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林总从香港回到公司,第一件事是直奔肖总办公室。
肖总,我给你带来一本书,一本包装精美的书放在办公桌上,阿民一看,这不就是师傅从华尔街特意带回来的“神秘礼物”吗?
于是感谢道,谢谢林总,这可是一本华尔街非常紧俏的书呀,非常宝贵!太谢谢林总了。
上午我好好看看,下午有时间的话,我还需要林总多多指点。
肖总上午我继续培训经纪人,你先忙你的。我先去给经纪人上讲课,没等阿民回话,林总就走了。
阿民开始再次看起了波浪理论原着,因为阿民在大学期间已经看过不止一遍,在林总昨天的指点下,今天还是有不少新的体会和发现。
为什么起名为“波浪理论”?
阿民发现用“大海的波浪”来比喻股票价格的波动节奏简直是太形象不过了。
海浪分为涨潮和退潮。
涨潮时,海浪是一波比一波大,力量一波比一波强,水面逐渐上涨,就象股价一样,一波比一波高。
波浪理论把股价上涨的过程比作是涨潮,后浪推前浪,浪中有浪,浪中套浪,推动海水不断上涨。也就是股价不断创新高一样。
波浪理论说股价上涨阶段有5个浪,也就是1、3、5浪,2、4浪就是正常的回撤,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施展3浪和5浪,把股价推向高点。
万物皆有度!
股价的上涨也是如此,涨到一定高度后,达到一个度的时候,股价就会反向运动,即调整!
波浪理论把股价调整比喻成海浪退潮,调整比喻成之字形的3个调整浪,这就是波浪理论说的“八浪循环”的后期调整走势。
涨潮5浪中1浪、3浪、5浪是推动股份上涨主要力量。2浪和4浪就像打出的拳收回来一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打出下一拳而已。所以,2、4浪的目的是为了3 浪和5浪更好地上涨。
往往第3浪是最具有力量的上升浪,所有阶段的股价涨幅最大最快的,第5 浪是一个中继的推动浪,也是调整浪的开始,所以,第5浪是一个过渡浪。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小心行情的转折。
所以,波浪理论是把握盘面感觉的好方法,同时也提醒我们,把握行情需要对行情的整体进行分析。
5浪之后的“之”字形调整浪就是海浪的“退潮”,潮水不断退却,水面不断下降,比喻股价不断下跌。
可以发现,退潮的时候,是一浪不如一浪,力量不断减小,反映在股票走势上,就是量能的不断减小,所以,在行情出现最有爆发力行情之后,就是意为行情正在发生量变,操作上就是择机减仓或清仓,耐心等待下一次涨潮的到来。
阿民对波浪理论的几个理解:
1、第3 浪往往是最具爆发力,涨幅最大,涨速最快。
2、第2 浪为调整浪,调整的低点一般会在第1 浪的低点上方结束。也就是说调整的低点不会比第1 浪的低点低。
3、第4浪调整的低点比第1 浪的高点高。
4、数浪非常模糊,浪中套浪,层层叠叠,不用纠结数度浪,关注趋势,关注行情的整体性为主。
可见,最佳建仓的点就是2 浪和4 浪的低点,以及1、3、5浪刚刚启动的时候。买卖时机不对的时候,牛市期间仍然会发生亏损。
中午的时候,林总主动来到肖总的办公室,目的就是看看阿民对“波浪理论”的看法。
阿民给林总倒了一杯茶,两个人就在沙发坐了下来。阿民就把刚才的内容说了一遍。
林总听完以后,对肖总竖起了大拇指。
肖总继续问到,林总,波浪理论在把握行情节奏的时候,每一浪之间有没有规律可循?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使用?
林总喝了一口茶,侃侃说来。
在使用波浪理论的时候,你还可以与均线理论共同使用,均线分5日、10日、20日、30日,还有季线、半年线和年线等等。
均线就是之前的成交均价,5日均价就是现在往前的5天的成交均价,以此类推,分别计算出10日、20日、30日……的均价,将所有的均价连接起来就画出了各条均线。
所以,均线价格就是某段时间的市场平均成本。这对于把握行情的节奏非常重要。
特别是主力入驻时的均价,很有可能是主力的成本。在主力成功入驻某只股票的时候,自己的成本价很少会突破,偶尔被突破就是极好偷袭主力的机会。
不过,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市场气氛比较紧张,大部分投资者正在抢着出逃,很少会有人去抄底买进。
比如现在,大盘已经连续大跌,不少个股已经出现破位的情形,着急、不安的粉丝正纠结要不要出逃呢?哪里有抄底的心思呀。
阿民打断林总补充道,对呀。邓普顿不是说: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疯狂中毁灭。
这正是投资者在牛市过程中,心态和情绪恰如其分的描述。
林总同意道,对!波动幅度的大小就和投资者的心态情绪有关。
但是,人的情绪是短暂的,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所以,最佳卖出的机会就很少。因为人的情绪高点维持的时间很短。
林总,当某只股票在高位多日维持高换手不就十分危险呀?阿民问道。
对呀,在高位放量换手有两种情况,一是换主力,一是主力在出逃。
不管哪一种情况,接下来应该都会调整,甚至会出现大幅下跌。
林总,是不是量能消耗过大,时间太长,是不是意味风险即将来临?
对,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暂时回避,观察确定以后再说。
林总,放量过后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那不是新主力严重被套?
