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切从爷爷您失踪那会说起。”
江白辰以他的角度开始了叙述。
“您失踪后,奶奶找了您找了很久。那时候怀着小叔,她挺着肚子四处走访,报了警,问了很多人……却于事无补。”
“就这样从初春找到寒冬,整整一年,期间小叔也出生了,奶奶就拿着小时候那种黑色的缠布把小叔绑在身后找……”
“因为奶奶的一个人力量实在太小,即便大伯他们也跟着帮忙,可世界还是太大,找一个人,无异于海底捞针。”
“起初还有不少邻居愿意跟着找,可久而久之,他们都放弃了,都觉得您去世了。”
“期间,有不少媒人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嗷嗷待哺的娃娃不容易啊,找个男人日子会好很多,孩子也能更好的成长。”
“当然,流言蜚语并不少。”
娱乐缺乏的年代,寡妇就容易成为百姓饭后的谈资,妇女们围在一桌,磕着瓜子,在苏念语背后指指点点,说她不守妇道,克男人,又说她早就和哪儿个哪儿个男人好上了……
这些人嫉妒苏念语,嫉妒她生的好看,即便死了丈夫,成了寡妇,可上门说赡养她一家的有钱男人一个接着一个。
人越是嫉妒,流言蜚语就越凶猛,那个年代,你一言我一语,一人一口唾沫都足以淹死个人。
“宋家是流言成风的时候上门的。不过他们并非说媒,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大伯他们身上。”
“那时候的宋家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虽然目的不纯,估摸着是查到了奶奶是帝都苏家的人,但他们确确实实帮了很多,无疑是雪中送炭。”
“也就是在那会儿,两家有了口头上的媒妁之约。”
说到这儿,江白辰悄咪咪看了一眼躺在摇椅上的江万山。
他说这些,除了体现苏念语的不容易,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你看奶奶这多年都为你守寡,多少媒人把门槛都踏破了仍坚守如一,何况是帝都苏家大小姐,有钱有势的男人比比皆是。你要是敢对不起奶奶,那你就完了!
江白辰还是觉得爷爷有“出轨续弦”的风险隐患,毕竟早上在公园那会儿,不少阿姨殷切地上前嘘寒问暖,保不准哪儿天他就多个奶奶。
当然,这点小心思他不敢当面说出来,只能委婉的表达。
意外的,江万山没说话。他自然听出了孙子的话外之意,在异世界的朝堂上,那些老狐狸的勾心斗角比这还要复杂,他又岂能听不出?
他不会续弦的,这辈子都不会。
“之后,奶奶回了帝都苏家。倒不是因为汹涌的流言,而是因为大伯他们,但更多的是因为您。”
“奶奶她始终坚信您没有死,一定还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可仅凭她的力量穷极一生都做不到。所以,她回到了苏家,想要借助苏家的力量找人。”
苏家……江万山的思绪飘回了那个朴素的岁月。
当年,他可是当地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而且还是全国第一的帝都大学,整个十里八乡都赶来凑热闹,说沾沾文曲星的仙气。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大学含金量极高,不像现在遍地都是。
江万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当时乡亲们起名字时因为懂得字很少,“万”字和“山”字刚好是懂得为数不多的几个,恰好“万山”二字,也正好印证了他走出万重大山,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告别了乡亲父老,江万山正式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在帝都大学,他结识了苏念语,并与之相爱相拥,校草和校花的故事往往最具诗情画意,两人也由此被广为流传。
但是,那时候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更何况是帝都世家?江万山一个穷小子,凭什么娶走帝都的金花?
所幸,江万山也不差,甚至可以说即便在人才济济的帝都大学也能独占一席之地。
那时候,南方经济开始发展,政策鼓励经商,虽然距离“下海”热潮的兴起仍有几年时间,但江万山已经敏锐的洞察到那是个巨大的市场,是人人化龙的宝地。
于是毕业后,江万山毅然南下。而苏念语,同样毅然决然地选择跟江万山南下,为此不惜断绝与苏家的关系。
一个本是帝都金枝玉叶的大小姐,跟着啥也没有的穷小子南下,那些世家都说苏念语疯了,当时一度被沦为笑料。
苏念语的想法很简单,就跟那个质朴的年代一样,她认定的男人绝不放手。
几十年过去,回首往事,江万山发现付出最多的其实是苏念语,与苏家断绝关系是为他,放下尊严回到苏家也是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