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走在田野边上,想到自己挺重的,抱着比较辛苦,王和忠小声地开口。
“哥哥,你放我下来,抱着我太累了!”
林向安笑了笑,“那我背着你,这样轻松些,咱们俩说说心里话。”
“好。”
之前林向安就在想,弟弟性子沉默,是不是因为觉得和姓氏不一样?让他觉得自己是外人?
当初他考虑的太片面,没有征求弟弟的意见,如今想来是自己自私了。
虽然在林向安心里,觉得姓氏没那么重要,但别人不这么想。
“阿忠,哥哥想给你道个歉。”
王和忠紧紧抱着林向安的脖子,不明白哥哥为什么说这话。
“为什么?”
“让你跟着爹姓,是我的想法,但没有问你的意愿,是我不对。”
眼睛看着远处,一马平川的稻田,陆陆续续被插上秧苗,看着就很舒服。
林向安露出温柔地神色,看着远方,浅笑着说道。
“阿忠,在我心里,无论你姓什么,你都是我亲弟弟,你和嘉月对我来说同等重要。我希望你俩能快乐健康的长大。只要我还在,便会一辈子护你们平安。”
趴在哥哥的肩膀上,王和忠小小的心灵,感觉很温暖。
平日里哥哥对他就很好,但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哥哥对他说这样的话。
“哥哥,我不怪你。因为嘉月是女孩子,大家都偏爱他,我知道的。”
小时候他挺羡慕妹妹的,总是被各位哥哥、爹娘、奶奶抱着哄着,总感觉自己被忽视了。
只有林向安最关注他,他很爱待在哥哥身边,常跑去找哥哥睡觉,从来不会拒绝。
还是爹娘不让他去打扰哥哥学习了,这才不粘着哥哥了。
“这都没关系,因为我是哥哥,嘉月是妹妹,我得保护她。”
这小孩太懂事了,让林向安反而有些心疼。
对于父母来说,懂事反而会更忽视,毕竟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或许自己长大后,常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既感谢自己的坚强,但也会心疼自己的懂事。
将小孩子带大,看着他们,仿佛就想到曾经的自己。
便想着多呵护一些。
“阿忠,你和嘉月一样大,都是小孩子,不用保护她也可以的。你可以哭,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关系,我都支持你的。”
“好,我记下了。哥哥,你生嘉月的气了吗?”
想到刚才哥哥的样子,王和忠有些担心。
“放心,我没有生气,嘉月口无遮拦,不该随意奚落对她好的人。上次提醒过她,但她没记心里,我得让她长点教训,晚一点我会找她聊聊的。”
聊着聊着,王和忠就抬起头,看着前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有了一丝孩子气,让林向安安心不少。
“阿忠,你有想做的事吗?若是没有,哥哥想让你去读书,懂些道理。”
王和忠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出了口。
“哥哥,我能去学医当大夫吗?”
林向安愣了一下,倒是没想过他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若是不考科举,也不愿经商,学医倒也是个方向。
“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妹妹小时候经常生病,我想着要是能帮上忙就好了。后来,我才知道有大夫,可以治病。奶奶身体偶尔不舒服,但不愿意去看,我想着要是我会看病,奶奶就不会这样难受了。”
静静听着弟弟说着,这还是小家伙第一次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为哥哥,他都是无条件支持。
“你想学,就去学,可能会比较辛苦。”
小家伙听到哥哥同意了,特别高兴,兄弟俩就一边走一边聊,又绕到了养殖场。
林桥带着林嘉月回去了,便让三伯母孙玉兰带着转了一圈,随便问了一下为什么会养鹅。
说是鹅看门比较厉害。
天热时,山林免不了有蛇虫,但鹅不怕,能保护鸡和鸭。
想到刚才鹅的战斗力,林向安觉得挺有道理的。
便不准备炖了那三只欺负弟弟妹妹的鹅。
又去看了养猪的情况,三伯王二雷带着他看了一圈。
王和忠对小猪很好奇,时不时提一些奇怪的问题。
最后又去看了鸭子,王老太见到两人,乐呵呵的,还领着两人去捡鸭蛋,还说了一些养鸭的情况。
已经有几年的养殖经验,倒是得心应手了。
后面三人一起回去。
一回到家,王和忠就去找林嘉月了,这会倒是平静,但眼睛看着有些红,可能哭过了。
先去问了一下林桥,林嘉月的情况。
“你那样走了,她以为你又生气了,就哭了,说上次你就凶她,说你不喜欢她了,只喜欢阿忠。”
林桥搞不懂小姑娘的脑回路,林向安在的时候,使小性子,也不服软。
结果林向安走远了,就开始可怜兮兮地哭。
“嘉月,被你们惯坏了,她现在也就怕我。上次我娘稍微弄疼了她,她就发火,今日你看见了,她还嘲笑阿忠,明明阿忠保护了她。”
林桥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你也别太凶。”
“嗯,晚点我找她聊一下,给她讲讲理。”
中午让林远帮忙看着两小家伙午休,林向安便提着礼,去拜访了二叔公王鸿。
村子里其他人,他可以不去看望。
但二叔公是读书人,也是提点过他的人,每次回来都该去看望。
没有上午去,是因为怕对方要给村里的孩子讲课,中午一般会休息,这个点去正合适。
原本吃完午食,想要小憩片刻的王鸿,听说林向安来了,连忙让他进来。
问了他接下来的打算,以及院试准备的如何,聊了很多。
甚至在下午都改给学生上课,让王景辰代替去授课。
如今王景辰也是童生,考过一次秀才,但没考中,还得多学学。
两人交流了一下午,让林向安颇有启发。
在林向安看来,二叔公很有才学,但不被世人认可,非常可惜,只能在村子里教孩子读书。
走的时候,王鸿给了他两本随笔,让他保存好,有空多看看。
“你后面要去院试,钱财你不缺,便送你这两本随笔。你拿去看看,若是觉得有用,未来帮忙照拂一下王家族人。”
一本随笔看着有些年头,但保存的很好。
另一本稍微新一些,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都是多年的感悟体会。
稍微看了一眼,林向安明白这是非常有份量的东西。
耕读世家,之所以和一般读书人不同,是因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笔记,都积累了下来,能让后人去看。
一个人的思维知识有限,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能够拓展思维,感受不一样。
能从中受到启发,这比钱财更重要。
而那本旧的怕是先辈留下来的,新的没有写名字,但一定是二叔公的笔记。
这是比银子还要贵重的东西,二叔公给出的这个恩情,林向安无法拒绝。
“多谢二叔公,这份恩情侄孙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