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元武二十五年。
乌程县,双林镇。
人声鼎沸的港口,大大小小的船只停靠在岸边,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外地来的大商船。
这个新建好的港口,现在是周边最热闹的地方。
近些年才陆续有各种商船路过,在此停留暂歇。
来往人流量渐多,周围自然聚集形成了大镇。
港口不远处,也衍生出了繁荣的集市。
琳琅满目的商铺小贩,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非常热闹。
其中一处摊位,围了不少人,正等着买林家豆腐。
林家豆腐在这一带小有名气,豆腐都是热气腾腾的,清爽可口,很受街坊们欢迎。
原先是一对夫妻出摊,近期却是父子俩,一大一小叫卖。
大人切热豆腐,而小孩收铜板。
不过这小孩才五岁,叫林向安,人怪机灵的,有条不紊的收钱,分毫不差。
林向安踩在木凳上,小小的身子才冒出柜台,伸长手接过顾客给的铜板,数好后,就让他老爹王四顺切豆腐,装到别人带过来的碗里。
要是没带碗的,就多收一文,当作抵押,下次可拿来换。
有顾客买豆腐,还会要一些热卤水。
林家豆腐摊,三文一斤豆腐。
王四顺手稳,一刀切下去,就是一斤多点,常来的都知道他家切的实在。
“爹,这位大娘要两块,收了六文钱!”
“好嘞,稍等,马上切好!”
小孩子帮忙的样子,颇让人好奇。
“老板,你这儿子可真机灵!有模有样的,收钱都没算错呢!”
“是啊,像个小大人,聪明嘞!”
有个常客笑着说道,“这孩子最近常来,嘴又甜。上次来买好几块豆腐,多掏了两文钱。这孩子数完钱,立马退给我了。还别说,这小子算钱比大人还快!”
王四顺是上门女婿,儿子没跟他姓,但听到有人夸儿子,心里也是美美的。
跟他一样,从小机灵嘞!不过嘴上还是很谦虚,笑道。
“哪里,也就是简单。这孩子玩性大,在家闲不住,也就疼她娘月份大了,才在这收钱!”
一群人笑着夸赞孩子孝顺啊!
林向安翻了个白眼,对老爹这种明贬暗褒的炫耀很无语。
正值仲夏,天气慢慢热起来,林向安刚满五岁。
他娘怀了快九个月,但肚子看起来特别大,他就主动提出来,让娘在家待着休养,他帮忙来卖豆腐。
原本他娘担心太小,结果林向安弄的有模有样,这才放心。
之所以这么懂事,是因为林向安是胎穿的。
内在实际是一个三十岁的现代成年人。
上辈子他刚升初中,和爸妈一起去旅游,结果路上遇到车祸。
当时父母为了保护他而去世,之后在亲戚家长大。
考上大学后,先休学去当兵。
退役回来,继续读大学,心理和精神上都已经成熟很多。
大学期间,将新生的军训服低价收入,然后转手便宜卖给工地的人,赚差价。
除了本校,还去其他学校收,虽然跑的辛苦,但也赚了一笔。
后续作为本金,认准了一些市场,再加上同学间的信息判断,投资生意,资产逐渐累积起来。
三十岁不到,事业蒸蒸日上。
就在越来越好时,一次开车路过十字路口,碰到一小车司机发疯乱撞人。
那时人行道上有一群孩子,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他不忍心,就直接开车去阻拦。
幸运的是孩子们救下了,但他一命呜呼了。
等再睁眼时,就穿到了古代,成了一个小婴儿。
让林向安意外的是,这辈子的父母和上辈子的爸妈长的很像。
上辈子爸妈对他特别好,甚至用生命保护了他。
难过又遗憾,当兵也是父亲的愿望。
原本以为不会再见,但没想到今生有幸遇到相似的两人。
对他来说也是一场缘分,同时也是恩赐。
......
“大娘,您的豆腐拿好,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林向安浅笑着朝人喊道,特别的热情。
集市正值热闹,邻居家的张大娘,穿过人流挤过来,脸上带着一丝着急。
“哎呦,林家的,你媳妇要生了!林嫂子让我来喊你,你赶紧回家去!”
王四顺心里一惊,手上停顿片刻。
明明今早出门还没有丝毫动静,这才不到半天,就要生了?
“张大娘,怎么这么突然?”
“听林嫂子说,早上不小心绊了一跤,稳婆已经请过去了,你这边赶紧回家去看看吧!”
豆腐摊前,挤得满满的人,张大娘露出羡慕的眼神,心里感叹生意真好。随后想到生意好,但人丁不旺,也是白搭。
算上王四顺这个上门女婿,整个林家就四口人。
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孕妇,一个五岁孩子,就王四顺一个劳动力。
集市人来人往,对孕妇不太好,不然林家也不会让小孩子来卖豆腐。
不过话已传到,张大娘也要买菜了,家里还要烧饭呢。
“张婶,谢谢您!来这块豆腐您拿回去炖了吃!”
