的官员。他们深受汉室正统思想的熏陶,在他们心中,汉室的传承与秩序至关重要,不容有丝毫僭越。
刘平对此并不意外,大汉传承四百余年,真正像他这样,内心怀揣着改天换地想法的人,终究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心中所想,其实与刘备相差无几,都希望能够匡扶汉室,只要汉室皇帝还在位,便甘愿做那忠诚的臣子。
“此事休要再提。” 刘备神色严肃,语气坚决,直接将这个话题揭过。
刘平见状,也不再坚持,而是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文若的想法行事吧。诸位意下如何?”
其实,这不过是走个形式,在之前的小会上,众人便已商议定夺。召开此次大会,不过是为了正式知会一下文武百官罢了。况且,此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毕竟曹操势力日益壮大,此事迟早会众人皆知,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
至于担忧?倒也没什么可忧心的。若是放在十年前,曹操得了中原,那确实需要万分警惕。但如今,时过境迁,已然太晚了。
朝会结束,刘平回到了自己的班房。诸葛亮跟随他一同进入,一进门,便开始汇报秋收的相关事宜。
秋收之事,历经这么多年,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流程。诸葛亮此番前来,也只是例行请示刘平,今年秋收的具体事务,该让谁去负责主抓。
前些年,都是荀悦、荀彧、董川等人依次负责。然而今年情况特殊,荀彧、董川两人皆不在,而诸葛亮等人资历尚浅。
“让张既去。” 刘平略作思考,点了张既的将。
张既与董川是同一科出身,多年来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历经诸多历练,其实力早已得到验证,非常适合接荀彧的班。
作为过渡人物,待诸葛亮等人成长起来,便可顺利交接。此次让张既负责秋收,正是为了给他积累功绩。论资历,他自是足够。待秋收结束,便可以让张既更进一步,担任丞相府的长史,也就是这丞相班房的二把手。
安排完此事,刘平又陷入了沉思,开始琢磨荆州那边的局势。如今荆南四郡和江陵皆已收入囊中,襄阳自然也是要争取的。否则,若不拿下襄阳,便只能舍弃江陵,只留下荆南四郡,然后扼守长沙一线。
若执意留下江陵,那就必须要拿下襄阳,以襄阳为战略基点,凭借周边的天险,便可有效守备来自北方和东边的进攻。
还有,荆州那边肯定要派一位得力大将坐镇。如此一来,可选之人其实十分有限,要么派关羽前往,军政大权一把抓;要么派刘德然前去,再给他配备一套得力的文武班子。
而从各方面综合考量,最合适的人选其实是关羽,因为即便他去了荆州,也不影响他继续履行都督府的职责。
但若是刘德然去了荆州,那后勤部刚刚搭建起来的领导班子,就得重新换人
可是,关羽镇守荆州,这……
刘平心中暗自思忖,还是再慎重考虑考虑吧。倒不是对关羽的能力有所怀疑,实在是觉得荆州这地方,与关羽有些犯冲。
除了关羽和刘德然之外,其实荀封、杨永、卢文等人也行。这些都是武都时期的老兄弟了,功绩资历都是足够的,只不过越过关羽,让他们去镇守一方,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此前已经给张飞求了跟凉州牧的位子,这再给关羽求个荆州牧的位子也是应该的。
“算了算了,就让二爷去吧,糜芳反正又不在荆州。”刘平嘟囔了一句,打定主意,还是让二爷去镇守荆州。
不过眼下显然不合适,因为二爷还在荆州呢。只不过已经从长江离开,如今正驻扎在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