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的覆灭,标志着自唐朝以来,离开中原王朝控制的西域地区,又回到了正统中央王朝的的怀抱。
不仅仅准噶尔回归了,附带着还把乌斯藏,也就是今天的西藏收归中央政权所有。
朱由检的文治武功,令当时的大明王朝上下振奋,举国惊叹 ,纷纷表示大明王朝已经进入了汉人政权的伟大复兴时期,其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彼时的大明王朝疆域之广阔,达到16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疆域非常广阔的大帝国。
其中包含外东北地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乌苏里江以东以及库页岛、格布特岛等近海岛屿在内的土地,面积约100余万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为191.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为316.6万平方公里
吕宋,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土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226万平方公里。
外蒙古即蒙古国,土地面积约为156.65万平方公里。
东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
伊犁河谷5.64万平方公里。
马来半岛平方公里。
除了西伯利亚在当时还未与俄罗斯划界,大明王朝已经基本搞定了东亚所有的国家。
这么庞大的帝国,治理是相当的不容易,幸好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有了交通部,开始大量的修建公路和铁路,兵力运送还是比较便捷。
但是庞大的海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海军,几乎是无法彻底控制的。
为此朱由检这些年在洛杉矶船厂培训了大量的熟练工,等他们能够独立作业的时候,再把他们弄回大明王朝工作。
如今的大明王朝,在福建福州和上海已经有了两个规模庞大的造船厂,可以建造三千吨左右的基林级驱逐舰。
至于基林驱逐舰上需要的蒸汽轮机组,以洛杉矶造船厂的名义,向美利坚那些贪婪的商人们购买。如今以朱氏企业集团的实力,只要抛出一张订单,就会有很多企业争着抢着做。
这些蒸汽轮机组,只有马力,通用电气生产,乃是二战时期及战后建造的装备,其技术和现代军舰使用的技术来比相对老旧。老美对其已经放弃了监管,以洛杉矶船厂的实力,大量订购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朱由检出手比较大方,一张订单就是一百台蒸汽机组,这让美利坚的商人笑开了花。
如今的美利坚制造业萎缩,这些和造船业相关的蒸汽轮机组早已经没有了市场。
而且美国的制造业萎缩,已经波及了造船业。如今世界上大部分的造船业份额已经被中日韩三国所瓜分,已经没有美国什么事情了。
就拿朱氏企业集团的洛杉矶造船厂来说吧,如果不是朱由检一直给他下订单,说不定也早就破产了。
由于朱由检向通用公司购买了大量的蒸汽轮机组,因此趁机提出购买该公司的整条生产线。
这些生产线被通用公司停用已经有些年头了,老板正发愁怎么处理这些东西,听说朱由检想购买,于是以一亿美元的价格,打包处理给了朱氏企业集团。
这种生产线,虽然停用多年,但是依然保存完好,很多机器开机就能使用。据资产评估师介绍,这些设备如果按钢铁重量估价,也值三四千万美元,如今仅仅花了一亿美元,就拿下全部的生产线。
对于这些生产线,朱由检把他们全部运到上海,组建了海军内燃机厂。
彼时的宝山钢铁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生产造船用厚度钢板,完全能够满足造船厂的生产需求。
新的上海海军造船厂设立在长兴岛,建设有三座船坞,专门为大明王朝海军生产驱逐舰。
朱由检把海狼号驱逐舰放在造船厂,供造船厂研究仿制,此外又从大明王朝的硅谷引进大批人才,一年过后,大明王朝自己仿制的基林级驱逐舰研制成功。
朱由检的梦想就是,在大明王朝海军装备一百艘驱逐舰,逐步取代用5000吨渔轮改造的远洋铁甲战舰。
如今的大明王朝海军是半军半渔,海军官兵一面保家卫国,一面打鱼摸虾。
大明王朝这种海军的运作机制乃是朱由检首创,全球独此一份,别无分店。
这也是没有办法,在当时就业渠道匮乏,这些海军人员一旦退役,没有地方安置,那就直接留在海军内部搞捕捞业好了,一旦有大型战争的时候,也好为海军效力。
若干年以后,上海长兴造船厂和福建船政局造船厂生产了大批的驱逐舰,洛杉矶造船厂也生产了大量的海警船。这些船开始逐渐装备大明王朝太平洋联合舰队。
到了这个时期,朱由检把天龙军改组为太平洋联合舰队的海军陆战队。
此时的太平洋联合舰队已经拥有近现代军舰二百多艘,官兵十万多人,数个军港,规模空前强大。
为了适应大明王朝对海军新的任务要求,朱由检决定再次对太平洋联合舰队进行改组。
大明王朝的开始设立单独的海军部,新的海军部尚书为黄龙。
海军舰队分为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
其中太平洋舰队司令为平南郡王朱绍烨,依然保留东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只不过级别降为二级舰队。
太平洋舰队驻地为上海,印度洋舰队驻地为新开辟的新加坡军港。
太平洋舰队保有军舰为一百二十艘,五十艘驱逐舰,七十艘海警船。
印度洋舰队司令为李定国,保有军舰八十艘,五十艘驱逐舰,三十艘海警船。
此外五十艘渔轮改造的远洋铁甲战舰,改组为太平洋舰队远洋捕捞局。上面的火炮拆除了大部分,但是还保留了一部分火炮。
从朱由检对大明王朝海军的改组来看,朱由检已经不满足雄霸于东太平洋,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印度洋,大明王朝已经进入了海洋扩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