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嫣然红着眼睛,眼角有泪痕。
“师父,奶奶五日前就有些不妥,起初有些咳,拖延了一日就有些厉害了,这才请的大夫,原说是受了风寒,吃两服药就妥了。”
“前日接到大元帅军令,准备围歼多铎,我们大伙儿本意是让奶奶原地修养,可她老人家……执意随军前来,这一路颠仆,病就重了。”
朱辰钰点点头,看来秦良玉的病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绵延一段时间了。
朱辰钰又返回房中,探了探秦良玉的额头,确定没有发烧,这才稍稍放心。
秦翼明等人坐了一屋子,一个个愁眉不展。朱辰钰想劝却不知如何开口。
“秦将军,马万年那边送信去了吗?”朱辰钰觉得这事情应该通知马万年,顺便了解一下荆州那边的形势。
秦翼明道:“已经派人去了,想必十日内就到了。”
“大元帅,我姑母病重,我打算送她老人家回石柱,您看……是否奏明圣上,换人接管土司军?”
秦翼明期待的看着董彦,他总觉得不安,他知道秦良玉的情况有些不妙。
董彦道:“也好,昨日一战,击溃多铎,眼下战事可以缓一缓了,这件事,不必奏明圣上了,我可以作主,护送秦老将军回石柱吧。”
秦翼明行礼道:“多谢元帅体谅。”说罢,摸出兵符,交给董彦。
这时,里屋传来秦良玉深沉的声音。
“翼明……”
众人赶紧起身,进到里屋。
秦良玉刚刚醒,忽见这么多人呼啦啦围过来,心下颇为振奋。
挣扎着就要起身,秦翼明赶紧上前搀住,董彦见状赶紧说道:“秦老将军保重身体要紧!”
秦良玉半坐在榻上,环视周围,对董彦拱拱手道:“多谢董元帅前来探望,不知战事如何了?”
董彦开心说道:“秦老将军放心,此战我军大获全胜,追击敌军八十里,据探子回报,多铎已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回金陵,再无力对抗我军!”
听到这话,秦良玉哈哈大笑,连说好。又扭头看着朱辰钰,还未开口,朱辰钰就明白她的意思,赶紧说道:“老将军放心,左路军来电,一切顺利,马万年在顺军协助下,已然打下荆州,贼酋阿济格,叛贼吴三桂,尚可喜被俘,目前与敌军在襄阳对峙。”
秦良玉听完,精神一振,捷报频传,心中欢喜。
董彦道:“老将军不必多虑,我已经电告马万年,给他放了两个月的假,让他直接回石柱了。我和翼明将军商量过了,他会护送您回石柱,土司军这边另行安排人手!”
秦良玉愣了一下,长叹了一口气,她明白了董彦的意思,幽幽说道:“老啦,不中用了!”
众人一时沉默。
秦翼明安慰道:“姑母尽管安心养着身子,有朱将军和大元帅在这里,复我大明指日可待!”
“好,好,好!准备车马,咱们先回家!收复金陵就全仰仗诸位了!老身在家等你们的捷报!”
“老身行动不便,就不送各位了!”
……
马嫣然和武琼瑶一起,辞别了朱辰钰,也跟着秦良玉一起回了石柱。毕竟她二人也有武功在身,朱辰钰让她们贴身保护秦良玉。
董彦和朱辰钰则带着手下一帮高级将领回到将军府开始部署接下来的行动。
按朱辰钰的想法,就是一鼓作气攻下金陵,整备大军,直捣黄龙。
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是军需补给出现了问题,前期打的太猛,后勤有点儿跟不上了。
粮食是够的,但是兵甲,火药,箭矢以及火炮的供给严重不足了。
这个情况下,打金陵的计划不得不做出改变。直接攻打比较困难,那就先围起来!
这次换董彦带着两万人马驻九江,秦翼明的一名心腹副将带三万土司军驻守南昌作为后援,其余土司军兵分两路,一路带两万人马驻守武昌,与九江守军互为呼应,这部分人马一是协防九江,二是监视李自成的大顺军,董彦还是无法做到对李自成不设防。另一路土司军,则驻防于杭州,这部分有五万人马,也作为后援部队,朱辰钰带着两万人则直接打到了常州,再进一步就是金陵城,对清军来说这就是兵临城下了!
整个西蜀军将应天府团团围住,大有一言不合就渡江北上的架势。
多铎忧心忡忡,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将金陵城东,西,南三个方向抢掠一空,掏出来一段军事缓冲区。
多铎也不是不想把近在咫尺的常州驻军赶跑,但是他一听说是蜀军那位传奇女将带兵,他感到害怕!
两个清军主将折在她手里,一个主将差点儿就被杀,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兄弟,真打不过。
如此一来,双方就默契的选择了沿江对峙。荆州失守,襄阳告急,多铎也急需时间喘息。
几道电报发到兴武帝手里,要求加快兵甲武器制造,扩大军需生产。
李自成部眼看襄阳战场陷入了僵局,也非常狡猾的选择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抓紧时间整备军队,收复北方地区,恢复生产。毕竟军队要吃饭,倘若不抓紧时间恢复民生,就要喝西北风了。
搁下南北对峙不提,清国在占领区域开始全面推进剃发易服政策,一时间民意汹涌,遭到了汉人的激烈反抗。清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血腥镇压!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早已成为历史的一抹血色渐渐模糊,但是,如火如荼的反清复明活动在江北大片地区遍地开花。
与原位面的历史不同,这一次清国未能攻下江南地区,且面临一个劲敌——有朱辰钰的南明,局势岌岌可危。
摄政王多尔衮整日耷拉着个茄子脸,弄的年幼的福临也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局势暂时稳定,常州——嘉定一线往南的区域已经被朱辰钰收复,一江之隔的扬州地区还在清国的治下,多铎的军队沿江驻防,与朱辰钰的部队隔江对峙。
朱辰钰虽然人在前线,但是整个南明的情报她都能及时知晓。因为玄衣卫的电报网已经覆盖了全国。她的那些师兄弟,朋友都在玄衣卫,被安插到各地搜集情报,执行任务。
玄衣卫隐隐分成了两个部门,一个是内部的情报组织,一个是随军的探子。
内部的情报组织不仅仅是搜集情报,还处理一些对朱辰钰不利的问题。
毕竟朱常淓不是一个贤明的皇帝,旧朝归顺的一些大臣心思也不单纯,朱辰钰对皇帝的忠诚度很低,她不太信任皇帝和某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