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对岳飞的遭遇感到感慨。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一动,好像想到了什么,带着一丝探究看向魏征。
魏征一直静静地看着天幕,似乎有所感触。
不由得抬头看向李世民,却发现李世民探究的目光,紧接着看到李世民一脸“快来夸我”的表情。
魏征不由得脸上的黑线加深了几分,嘴巴一动,正想说什么的时候。
突然想起了当初李世民放了他并委以重任,一时间心情复杂,千言万语都梗在喉咙。
两人在那里静静地对视。
旁边的众人也注意到了这诡异的情况,静静无言,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
宋朝
岳飞如遭雷击般惊得跳了起来,他绝无此意!
他分明感觉到部将那有些跃跃欲试的目光,仿佛在说:“我怎么没有想到?”
岳飞深吸一口气,神色愈发严肃,说道:“还记得来岳家军第一天我说过什么吗?”众人纷纷低下了头。
一阵说教过后,现场气氛虽看似与往常一样,但岳飞知道,他们似乎并没有放弃。
如果可以,岳飞真的想说一句,人心乱了,队伍不好带了啊!
【1137年,赵构曾私下对岳飞说:“中兴大业,朕全权托付于卿”】
【并有意将刘光世麾下五万精兵划归岳飞麾下】
【岳飞眼见大军即将扩充,心中满是对收复中原的热望】
【激奋之下,挥毫泼墨,撰写了《乞出师札子》】
【在札子中,岳飞详细规划了恢复中原的蓝图,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之事】
【赵构览岳飞奏疏后,也放下了一部分的顾虑,亲赐御札嘉奖】
宋朝
金朝使者眼珠一转,心想:“再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于是他大声道:“宋帝,我有一言!”
他的话音未落,便被一阵如潮水般的斥责声淹没了,甚至身上还挨了一下。
但他的眼珠仍死死地盯着赵佶。
赵佶说:“让他说吧。”
高俅赶紧附和道:“官家仁慈。”
李纲直接怒斥道:“你这金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金人使者毫不示弱地回应道:“宋帝,你说话好像不管用啊!”
赵佶皱了一下眉头,李纲见状,不得已只能退回人群中。
金人使者接着说:“是不是辽和宋有仇?”
赵佶回答:“是。”
金人使者又说:“那我大金和宋朝是不是没有矛盾?”
他看向李纲,见他又要出来反驳,赶紧补充道:“至少现在没有。”
赵佶问:“到底想说什么?”
金人使者说:“既然没有矛盾,为何不联合起来,攻打辽国呢?”
李纲反驳道:“为何要与一个攻打我们的国家联手?”
赵佶在上面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泛白的指头表明他的不平静。
金人使者微微一笑,说:“天幕是不是真的还是一回事。就算是真的,谁先挑起战火还不知道呢。”
“你……”李纲指着金人,气得说不出话来。
“好了!”赵佶发话了。
“官家……这……”李纲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一时语塞。
“你先下去吧。”赵佶挥了挥手。
“是!”李纲愤愤然地退了下去。
金人使者似乎找到了感觉,说:“宋帝,你觉得如何?”
赵佶正不知道怎么回答之际!
蔡京出列,不紧不慢地说:“使者莫急,一切等天幕揭晓之后再商议也不迟。”
金人使者着急地说:“国家之间哪有永远的朋友?况且此事对双方都有利,还望深思熟虑啊!”
蔡京微微一笑,并不答话。
金人使者的额头再次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心中暗想,这可如何是好?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赵佶。
可是赵佶却沉默不语,似乎将一切都交给了蔡京。
金人使者深吸一口气,暗骂,老狐狸,
不得已,只能看向天幕。
【但是,由于张浚和秦桧从中阻挠】
【赵构听从张浚的建议,又下诏给岳飞:“淮西合军,颇有曲折”】
【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
【岳飞非常愤怒和不满,上疏请求辞去军职,在没有等到批复的时候,就自己去母亲的墓旁隐居了】
【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命令李若虚赶往庐山请岳飞回到队伍中来】
【李若虚劝了岳飞六天,终于让岳飞答应了回到朝廷接受命令,并再次掌管军务】
【九月间,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消息,对此表示担忧】
【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
【但赵构对此提议不满,责备了岳飞】
宋朝
赵构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恐,虽然稍纵即逝,但还是被许多敏锐的大臣捕捉到了。
底下的万俟卨眼珠一转,出列说道:“官家,秦桧已经畏罪潜逃,不知道和议之事该如何是好?”
赵构眼前一亮,“畏罪潜逃”四个字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没错,所有的错误都是秦桧的,嗯,自己依然是伟大的。
赵构说道:“你去吧。”
万俟卨说道:“谢官家。”
其余人看向赵构,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如此开心,但总归是好的,至少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这时,金朝发生了重大变化。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
【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就是取消了以汉治汉的政策,把齐国正式取消,然后对宋朝希望和谈】
【1138年2月,岳飞返回鄂州】
【齐刘豫的覆灭,使原齐境内的很多军民纷纷来投】
【岳飞认为正可趁机恢复中原,数次上奏倡议北伐,但赵构一直无出兵之意】
【赵构忙着迁都临安,为此又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