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林书棠明白,只不过她一旦来宣国,那便是叛逃,想要再回京城主持大局可就难了。
她可不想让京城那些人就这么过安生日子。
更何况,这宣国境内也没有比他们大渊好多少。
宣国国主一直痴迷长生不老药,他底下三四个弟弟都想着夺位。
长公主和国主为亲姐弟,她自然也成了其他四个同父异母弟弟的眼中钉。
相比他们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林书棠还是更喜欢在岐南做自己的土皇帝。
她和段砚洲驾着马车离开,等出了雁城,便退下了长公主派来的侍卫。
二十多辆马车,得需要车夫。
林书棠趁着他们走后,干脆将二十多辆马车连带着粮食一同收进空间里。
她进空间一数,发现原本五百担粮食,居然是六百担粮食。
“这……怎么多了一百担?”林书棠跟前的米粮心中不禁生出疑惑。
段砚洲走来道:“难不成是长公主特地多给了一百担?”
“我瞧瞧。”林书棠话落,起身到装有粮食的马车里四处搜寻一番,还真发现了一封信。
她将信摊开来看,上面是长公主的字迹。
长公主说担心他们在岐南吃不饱,特地多给了一百担粮食给她,怕她不收,所以特地派人偷偷藏在他们身后的马车里。
信的最后,是对七舅的问好。
愿他能早日回雁城。
林书棠将信收好,感叹道:“还真是公主多给的粮,这一百担定是她的私粮........”
“她为了七舅竟愿意拿出私粮,可见她对七舅的情义有多深。”
段砚洲替她将跟前的粮食摆放好,“既然如此,我们也别辜负她的好意,得回岐南后,替长公主将你七舅打包送来。”
林书棠觉得这主意不错,笑着点了点头。
两人从空间出来后,乘坐一辆马车继续前行,不过他们没有前往袁州,而是等到了雁城外的木香山下,绕道从后山前往隔壁的东临城。
他们这次前来,其实并没有打算这么早离开,来都来了,自然得多收一些东西再回去。
不然回去太早,容易引起舅舅他们怀疑。
东临城前方有个香禾村,过去是鱼米之乡,盛产粮食。
尤其是水稻和粟米。
他们二人到达城门口时,入目都是高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
林书棠和段砚洲先找了一处客栈歇下,等到翌日一早时,他们来到了东临村最大的米商秦家。
秦家过去和奚家有一段渊源。
秦家的老爷曾经是京城人,后来家道中落,流落成乞丐,是奚老爷见他可怜,才给了他一碗饭。
后来见他有些才学,那留他在府中当了一段时杂役。
不过他当杂役的时候并不老实,竟然几次三番想要勾搭奚家的二小姐。
也就是林书棠生母的妹妹,她的二姨母。
二姨母生为大家闺秀,怎么能下嫁给一位杂役,奚大人一气之下,将他赶出府。
赶他走的时候,还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离开京城,越远越好。
秦老爷拿着盘缠一路来到宣国,娶了当地米商的女儿,冠上自己的姓,用奚大人给的银两,将其越做越大。
林书棠这次来的目的,是买米。
她空间里囤得黄金银两无数,拿出一些来,换些吃食,花不了多少银子。
还能给空间升级。
空间除了将里面的东西卖出可以升级,用里面的钱银买东西一样也能升级。
只要能进行交易,无论买,还是卖,都可以。
林书棠和段砚洲穿着朴素,敲响秦家的门时,秦家的管家还以为他们是逃荒而来的村民。
这几个月,从宣国边境逃亡来的村民已有不少。
秦家人十分嫌弃,白了他们一眼后,将门砰的一声关上,“我们这里没吃食,你们到别处去。”
林书棠吃了闭门羹,眉头一皱,大步上前,抬手重重敲了敲门,“我是来买米的!”
门里的管家一听,回头看打开一条门缝,“买米?你们要买多少米?”
林书棠冷眸透过门缝盯着他,字字道:“你们有多少,我买多少。”
管家嗤笑一声,“姑娘,你们还是走吧,我们没米给你你们!”
他说罢,又想将门关上,不过段砚洲抢先一步,提起剑挡住门缝,冷声道:“你们秦家这么大的米商,难不成还没米?”
管家有些恼怒,“我说没米就没米,你们快让开,再不走,小心我们报官了!”
林书棠冷笑道:“你最好还是先去告诉你们老爷,就问他,到底还做不做生意,我这里有一万两黄金,来买他的米。”
管家一愣,抬头不敢相信地看着她,“你说你有一万两黄金?”
林书棠扬起唇角回说:“怎么?你不信?不信就算了,我们去别处买。”
管家眼珠子转了转,随后转身唤来一位小厮道:“你们替我好好看着门口的人,我去告诉老爷。”
“是,李管家。”
李管家连忙转身去通报,秦老爷一听有人带黄金来买米,立马将林书棠和段砚洲迎到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