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龙虎山得胜归来后,徐凤年在北凉王府的地位愈发坚如磐石,稳若泰山。徐骁对他的器重程度与日俱增,仿佛看到了北凉未来的希望之光,于是逐渐将更多要事、大事放心地交予他处理。徐凤年也从未辜负众人期望,凭借远超常人的智慧和果敢决断的手腕,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丝丝入扣。北凉上下,无论是朝堂之上的达官显贵,还是市井街巷的普通百姓,无不对此叹服不已,他的名声在北凉大地愈发响亮,威望也如日中天。
这一日,秋风如泣如诉,在天地间肆意呼啸。徐凤年正端坐在书房之中,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公文。窗外,秋风萧瑟,带着丝丝凉意,无情地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仿佛在跳着一曲悲伤的挽歌。那落叶如同无家可归的游子,在风中飘摇不定,最终无奈地落在地上。徐凤年眉头微微皱起,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心中隐隐泛起不安的涟漪。原来,今年北凉的旱情比往年更加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各地传来的奏报如同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心弦,无一不是粮草告急的消息。
徐凤年深知,粮草对于北凉来说,就如同命脉一般重要,是维持北凉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若不能及时解决粮草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北凉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他当机立断,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动作干脆利落地披上外袍,唤来几名武艺高强、忠诚可靠的贴身护卫,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随我出城,去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看看,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一行人翻身上马,马蹄声在街道上回响,他们策马出城。沿途所见的景象,让徐凤年和他的护卫们触目惊心,心中充满了悲痛和震撼。原本肥沃的田地,如今干裂得如同龟壳一般,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仿佛大地在痛苦地呻吟,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场旱灾的残酷。曾经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庄稼,如今枯黄倒伏,毫无生机,颗粒无收,在风中无力地摇曳着。百姓们面黄肌瘦,身形憔悴,眼神中满是绝望和无助,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徐凤年的马前,泪水夺眶而出,泣不成声,声音颤抖地说道:“世子,求您救救我们吧!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活不下去了……”
徐凤年见状,立刻翻身下马,动作敏捷而迅速,快步走到老者身边,轻轻扶起老者,双手紧紧握住老者那满是老茧、粗糙干裂的手,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柔情,郑重地说道:“老人家,您放心,我徐凤年在此立誓,必定不会让北凉的百姓饿死一人。我一定会想尽办法,解决大家的困境,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周围百姓的心中,让他们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光芒,原本绝望的脸上也有了些许生气。
回到王府后,徐凤年一刻也没有停歇,立即召集北凉的文武官员,齐聚议事厅,商讨应对之策。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沉重的表情,仿佛都背负着整个北凉的命运。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格外沉重。徐凤年目光如炬,缓缓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诸位,如今北凉粮草告急,旱情严峻,形势十分危急。若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尽管直言,不必有所顾虑。”
一名官员站起身来,身姿挺拔,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世子,我们可以向周边州郡购买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徐凤年微微摇头,语气沉重而无奈地说道:“如今各地都遭受了灾荒,粮食短缺,粮价飞涨。即便我们倾尽北凉的财力,也难以购得足够的粮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名官员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提议道:“不如发动百姓,节约口粮,共度难关。”
徐凤年点了点头,神情严肃地说道:“此法可行,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只能暂时缓解危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北凉的粮草问题。”
就在众人都一筹莫展,陷入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之际,徐凤年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精光,仿佛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前行的道路。他缓缓开口道:“我听闻南方有一种名为‘灵泉稻’的水稻,这种水稻耐旱性强,产量极高。如果我们能引进此稻种,在北凉推广种植,或许能够解决我们北凉的困境。”
此言一出,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原本沉重的脸上也有了些许笑意。一名老臣抚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赞叹道:“世子高见!如果能成事,北凉的粮草之危可就迎刃而解了!”
徐凤年当即下令,派遣得力的人手南下寻找 “灵泉稻” 的种子。数日后,种子终于寻到,徐凤年亲自带领百姓下田,手把手地教授他们种植之法。他每日不辞辛劳,奔波于田间地头,无论是烈日炎炎,晒得他皮肤黝黑,汗水湿透衣衫;还是狂风呼啸,吹得他头发凌乱,他都毫无怨言。百姓们看到世子如此亲力亲为,为了他们的生计不辞劳苦,无不深受感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纷纷全力以赴,投入到种植工作中。
几个月后,“灵泉稻” 在北凉的大地上茁壮成长,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最终,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沉甸甸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波涛汹涌。微风吹过,稻香四溢,弥漫在整个田野间。北凉的粮仓再次充盈起来,百姓们的脸上也重新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充满了喜悦和幸福。
徐凤年独自站在田埂上,微风吹拂着他的衣衫,他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他知道,这只是他为北凉迈出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他。但他毫不畏惧,握紧拳头,暗自下定决心:“北凉的未来,由我来守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退缩。”
当晚,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徐凤年回到书房,取出一本珍藏已久的武学典籍,坐在书桌前,在昏黄的烛光下,细细研读起来。这本武学典籍封面古朴,散发着一股神秘的气息,翻开书页,里面的文字深奥难懂,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力量。他深知,若能钻研透彻这门武学,他的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在未来的挑战中,将拥有更强的应对能力。他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开始按照典籍中的心法运转内力,沉浸在武学的世界中。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色的铠甲。北凉的夜,静谧而深沉,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打破了夜的宁静。而徐凤年的心中,却燃起了熊熊的斗志和希望,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在黑暗中闪烁的星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