对,因为主力拿到足够的筹码,可以控制盘面,调整对主力来说就是洗盘!同时也是为了拿多一些低价筹码,为以后的大涨做准备。
肖总,记住一点,控盘的主力是不惧调整的!相反还很喜欢调整。
调整就像是蹦高前的下蹲,目的是为了蹦得更高!
明白了,股票走势中还真是包含了太多的学问!走势就是人性!就是计谋!肖总总结道。
林总,波浪理论与均线理论配合运用,不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行情的节奏了。
林总,你再说说“裴波那契数列”在波浪理论中如何应用。阿民提示道。
林总喝了一杯茶,思考了几分钟,然后说道:
波那契数列是意大利数学家为研究兔子繁殖问题而研究的,经常和波浪理论一起用来把握行情节奏。
这个数列非常有意思,特征是前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数列为1,1,2,3,5,8,13,21,34,55……
这个数列有些神奇的特点:
第一,有人发现,数列中的数字与行情转折的时间点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情况,比如在13天、34天或者13周、34周的时候,行情往往会发生转折。
第二,这个数列的前项比后项,最终会无限接近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是0.618,即黄金分割率。
第三,0.618这个数值经常在股市中得到验证和应用,由此衍生的数字还有0.191(20%),0.382(40%),0.5(50%),0.618(60%),0.809(80%),1,1.191,1.382,1.5,1.618……不断重复,
肖总问道:林总,这些数字如何在行情分析中运用?
林总回答道:肖总,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吧。
比如上证指数从1000点开始上涨,第1浪涨到1500点,第2 浪调整约0.382的话,则约为1300点,从1300点上涨1.618的话,则第3 浪的目标可能就是2109点……,第1 浪上升500点,第3 浪则可能上纱809点,1300+809点就是2109点。
也就是说,进入主升浪的股票走势可以通过这个数列,也就是黄金分割比率来预测,一关一关过,一关一关进阶,第3 浪往往是第1 浪的1.618倍,或者是2.618,甚至是3.618倍等等。
调整时一般不会大于0.618甚至更大,如果确定为牛市的话,0.5就是极限了。
林总补充道:肖总,理论估算只是一个操作时的决策参考而已。
因为行情是走出来的,而不是预测出来的。一切以盘面表现为准。
时间快到下午上班了,肖总问到,林总下午还要讲课吗?
没有大课,现在不是给上小课吗?林总玩笑道。
肖总笑道,那林总下午就单独给肖总上课,茶水点心应有尽有。
林总一边吃点心,肖总一边喝茶。两位老总聊得挺开心。
阿民总结说道,在把脉行情时,就是通过波浪理论把握行情节奏,利用均线理论判断成本与支撑,依靠波那契数列预判未来行情可能的目标,对不对?
林总开心到,肖总乐太厉害了,半天功夫你就把我10多年的心得学会了!还是你厉害,你聪明!
肖总继续问到,林总还有什么好方法把握盘感和节奏?
肖总,方法是有,不过有点“笨”,怕你坚持不了!
林总你就说吧,没有什么困难肖总克服不了!
那好,方法就是摆脱计算机,自己坚持每天做记录,每天自己画K线,建议你从明天就开始,准备五个笔记本,五张坐标纸,把日元、英镑、澳元、马克、法郎近一年的行情数据记录下来,并变成K线图。
你可以从日元开始入手,因为日元近期波动较大,行情节奏感较强。以后陆续继续其他品种。
就这样,没有别的!肖总笑道。
林总玩笑道,对这么简单,你最好现在就开始。
说干就干,林总你可以下课休息了。
整个下午阿民就在记录日元近一年的行情数据,最后了杨发现,慢慢地就有了一种感觉,不自然就可以断定下一日行情会跌还是会涨!
阿民,站起来了伸了一个懒腰。
发现林总的“笨”方法还很管用,真的能够感觉到下一天的行情走向!
“笨”方法太神了!
最后肖生用上证指数来验证一下阿民的方法,上证指数从2689点开始上涨,第一波上涨到3674点,如果3674是一个高点的话,接下来的调整比率就很可能是0.191(20%),0.382(40%),0.5(50%),0.618(60%),其中的某一个数值。
调整0.191对应的就是3480点;
调整0.382对应的就是3300点;
调整0.5对应的就是3180点;
调整0.618对应的就是3065点。
实际上,上证指数上一次调整的低点就是3152点,比较接近3180点,也就是调整了50%,再结合K线来分析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在3150至3180点之间获得支撑。
3150点已经达到牛市调整的极限了。
再看看,从2689点上涨到3674点与从3674点调整到现在,时间上出现一些问题,时间太长,对行情的影响非常不利。
上证指数从3150反弹到3509点,接下来的调整目标可能是:
调整0.5对应的就是3330点,昨天已经达到;
调整0.618对应的就是3288点;
虽然现在运行的是调整浪中的调整浪,不受强弱限制,但是无休止的调整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按照阿民的方法估算,这次调整的目标应该差不多了。
因为真正的牛市,调整的时间应该比较短,而这一次的调整有点长!反弹的幅度不大,调整的幅度却不小,这是现在行情最为不利的地方!
幸运的是这一次调整属于是2 浪调整中的调整,是浪中浪,不是主要浪!
不管怎么说,林总把握行情节奏和盘感的方法还是很好用的,尤其是那个“笨”方法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