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汉?东华门前唱名者,才是真好汉!
官场与宫内的地震丝毫没有影响到士人们的心情,他们一边义愤填膺的怒骂反贼,一边暗喜有人腾出位置了。
更别说,今日还有皇帝安排的“走马观花”活动。
如果说前几日的宜春宴是所有高中士子的荣耀,那今日的游街赏景,便独属于前三名。余者,皆是陪衬。
只有对比,才有激励。
(胡亥的安排与原历史略略不同)
原本这个活动与宜春宴请应该是连着的,但胡亥将之分开了,游街观花之后,众人会直接前往翰林院,正式入仕,就此步入官场。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黄季、屈於菟、赵临江,三人骑着高头大马,游街夸耀。
胡亥就是要造势,让所有人都知道察举制的存在,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的仁慈与大方。
队伍从会馆出发,向东而行,人潮前面锣鼓喧天,比喜事还热闹,后方兵士护卫,王公贵族都没这排面。
好事者探头探脑的聚在道路两旁,感叹时代真的变了,之前哪里允许聚集啊,更别说这种与民同乐的事情了。
黄老季骑着头马,不敢乱动,一方面是紧张,另一方面是他很久不骑马了,有些生疏。因此皇帝还给他配了一个侍从牵马,保护他的安全。
队伍经过一个闹市区,走在最前面的五名侍从面带笑意,他们从挂在脖子上的胸前大兜里掏出一把东西,洒向人群。
“哗啦啦。”竟是铜钱!咦,好像还有肉干。
众人彻底参与了进来,他们大声呼喊着什么(再来点!扔我这!哈哈哈哈),气氛开始沸腾,政变的少许阴影一扫而光。
孩子们争抢肉干,大人们互相谦让,哪怕是站在二楼身着绫缎的富人们,也面带笑意,看着咸阳越来越好。
咸阳士民,迎来了一场等待许久的狂欢与释放。
在众人的热情簇拥中,士子们最终来到了翰林院。(骑马享受荣光的是前三名,其他人也去了,是步行)
在这里,他们将被授予翰林、待诏翰林等一系列职位,等待官位出现空缺,进行补位,或者另有差遣。
士子们简单收拾一下,平复一下游街的激动心情,随后去领衣服、被褥,这里也管住宿,他们还需要排一下房间。
与会馆不同的是,这里两人一间,不接受亲属一起。
之后便是休息、聊天的环节,明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见到皇帝,接受或选择职位。
翌日。
“老黄,你起这么早啊。”正在练剑的赵临江动作不停,说道。
“刷!”
听着宝剑划过空气的声音,老黄咽了咽唾沫,“你别这么吓人行不行。”
“大早上的,不让人安生。”老黄嘟囔着,他已经很久不练剑了,但赵临江一直维持着这个习惯。
一招白鹤亮翅,赵临江问道:“一会儿吃饭去?”他俩住一个房间。
“稍等,我洗把脸。”
赵临江放下宝剑,走了过来,立在旁边看着他。
“你干啥,有屁快放。”洗完脸的老黄一抬头,就看见赵临江跟鬼一样站在旁边。
“就是,就是,见陛下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冷酷的赵临江有些“扭捏”的问道。
今天士子们都要过去,但大部分不会受到召见,不过,根据小道消息,榜上前三名肯定会得到面圣的机会。
老黄鄙夷的看了他一眼,你居然也有求我的一天。“守礼节,不逾矩,然后展示你的才华就是了,我感觉今上有开拓的想法,是一个奋进之主。”
“啧,揣摩上意,死罪。”赵临江贱贱的说道。
“你#%&*的赵临江,乃公再也不帮你了。”
两人走出小院,外面已经有不少人了,翰林院的住宿公区里,有的倚着墙角读书,有的正在锻炼,还有不少人聚在一起攀谈,一看就是宜春宴没聊过瘾。
在这个荒蛮时代的末尾,想要游学各地,学习知识,武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老黄看着勤加锻炼的众人,又看了看赵临江,感觉自己这个状元的位置,有点危险啊。
赵临江也有所感触,这几日他一直觉得跟做梦一样,我这等人也能被君上认可吗?现在看到勤奋的众人,他更是感到羞愧。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很快,时间差不多了,他们成群结队的前往宫城等待朝会开始。
“吱~~”
宫门次第打开,士子们有些拘谨的跟着前辈涌入皇城。
朝会开始了,但他们这群新手只能站在寒风中等待,目前,政治中心的事务决策依旧与他们无关。
“前几天发生了什么,这间屋子里的人应该都清楚。”皇帝讲道。
大臣们低头,不敢说话,前面还说叛乱没有九卿参与,重臣们是绝对忠于陛下的,结果没隔几个月就立马打脸,九卿级别的扶龙功臣赵高,公然政变了。
其实,他们一开始以为是皇帝在过河拆桥,但经过多方打听后发现,确实是赵高先有的不臣行为,这就很离谱,到底是为什么?
不过,对于现在大伙儿的处境来说,这个答案似乎又不重要,因为有更重要的问题等着他们。
群臣不确定皇帝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信任这间屋子里的人,能否继续维持那种祥和的氛围。
胡亥看他们不语,大概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遂道:“赵高自己出了一些问题,判断力下降,情急之下出了混招。朕没打算杀他的,可惜……”
“陛下的慈爱之心臣等有目共睹,赵高不敬君上,有此结果也是应当。”听着皇帝的解释,典客站出来接了话,大殿的氛围略略放松。
胡亥颔首,没什么表情,“不聊他,已经过去了。”
“今日朝会,重点是做一个小改革。”
“少府职能过于杂乱,内外不分,也无有重点。今日,便大概拆解一下,朝会后由李相领头,把细案交上来,现在先定下方向。”
皇帝居然打算废掉少府这个职位。
众人稍微沉默一会儿后,便由李斯开口道:“陛下是想如何拆分?”
他们倒没有什么对抗的想法,就是有点震惊,需要一点时间反应。
“征收山海池泽的税收,管理内廷财务、符节印玺,还有宫廷的服御诸物、宝货、珍膳等工作从中剥离出来,成立殿中监,由其管理。”
李斯点点头,感觉名字有点怪,“敢问陛下,殿中监的品秩是?”
“殿中监是内廷机构,由宦者充任,最高管理者殿中大监必须是中常侍级别。”胡亥道。
群臣有些骚动,皇帝要抢大伙儿权利呀,剥离就剥离,怎么剥离到内廷去了。
李斯也想说什么,但一想到这个事儿的起因是赵高叛乱,就闭上了嘴,皇帝可能是不太放心接着将内帑交给外朝管理了。
群臣慢慢稳定下来,既不说赞同,也不说反对。
见此,胡亥笑了笑,顺着思路道:“剩余的营造工室,制造兵甲、武器等手工业相关,还有铸钱、制作祭器等,依旧保留。少府改组为工部,其最高管理者,称工部尚书,品秩二千石。”
众人咀嚼着皇帝的话语,原少府的品秩跌到列卿级了,不过,还算是一个实权部门,油水也大。
他们对视一眼,可以接受,皇帝只是把本属于内廷的权力,收的更紧了而已。
“吾皇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