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跪在地上的田尔耕,朱由校没多余的废话,直接下令道:“马上派一个千户所前往居庸关与宣府,另外再各派一个百户所前去紫荆关与倒马关,随时了解建奴的动向,以及监督三关的城防!”
田尔耕浑厚有力地低声答道:“是,陛下!”
“京城这几天要格外的小心,一经发现蛊惑人心之辈,立马缉拿审理!”
“臣遵旨!”
“战后多派点人去关外蒙古诸部走走,了解漠南蒙古诸部现在最新的情况!”
“是!”
“退下吧!”
“臣告退!”
没过多久,曹化淳也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
等曹化淳看完急递后,朱由校急忙问道:“勇士营与腾骧左卫现在在哪?”
“回皇爷,建奴在宽河堡撤军后,已经撤回了遵化城!”
“马上连夜派人去遵化,让他们以最快速度返回京城!”
“是,皇爷!”
“马上通知其它军队,让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调往它处作战!”
“是,皇爷!”
“燧发枪现在已经装配了哪些军队?”
“除了勇士营与腾骧左卫,剩下的腾骧右卫、武骧左右卫与虎贲营各配备了一半军队!”
“骑兵呢?”
“除了勇士营与腾骧左卫全员骑兵,其它五营各有两个千户所!”
“好,你先把军令让人传出去,你等会儿留下来与内阁兵部商讨退敌之策!”
“是!”
没等朱由校等太久,内阁与兵部堂官们一同出现在了昭和殿内。
等几人看完急递后,朱由校开口道:“都说说吧,该如何退敌?”
袁可立作为兵部尚书,不得不率先出列答道:“禀陛下,建奴远道而来,所求肯定是为了钱粮之事,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让宣府各城堡紧守城池,不给建奴轻易破城的机会。
在这份急递中,陈奇瑜已经按照臣刚才所言下令宣府五路严守城池,但仅凭宣府兵马守住几个大城肯定没有太大的问题,要想靠他们自己击退建奴与守住众多的墩堡驿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虽然孙阁老的信件还没送达京城,但臣相信他已经聚集了大同兵马,正在援救宣府的路上!”
“这都是被动消极应敌之策,等建奴退出边墙,那也是在他们劫掠有所得之后,到那时,宣府将是一片破败,军民与他们的财产将会损失惨重!”
“既然建奴已经入寇宣府,劫掠军民之事再所难免,我们除了让他们早日退出宣府,还应该想想如何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施凤来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陛下,臣弹劾大司马消极避战,没有明确的退敌之策!”
与建奴打过多年交道的阎鸣泰出声反驳道:“施阁老可能对建奴的野战能力有所不知,此次入寇宣府的军队建奴加蒙古人一起不下四万,关外可能还有建奴后军随时入关支援,大司马之策虽然不是快速退敌之策,但也是最稳妥的应对之策。
要是让宣府军队盲目出城与建奴野战,损失只怕更大。
若建奴在野外击败了宣府主力,他们后路就没了掣肘,建奴便真的可能无后顾之忧地肆意攻打居庸、紫荆与倒马三关!”
“你这简直是畏建奴如虎,咱大明边军现在粮草充足,岂能再怕深入大明之境的小小几万建奴兵马?”
朱由校最烦施凤来这种盲目自大的自负,要是大明边军真有他说的那么厉害,那为何在辽东多次脆败于建奴?
不是朱由校胆小怯懦,而是大明军队的野战能力实在让人怀疑,他不敢有太多的信任。
还没等朱由校开口打断,阎鸣泰不客气地反驳道:“施阁老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国朝初期的大明了,而且建奴也不是当初那个蜗居长白山深处的渔猎部落!
大明九边长期欠饷,外加家丁横行,各自为战,其它军队又多疏于操练,难道这些施阁老不知吗?”
“食君俸禄忠君之事,他们现在每月有大明充足俸禄可拿,边关退敌乃是他们应有之意,要是无法击退建奴,朝廷必然要施以最严厉的惩罚,惩治这些偷奸耍滑的丘八!”
施凤来的话,朱由校实在听不下去了,大声呵斥道:“够了,边关将士世世代代用他们的鲜血来守卫大明边疆,岂能容你在此如此诋毁轻贱!”
被皇帝当面不留余地地高声呵斥,施凤来顿时感觉惊诧与羞怒,很快便跪地认罪道:“臣无意触怒天子,请陛下治罪!”
还不请辞?
脸皮也真够厚的!
“起来吧,议事就好好议事,别动不动轻贱他人!”
“谢陛下,臣定然牢记于心!”
说完,施凤来这才重新站了起来,至于其他人投来的鄙夷眼神,他全然当做没看到。
几个鄙夷的眼神算什么,有内阁次辅香吗?
之前替受灾的家乡要了不少救灾物资,不仅在浙江士林得到颂赞,老家平湖更是给自己建了一座牌坊,有这些就够了。
经施凤来这么一打岔,其他人都有了较为充足的思考时间,朱由校看向黄立极道:“黄首辅,你们可有更好的退敌之策?”
黄立极一个词臣出身,他真的没有太好的退敌之策,但为了应付皇帝要求,他只好临时想了一个自认为还不错的计策,“禀陛下,大司马之策是坚壁清野,不给建奴劫掠钱粮的同时,也要谨防建奴入寇京畿,可以说是老成谋国之言。
但此策虽好,却有失大明国格,臣私以为还是要派大军前往宣府驱赶入寇的建奴,好早日还宣府一片朗朗乾坤!”
“调哪里的大军,怎么调?”
战情刻不容缓,朱由校可没有心思跟黄立极他们慢慢磨嘴皮子。
“着令孙阁老聚集宣府、大同与山西三镇兵马,克期驱逐建奴于边墙之外!”
“若宣大兵马不足以驱赶建奴出关呢?”
“可从京城调派京营前去支援,京营在南,大同与山西兵马在西,宣府兵马居中,对建奴便能形成合围之势!”
“从京营调多少军队过去?”
“京营两个团营,加勇卫营两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