心里着急,但王四顺用碗装了一大块豆腐递给张大娘。
稍微推搡了一下,张大娘就笑着接了过去。
“那我就收下了,家里那口子要回来吃饭,我就先去买菜了,有事就打声招呼啊!”
张大娘客气说着,然后笑吟吟地提着篮子就走了。
豆腐摊还得收尾,不能直接甩手。
王四顺赶忙朝大伙赔笑解释,“各位街坊邻居,多谢大家照顾生意,今日家里有急事,豆腐就不卖了!赶明儿大家再来买。”
常来买的倒没说什么,但有些特意从别处来买的,就不太乐意了。
“老板,我们都等到这里了!就给切一块吧!”
“就是,我们大老远来的,听说这林家豆腐味道好!”
“我们就要一块,很快就好了!”
......
七嘴八舌,堵着不动。
这会正是赶集高峰,想把豆腐摊推回去,怕是也不容易。
别说王四顺急了,林向安心里也着急。
在现代生孩子都有危险,更何况是古代,但他毕竟人小,除了担心也帮不上忙。
简单判断后,林向安就对王四顺说道。
“爹,您先赶回去,看看娘的情况,豆腐摊我来看着!”
王四顺犹豫片刻,无奈同意了。
虽然林向安才五岁,可从小是个靠谱的孩子。
因为心疼娘亲肚子大,怕累着她,便主动跟着来卖豆腐。
刚开始大家也就笑笑,没多想。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孩子弄的有模有样。
尤其是算账,比他还利索。
“儿子,摊子就交给你了!人多,你慢慢来,要是有不懂的,你问问隔壁叔婶!你人小搬不上来,就让李叔帮忙。晚点,让你小姨过来帮忙。”
摊位周边都是认识的,王四顺和旁边摊主打了个招呼,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二,便要往回赶。
林向安赶紧出声提醒。
“爹,您回去时,记得把胡大夫喊过去!”
虽然有稳婆,但找个大夫过去才保险啊!
这位胡大夫,医术不错,很有医德,很受街坊邻居的尊重。
“好,我这就去把胡大夫请回家。”
“各位,小儿留在这里,他手生,大家多担待一点。要是缺斤少两了,后面再来跟我说,补给大家。麻烦大家别为难我家小儿。”
走之前,王四顺还不忘让大家多谅解林向安,说完后,这才急匆匆地走了。
“来来来,大家排队,一个一个来,我给你们切豆腐!”
“等不急的可以先去逛逛,等会再来。”
“不要着急!不要乱!”
林向安大气一挥,大声喊道,面对一群大人围着,丝毫不胆怯。
“哎呦,这小子不得了啊!”
“胆子够大的呢!”
一群人笑呵呵的看着他,虽然慢了些,但好歹有趣,便耐心等着。
甚至后来有人催,还帮林向安解围。
林向安忙的脸都红了,小手弄得红红的,胳膊也有些酸,忙起来反而没时间乱想。
人陆陆续续少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身子太小了,干起活来费劲。
太阳升到正中,林冬香才匆匆赶过来,气喘吁吁的。
“小豆子,赶快回家!你娘.....”
话说一半,就开始咳起来,把林向安给急死了!
“我娘怎么了?”
*
备注:
1文钱,大约2块钱
1斤是十六两,大约600克。
有人留言,我就特别解释一下:
男的入赘,子女喊人的称呼,我查到的是和嫁娶差不多,称呼是按照血缘关系叫,并不是按照姓氏来叫人。
中国版图太大,各地叫法都有差异。
我看很多人纠结奶奶和外婆的称呼,被提醒多了,最终我还是改回了奶奶。
设定林家没有延续香火的男子,这才找的男主爹入赘。男主爹家里有四个儿子,上面三个成亲生孩子,家里很拥挤,以及没啥钱,而男主爹一直在外赚钱补贴家里,正好看上男主的娘,多方权衡后才入赘的。
本文架空的,不用带入朝代各种限制哈~~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完善在宋朝,鼎盛规范在明清,不同时代要求是不同的。
在明朝早期之前科考人员有很多限制,但发展到明清后期条件放宽很多,主要是低等贱籍不能考,其他限制倒是少了。
这里选择的是科举完善鼎盛的时期。
另外设定的镇是属于江南一带的大镇,过往的商船很多,就聚集了很多人,不要总提镇很小,即便现在,也有大镇和小镇的区分啊!
县城也属于附郭县,就相当于府城这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