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渠媳妇儿的手艺刘恒辰不敢恭维,但人家是临时拉来上阵的,这么直接走掉又不太合适,两人只能夹起菜在茶杯稍微涮掉盐分,勉强吃个半饱后离开包厢。
酒楼的大门已经被朱渠给关掉了,见到刘恒辰他们下楼,又是一个没忍住眼角挂上泪。
“刘公子李公子,您二位的马我已经牵在后院,我这就去请马车来。”
“你们住的地方远么?”
“不远不远。”
“那就不用费劲了,我们走过去吧,刚好我也想消食。哥你去把马牵上。”
朱渠的媳妇儿是个朴实的姑娘,听朱渠介绍,二人算是娃娃亲,自幼一起长大,跟刘恒辰一个岁数,这么算下来,二人成婚是刚好她才及笄,对刘恒辰来说是妥妥儿的早婚。
但这社会情形不一样,搁前世,二十一那还是大学生,可现在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她姓吴,娘家是京郊一个镇子上卖瓷器的,所以爹娘给她取名叫吴陶陶,岁数比刘恒辰这副身子小上三个月。
可能是刘恒辰平时与他们一家相处起来,展现出的气质太过成熟,吴陶陶显然没把刘恒辰当做同龄人来看,一口一个刘大哥,叫的清脆,她的孩子也认识刘恒辰,见到他后连忙喊了声叔叔。
大的姑娘三岁,叫朱叶,小的那个弟弟,天冷怕冻着,便没有带来店里,是吴陶陶让大嫂帮忙带着,自己在店里帮完忙再抽空回去喂奶。
放以前,那刘恒辰估计要被这一声叔叔气的够呛,但可能是真的活到那个份儿上了,也可能是社会环境趋势,他这个岁数初为人父,或是他人叔叔不算稀罕。亦或是这小姑娘太招人喜欢,他并没有发飙,反而是喜上眉梢,蹲下道。
“小叶儿又长高了。”
刘恒辰爱怜的轻抚小丫头的脑袋,朱渠跟他媳妇儿的教养很好,小丫头生的大方又讨喜,三岁扎着两个小丸子头,穿的鼓鼓囊囊,让人看着就高兴。
而且比起男孩子,刘恒辰其实心底里更喜欢女娃娃一些,倒不是贬低当时也圆滚可爱的赵昀峰不乖,只是朱叶这样的小丫头更得刘恒辰欢心。
这小丫头,估计是刚从厨房出来,脸蛋儿的红晕久久不消,跟刘恒辰打完招呼后,吭哧吭哧的就挪到朱渠旁边,奶声奶气的喊了句“爹爹骑马”。
朱渠也是喜欢自家闺女,听了这话,连忙将闺女扛在肩上,小丫头兴奋的“呀”了声,几人这才启程。
李鸿武凑近刘恒辰,悄声说了句。
“比老四那时候可爱的多。”
“你也觉得?”
“什么叫也,难道弟弟...”
刘恒辰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但同时比了个“嘘”的手势,悄悄补了句。
“别让老四知道,这小子脾气最近渐长。我可不想听他在耳边嚎半天。”
朱渠那一大家子,住的的确不算远,这里再多走一会儿便是城郊地段,地卖的便宜,人也稀少,一般是一些小赌坊,小窑子会开在这儿,但沿街走下来并没有看见这些地方,倒显得这里十分僻静舒适。
“刘公子,李公子,就是这儿了。”
朱家的房子不算大,布局跟大树村里头的一些农户差不了多少,但坐北朝南,里头的青砖地收拾的干干净净,东西各住着朱林朱渠两家,正位则是留给了他们的父亲。
一进去,便见到岁数看着比吴陶陶大上不少的妇人,她神情惊讶的看着朱渠吴陶陶两人,忙放下手中笤帚,在围兜上抹了抹手迎上来。
“弟妹怎么回来了,店里又出什么事。”
刘恒辰跟李鸿武这时接踵而至,可能是两个人身材太过高大,而且刘恒辰跟李鸿武俩没有什么情绪时,一个眉头会不自觉的皱起,一个则是耷拉着眼皮的死鱼眼,看着还挺来者不善,于是他们便听到那妇人哆嗦着声音道。
“这...这是?你们把铺子卖给石麻子了?这是...他的手下来取地契来了?”
朱渠先是一愣,而后看到刘恒辰二人明白了过来,忙示意吴陶陶稳住他的大嫂,轻声道。
“这是刘公子,我与嫂嫂和大哥讲过的,他是帮来咱爹诊脉的。”
刘恒辰也忙换了副表情,虽说他这板着脸时看着挺不好靠近,但是一笑一说话,那股生人勿近的气势便会烟消云散。
“大嫂好,我是刘恒辰,想必你们应该从朱兄口中听过我了。”
那妇人这才放下心来,但还是有些犯怵的看了一眼刘恒辰身边的男人,这时屋里一名与朱渠相貌相似的男人走了出来,带着疑惑的眼光看向众人,朱渠又是好一阵解释,男人这才鞠躬对着刘恒辰道。
“朱林失礼,还请刘公子恕罪。”
从平日一些只言片语中,刘恒辰也能看出朱林以前应该是挑大梁的存在,朱渠则是被溺爱的那个孩子。如今一见,看那气质做派的确如他所想一般,若不是那掩在袖中的右臂,朱林也算是一位风清霁月的男人了。
“客套话就不必多说了,赶紧领我进去看看你们父亲如何吧,再耽误下去恐怕就不好了。”
“是是...您这边请。”
刘恒辰回首扫了下李鸿武,坏笑道。
“哥,你在屋外头待着,这么大块头搁里面会碍事儿的。”
“...弟弟你欠揍。”
朱林的媳妇儿忙上前,声音还带了些哆嗦。“这位...李公子,请随我在屋里小坐,我给您拿些茶点。”
李鸿武鼻子喷一口气,“恶狠狠”瞪了刘恒辰两眼,对着那妇人道了声好,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径直走进朱林的那间屋。
刘恒辰来到朱三福睡着的屋子,屋里开着窗,空气流通的不错,朱渠蹲在朱三福的床前,低声道。
“爹,刘公子来帮您诊脉了,您配合些。”
“你这臭小子,怎能让贵客来咱们这种地方!你...你...”
朱三福在店里露过几面,刘恒辰也与他打过招呼,因着是万大山带来的人,朱三福对他态度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