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与周不疑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惊喜。
徐庶忍不住抚掌大笑,赞道:
“妙啊,少将军此计堪称绝妙!
如此一来,众人定会揣测孙权此举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会再认为是我刘封贪图美色、意图背叛主公。”
周不疑也面露赞同之色,自信满满地抱拳说道:
“兄长放心,此事交给我,我定让这消息迅速传遍四方。”
言罢,周不疑领命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在柴桑的都督府内,气氛却显得格外闲适。
周瑜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手持羽扇,在厅中悠然踱步。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修长的身影。
一名亲兵匆匆入内,在周瑜耳边低语几句。
周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眼中满是不屑:
“哼,刘封,我倒要看看,你这次如何应对我这童谣妙策。”
在江陵,周不疑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与策划能力。
他迅速召集了一群能言善辩、对各地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的死士。
这些死士齐聚在一间宽敞的房间内,眼神中透着对周不疑的信任与期待。
房间里摆放着几张长桌,上面堆满了地图、文书。
周不疑站在众人面前,神色严肃,目光坚定而锐利。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荆襄地图,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
“你们几个,分别即刻前往江陵周边的各大城镇,尤其是那些交通要道之处。
像夷陵、公安这些地方,务必重点关注。
茶馆、酒肆、集市等人流密集之地,便是你们的主战场。
在这些地方,要巧妙地将孙权想用妹妹换南郡的消息传开。
记住,言辞务必生动鲜活,细节必须丰富详实,要让百姓们一听,就觉得这消息千真万确,不容置疑。”
死士们领命而去,犹如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迅速奔赴各自的战场。
其中一人来到一个热闹非凡的集镇。
集镇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他径直走进一家生意兴隆、人满为患的酒肆。酒肆内弥漫着浓郁的酒香,人们围坐在桌旁,或高谈阔论,或轻声交谈。
他先是装作不经意地在角落坐下,点了一壶酒,默默观察着周围的人群。
待时机成熟,他故意提高了些许音量,与身旁的同伴交谈起来,声音虽不大,但却刚好能让周围人听清:
“哎,你们听说了吗?
那孙权为了得到南郡,竟打算把自己如花似玉、倾国倾城的妹妹送给刘封将军。
这孙权啊,为了地盘,简直是不择手段,什么招都使得出来。
据说啊,孙权早就和手下密谋好了,就等着刘封将军上钩呢。”
周围的人一听,顿时像被磁石吸引一般,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详情。
这人见状,心中暗喜,于是更加添油加醋地讲述起来。
他将孙权的 “阴谋” 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他亲眼所见一般:
“我还听说,孙权承诺只要刘封将军献出南郡,就会给刘封将军大量的金银财宝,还会让他在江东拥有极高的地位。
这孙权,为了达到目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那绘声绘色的讲述,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孙权的行为感到不齿。
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在集镇上迅速传开,从一个人的口中传到另一个人的口中,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而在柴桑,周瑜很快察觉到了江陵方面的动作。
他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自信,那眼神仿佛在说:
“刘封,你这点手段,还不够看。”
他转头对身旁的程普说道:
“刘封倒还有些小聪明,不过,想跟我斗,他还嫩了点。
吩咐下去,加大力度宣扬刘封贪图美色,为了孙尚香甘愿背叛刘备。
一定要让百姓们深信不疑,觉得刘封就是个见利忘义的卑鄙小人。”
江东的死士得令后,同样各显神通,将周瑜的指令执行得淋漓尽致。
随着双方舆论的不断发酵,局势愈发紧张,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触即发。
江陵传出的消息让一些人对孙权的动机产生深深的怀疑,而柴桑的舆论则让另一部分人坚信刘封背叛属实。
街头巷尾,人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支持刘封者与指责刘封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周不疑敏锐地察觉到柴桑方面加大了抹黑刘封的力度,立刻心生一计。
他让死士们在传播孙权用妹妹换南郡消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
比如暗示孙权为了达到目的,故意让孙尚香接近刘封,设下美人计,而刘封识破了孙权的阴谋,却被孙权倒打一耙,用童谣污蔑。
在某个小镇,一位说书人在集市中央的高台之上,敲着醒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个版本的故事:
“各位看官,你们有所不知啊,那孙权心怀鬼胎。
他觊觎南郡已久,便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自家妹妹孙尚香去勾引刘封将军。
这孙尚香啊,每日在刘封将军面前施展媚术,想要迷惑将军。
可刘封将军何等英雄,岂是那等好色之徒,他一眼就识破了孙权的阴谋,严词拒绝。
那孙权恼羞成怒,竟编造童谣来污蔑刘封将军。
这孙权啊,真是阴险狡诈至极!”
台下的百姓们听得义愤填膺,对孙权的行为嗤之以鼻。
有的百姓喊道:
“这孙权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陷害少将军!”
“对呀,刘封将军肯定是被冤枉的!”
百姓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对刘封的同情和对孙权的不满在人群中蔓延。
周瑜得知江陵方面的新动作后,不禁暗自赞叹周不疑的应变能力。
但他也毫不示弱,迅速调整策略。
他安排人在各地散布消息,说刘封是故意编造孙权用妹妹换南郡的谣言,企图混淆视听,掩盖自己背叛的事实。
并且还伪造了一些所谓的 “刘封与孙权密谈” 的书信,故意泄露出去,让百姓们看到,以此来坐实刘封的背叛。
在江东的一座县城,一封 “密信” 被故意丢在县衙门口,很快被人捡起传开。
信中内容含糊其辞,却处处暗示刘封与孙权暗中勾结,商议背叛刘备之事。
信中写道:
“某日夜,于江边密会孙将军,共商大计。
若得荆州,封愿为前驱,助孙将军成就霸业。”
百姓们看到这封信后,对刘封的信任再次动摇,舆论的天平又开始向不利于刘封的方向倾斜。
街头巷尾又开始流传刘封背叛的言论,一些原本相信刘封的百姓也开始犹豫起来。
周不疑并未慌乱,他冷静分析后,决定从伪造书信的漏洞入手。
他派人在各地揭露这封信是伪造的,并向百姓们详细解释其中的破绽。
同时,他让江陵的百姓们讲述刘封平日里对刘备的忠诚事迹,比如刘封在战场上如何为刘备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
在江陵的一个村子里,一位曾经跟随刘封征战的老兵站在村口,对着围拢过来的村民们大声说道:
“俺跟随少将军,将军对主公那是忠心耿耿,绝无二话。
每次打仗,将军总是冲在最前面,为了主公的大业,不惜性命。
记得有一次,在战场上,主公陷入重围,是刘封将军不顾生死,带领我们杀进杀出,救出了主公。
这分明是孙权的阴谋,想害我们将军啊!”
村民们听后,纷纷点头,对刘封的信任又逐渐恢复。
有的村民说:
“是啊,刘封将军是个大英雄,怎么可能背叛刘使君。”
“对,肯定是孙权在搞鬼!”
村民们的态度再次转变,舆论的风向又开始朝着有利于刘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