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见她哭得可怜,安慰道:“哀家用了这么久都没事,很能证明阿英的清白了,此事罢了,皇帝不必再多言。”
李嬷嬷闻听此言心中一动,她偷看了太后两眼,发现过了这么久,太后依然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就连下断言的语气都是铿锵有力的。
这根本就不是中毒之相,难道她的那个药年久失效了?还是在匆忙之中拿错了?
如今可以肯定的是,这碗汤是无毒的。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被叫千岁也不可能真的千岁,这东西毒不死别人,自然也毒不死自己。
李嬷嬷打定了主意,抬头泣声道:“既然皇上怀疑奴婢有异心,那奴婢便将这碗汤都喝了,以证清白。”
她说完扑到桌前,捧起汤碗咕咚咕咚的灌了下去。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她一口气将汤全部都喝完了。
这一次没有人拦她,在皇帝看来李嬷嬷生性狡诈,必然是在博取同情,她既然敢喝,那这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太后娘娘亲口喝过,这乌鸡汤又是大补的,她也愿意李嬷嬷多用两碗。
因而她不停的说道:“你坐下来慢慢用,别急,你这老货急什么。”
可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李嬷嬷捧着汤碗越喝越慢,最后竟然失手将汤碗打翻在地。
众人这才看见,她的七窍不停的在流血,双手不停的抓挠着,口中发出痛苦的哀嚎,不过一刻的功夫,浑身便开始溃烂,整个人如同地狱爬出来的恶鬼。
太后双眼一翻便要昏过去,谁知忽然觉得脑中一阵清凉,下一瞬间顿时又清明起来。
皇帝皇后大惊失色,这情形可太熟悉了,最近常常听人说起,成王便是如此,原来罪魁祸首竟然是李嬷嬷!!
皇帝怒喝一声:“大胆刁奴,害了皇兄又来害母后,来人,拖下去严加审问!!”
京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害了成王殿下的不是汝王府,而是太后娘娘身边的李嬷嬷。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二日,汝王府门前鞭炮齐鸣,圆滚滚喜庆庆的汝王殿下亲自来到王府门前。
声泪俱下的向众人诉说冤情,像唱折子戏似的,一出一出感天动地,恰巧老天爷也来凑热闹,汝王殿下诉说冤情的那天,恰逢天降鹅毛大雪,汝王不停的大喊:“上天有眼啊,沉冤得雪啊!!”
围观的老百姓都有些无语,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下个雪很正常的好吗?
最让人无语的是,汝王殿下声情并茂的讲着故事,把自己说的比小白菜还可怜。
末了,竟然卖起了粉条!
你还别说,他一介堂堂亲王亲自卖粉条,还真得到了不少人捧场,这一天的销量称得上开门红。
一来大伙听故事听得入迷,二来王爷卖的粉条啊,有档次还不贵,大伙吃个新鲜。
到了晚上回到府里,汝王殿下的嗓子都说哑了,但是精神却很亢奋。
他今天不但沉冤得雪,还卖回了一箱一箱的银子,乐得汝王殿下顾不上疲惫,抄起算盘便噼里啪啦的打了起来。
这样一算就算到了夜半时分,末了,汝王殿下一挥手:“来人,明日速速派车队去青阳府,再运十车粉条回来!”
且不提汝王殿下沉冤得雪,卖粉条卖的开心,只说成王府一下子便炸开了锅。
罪魁祸首终于浮出水面,却让成王殿下又惊又怒!
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合伙人竟然会这样狠狠的坑自己,简直岂有此理!
浑身缠着纱布包裹的像蚕蛹一样的成王殿下上折子请求皇帝将罪魁祸首交给自己处理。
他受了这么久的非人的折磨,现在对李嬷嬷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扒皮抽筋。
再想到失踪的封先生,成王殿下断定,他是真的被盟友给坑了。
封先生十有八九折在了李嬷嬷那些人手里,成王殿下悔恨的涕泪横流,恨自己识人不清落到了这步田地,还害了封先生。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皇帝的回答是让他等等,李嬷嬷如今随时可能断气,需要救治才能审问。
成王殿下虽然急切,但只有人活着才能问出根底,也只得罢了。
要说最伤心的人,莫过于太后娘娘。
李嬷嬷的形状越惨,她心中越是伤心。
当日的情景,一家三口已经议论过了,之所以太后娘娘没有中毒,十有八九得益于那个果子酒。
皇帝之后又让人试过,事实证明饮那个酒是可以解毒的。
甚至连鹤顶红的毒都不在话下,此物当真神奇。
“哀家这条命也算是太子妃救的,好孩子,来日回宫哀家必有重赏。”
一想起李嬷嬷的惨状,太后便不由得心悸,心里越发感念林柔,老人家如今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孙子孙媳妇儿带着重孙子快快回来。
“哀家不想听她说什么,皇帝审问罢,有了结果过来告诉一声便罢了。”
太后表现的比皇帝皇后想象的要坚强。
细思一下也可以理解,在风波中走过一生,什么样的事都经历过了,虽然被最亲近的人背叛,这个打击很沉重,但还有儿孙在,老人家也承受得起。
皇帝很欣慰,他一直担心亲娘受不了这个打击,如今的结果也是好的。
他琢磨着待事情有了眉目,便接小两口回来。
算着日子,待到春暖花开也就差不多了。
皇帝在这里算着儿子儿媳妇回来的日子,山庄里林家人也在算计着到底怎么才能说服林柔和离。
“娘,你再去劝劝妹妹,那么个傻大个有什么好的?她要是答应和离,做哥哥的肯定给她找个白面书生回来。”
林老汉也道:“只要她肯答应,这一回找个啥样的都由着她。”
林家人纷纷点头,找个啥样的姑爷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庄子和那个三品官儿。
坐在房檐上的吴琪挑了挑眉,这一家真是奇葩。
堂堂太子妃的娘家人,为了个贫瘠的破庄子竟然想让闺女和太子殿下和离,简直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的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