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的行军,刘协终于抵达了洛城。
眼前的洛城城墙之上士兵们严阵以待,邓贤亲自率领众将前往城头。
“众位,汉军远道而来,必定人困马乏,谁敢出城一战?”
邓贤说完话,身边的众将都低下了头。
有些心里暗骂他白痴。
人家是远道而来,不可能没有准备,这出城一战谁敢战?
还是留在城中据守最是稳妥。
邓贤看着众将无人敢战,怒道:“大丈夫当为君主效死命也。
众位将军畏首畏尾,是何道理?”
现在的洛城虽然是以邓贤为首,可是可谓将领各有统属,谁也节制不了谁。
邓贤说的好听,可是他都不敢出战,这帮人也不会为了几句话,就去送死。
守城和出战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杨怀开口道:“将军,还是将这里的事情汇报给成都吧,咱们就坚守此城。”
“唉。”
“速去禀报此事吧。”
邓贤也没了办法,只能顺着杨怀的话就坡下驴。
就在汉军准备围城的时候,一支快马向着成都而去。
古代围城,都讲究一个为三缺一,就是给守城的将士一条活路,不做困兽之斗。
汉军这次也一样,将最近成都的南门没有派兵马,其余几门都派了兵马驻守。
已经对洛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按理说,城内外的攻守双方人数差不多,要是洛城安心守城,汉军短时间内是攻不下洛城。
可是城内众将都是沿途郡县逃回来了,谁也不服谁。
在处理作战问题上也有着许多的分歧。
这样的指挥系统就成了问题。
汉军军营内。
刘协击鼓聚将,对洛城的攻防召开军事会议。
几位大将和郭嘉齐聚帅帐。
“各位,眼前就是洛城,拿下洛城,成都就在眼前。
明日朕,准备邀战洛城蜀军。各位,谁愿意出战?”
刘协的阵营中高顺和秦良玉都是指挥兵马的将帅,真正能上阵斗将的只有黄忠和甘宁二人。
就在刘协说完,二人同时起身。
“陛下,臣愿意明日出战。”
“好,汉升和兴霸明日随朕出战。”
郭嘉此时有了不同的意见。
“陛下,臣建议对成都进行奇袭或者遣使对刘璋进行劝降。
益州已无天险可守,洛城距成都一马平川。
陛下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解刘璋投降。”
郭嘉说的很有道理,刘璋本就软弱,要是能以兵势压一下刘璋,再以爵位等官职许诺。
刘璋兴许会选择投降,毕竟益州的大族讲究的是他们的利益,刘璋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维护不维护都不重要。
“奉孝,你马上起草一篇劝降文书,讲明利害关系,同时对益州之主刘璋进行一些封赏。
还有,对益州士族及官员的一些许诺也要写进去。
这篇劝降文书,既要保障刘璋的安全和官职,也要保障益州士族及官员的利益。”
“臣,稍后就去写,这洛城之战陛下是否暂时停止?静待突袭成都的结果?”
刘协在上面,仔细思考。
这洛城根本摊薄,守军也有两三万人,真要是打起来,自己这边损失也会不小。
还有后面的成都,守军也是不少。
一城一城去拿对他很是被动。
“奉孝,可以试探性的进攻,朝廷也不能失了锐气,明日汉升和兴霸二人去挑战,暂缓攻城。
攻心为上,攻城为次。
朕,想亲自带兵前往成都一行。”
对于成都之行,郭嘉并不感觉意外。
刘协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奉行亲力亲为,对于突袭成都,谁带兵的效果都不如他亲自带兵去。
而且事关皇族,每一句话,每一个许诺都关乎成都是否会投降之事。
“陛下前去臣赞同,所带兵马不宜过少,成都和洛城虽然很近,可是也要谨防蜀军偷袭。
臣建议高将军的陷阵军和秦将军的白杆兵同时前往。
陷阵军适合突袭,破阵,白杆兵对山地作战等比较熟悉。”
高顺眼光狂热,秦良玉坐在位置上默不作声。
一位是最初跟随他的铁杆武将,一位是系统兑换出来忠心耿耿的部下。
“高顺、秦良玉二位将军随朕走一趟吧。”
“臣,领命。”
“奉孝,洛城这边就由你主持,汉升和兴霸朕给你留下。
明日可轮流派出汉升和兴霸前去挑战。
迷惑蜀军。”
“臣,领命。”
“都去安排军务吧。”
佛晓一支兵马悄悄离营,向着成都方向而去。
成都州牧府已经收到了洛城送来的紧急军情。
刘璋拿着公文在议事厅里面来回的踱步。
汉军五万兵马围困洛城,城中守将准备坚守洛城。
时间慢慢的过去,前来州牧府议事的益州官员全部抵达。
全部官员各有打算,来到州牧府后两派人员聚在一起闲聊。
刘璋坐在主座,看着在场的众人,心中冷笑。
“不等了,大家说说看法。”
在场的众人都知道,益州现在已经成为一潭死水,已经失去了坚守的作用。
有些人在为如何讨好朝廷,更换主子做打算。
坚守,只有一些死忠份子而已。
“主公,臣,还是建议坚壁清野,将汉军所过之地的百姓迁徙到后方。
唯有此计,益州方能自救。”
又是一顿的老话重谈。
刘璋心里更是冷笑,败了老百姓会骂死他刘璋父子。
剩了也是苟延残喘而已。
刘璋昨日心中就有了打算,现在看着这些益州的官员心生厌烦。
人人挂着一副忧国忧民的嘴脸而已。
就在这时,一名小校跑了进来。
“主公,城外来了一支兵马,旗号刘。
而且……
而且……”
在场的官员都看着这名小校。
两个而字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都提到嗓子里面。
刘璋更是等待而且之后的话,眼见小校不说,怒道:“而且什么,但说无妨。”
“而且,城外送来了劝降的文书。”
说着小校双手托举起文书。
自有侍者接过文书,递到了刘璋身前。
拆开文书,刘璋仔细看了起来,其他官员都瞪着他,翘首以盼。
刘璋看完,大大吐了一口浊气,双手放松。
此刻他无比的轻松。
朝廷给了他投降的许诺,也给了益州官员及士族利益。
“各位,本官决定向投降朝廷。”
说完,他将书信交给了在场众人传阅。
益州官员都是无比的轻松,大家都放下了沉重的包袱。
“主公……”
“莫要再说,各位随本官前去城门,迎王师进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