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雾笼罩着小城,冷风夹杂着寒意穿过街巷。沈放坐在办公室内,翻阅着青山镇扶贫项目的最新材料,脑海中却在回忆前世的点滴。
他清楚,这场扶贫项目只是一个开端。背后牵涉到的,不仅是资金流向的问题,更是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角力。而青山镇的李建军,就是他需要重点盯防的第一人。
“李建军这个人,绝非善茬。前世他隐藏得极好,却暗中捞了不少油水,甚至借机打击了几个镇里的对手。这一次,我绝不能让他轻易得逞。”沈放将一份名单展开,仔细研究着青山镇的干部构成与各自背景,心中已有了计较。
下午,郑建国召集县委常委会,重点讨论全县扶贫项目的落实进展。会议刚开始,县财政局局长周志远便抛出了一项让人意外的提议:
“书记,各位领导,根据当前资金调拨情况,我建议优先支持发展潜力较大的几个乡镇,而青山镇的项目,可以暂时延后,等待下一批资金到位。”
沈放听到这话,心中立刻警觉起来。这显然是针对青山镇的资金流向动了手脚,目的恐怕并不单纯。
郑建国微微皱眉,目光扫向沈放:“小沈,你刚从青山镇回来,对那边的情况最了解。你怎么看?”
沈放心中一凛,知道这是一次表态的机会。他站起身,语气平稳却透着一股坚定:“书记,各位领导,我个人认为青山镇的扶贫项目关系到多个贫困村的生计问题,尤其是村里的水利设施等待修复。如果资金不到位,不仅会影响民生,还可能引发群众的不满。所以,我建议优先保障青山镇的项目资金。”
周志远脸色微微一变,冷笑着反驳:“沈秘书,你可能不太清楚财政情况。现阶段资金紧张,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必须有所取舍。”
沈放不慌不忙地说道:“周局长,我完全理解财政的压力。但扶贫工作不仅仅是资金投入,更是向群众传递信心。如果我们先放弃最困难的地方,会让群众觉得政府失去了支持他们的决心。”
郑建国点了点头,目光在众人之间扫过:“小沈说得有道理。扶贫项目是全县的重点工程,绝不能打折扣。青山镇的项目资金,必须优先保障。”
周志远面露不甘,但在郑建国的威严之下,只能低头答应:“明白,书记,我回去就协调资金。”
会议结束后,沈放回到办公室,将刚才的一切细细回想。他知道,周志远的提议绝非临时起意,背后很可能有更深的原因。而青山镇资金流向的问题,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第二天一早,沈放拨通了青山镇财政所所长赵明辉的电话:“赵所长,我是县委办沈放,有些项目上的细节想向您了解一下,您现在方便吗?”
赵明辉的声音透着几分谨慎:“沈秘书,您随时吩咐,我一定全力配合。”
“好,那我简单问几个问题。青山镇的扶贫项目,最近资金到位情况如何?是否有延迟拨付的情况?”
赵明辉犹豫了片刻,低声说道:“沈秘书,实不相瞒,前段时间确实有一笔资金延迟下拨。我也多次向镇领导反映过,但一直没有明确答复。”
沈放皱起眉头,追问道:“那笔资金是用在哪些项目上的?”
赵明辉迟疑片刻,回答道:“应该是用于镇里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但具体账目,我还需要再核对一下。”
挂断电话后,沈放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猜测:青山镇的资金使用可能存在问题,而李建军的行为也越发可疑。他决定,亲自再去一趟青山镇,彻底查清背后的真相。
再次来到青山镇时,李建军的态度比之前明显冷淡了许多。会谈中,他一边夸夸其谈,一边试图用一些空洞的承诺搪塞沈放的问题。
“沈秘书,您放心,我们镇上的扶贫工作绝对没有问题,那些反映的情况都是个别现象,不足为虑。”李建军笑得格外热情,但眼神却始终在回避沈放的注视。
沈放冷静地说道:“李乡长,既然您这么有信心,那我希望能看到所有资金的明细账目。只有账目清楚,才能彻底打消疑虑。”
李建军脸色微变,语气开始变得强硬:“沈秘书,账目公开当然没问题,但这毕竟是镇里的内部事务,是否需要这么详细?”
沈放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语气不急不缓:“李乡长,扶贫资金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所有细节都必须经得起审查。这也是对您工作的最大保障。”
李建军张了张嘴,却没有再反驳,只能点头答应:“好,那我尽快安排人整理账目。”
当晚,沈放翻阅着青山镇提交的账目,发现了多处异常。例如,有一笔资金被标注为“水利建设”,但项目地点却与实际需求完全不符;另有一笔资金去向模糊,完全无法追溯。
“看来,有些人不仅是敷衍了事,而是已经动了歪心思。”沈放心中冷笑,知道李建军背后很可能还有其他支持者。
他拨通了郑建国的电话,将自己的发现简要汇报后说道:“书记,我建议对青山镇的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这件事情,绝不能掉以轻心。”
郑建国沉默片刻,语气低沉却坚定:“好,你先着手查清楚,必要时可以调动纪委参与。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