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际上,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xtL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识破了英格兰、法兰西两国的色厉内荏】
【起初,他成功侵占了苏台德地区,紧接着又将奥纳入囊中,随后更是鲸吞了捷克与斯洛伐克】
【在此期间,面对德国一系列的侵略行径,英格兰、法兰西两国仅仅只是装模作样地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反应】
【即便是后来德国闪击波兰,英格兰、法兰西两国依旧无动于衷,选择了所谓的“静坐战”策略】
【究其原因,无非是英格兰、法兰西两国根本不愿意与德国彻底撕破脸皮,它们心存侥幸,妄图通过妥协退让来让德国攻打苏联】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白头鹰国,则对这场欧罗巴洲大陆上愈演愈烈的纷争持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暗中窃喜,巴不得看到战火蔓延得更猛烈些】
唐朝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这般行事之法,当真是愈发与宋朝相似了!竟妄图以割舍些许微末的利益来达成所愿,却不知道唯有自身变得强大才是正途啊!”
房玄龄赶忙拱手应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此二者终究有所不同。想那德国,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之国,处境自是艰难。反观这宋朝,似乎从未曾依靠其军事实力令辽国降服投诚。”
李世民听闻此言,先是点了点头,旋即又轻轻摇了摇头,叹气道:“经玄龄如此一提,倒是提醒了朕。若是他日再有相见之机,朕倒想看一下,那赵老大还如何神气?”
言及此处,他忽地话锋一转,道:“这英国也是咎由自取!对付战败的敌人就应该彻底解决!”
房玄龄忙不迭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只不过房玄龄不知为何,突然感到一阵寒意,因为心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颉利可汗。
【正是由于英格兰、法兰西等国这种消极应对的态度以及白头鹰国的纵容,xtL得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他随后调整战略方向,将矛头对准整个欧罗巴洲大陆,开始了横扫之路】
【曾经被法兰西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却沦为了一个徒有其表的装饰品,丝毫没有起到作用】
【强大的法兰西国瞬间分崩离析,被分割成为两个部分】
【一方面,由戴高乐将军所领导的自由法兰西选择殖民地,奋起抵抗德军的入侵】
【另一方面,以贝当元帅为首的维希法兰西选择了屈膝投降】
【此时的英格兰局势同样不容乐观,若不是仰仗着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及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恐怕早就打响本土保卫战了】
明朝
太子瞪大了眼睛,望着天幕,满脸惊愕之色,难以置信地说道:“父皇啊!儿臣这是错过了多少重要的事情啊?为何会如此之快,德国竟然已经成功地占领了法兰西国?”
他一边说着,一边使劲摇着头,仿佛想要把脑海中的疑惑都甩出去一般。
站在一旁的朱棣,脸上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缓缓开口回应道:“孩子,你并未错过太多关键之处。只是眼下这般局面,倒是变得越发有趣起来了。”
听到父亲这番话,太子不禁眉头紧皱,满心不解地追问道:“父皇,您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儿臣实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啊。”
朱棣微微眯起双眼,目光深邃而悠远,若有所思地解释道:“从表面上看,英格兰、法兰西两国可以大张旗鼓地发展;而德国则基本是在暗中积蓄力量。即便双方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按常理而言,其实力不至于悬殊到这种程度。然而如今,德国却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太子听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接着说道:“父皇,照您这么说来,这岂不是典型的以弱胜强么?”
朱棣嘴角微扬,流露出一抹赞赏之意,回答道:“不错,正是如此。所以朕现在对这场战争的具体经过十分好奇,很想知道德国到底运用了何种战术,才得以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
太子弱弱地说:“父皇,这一段好像天幕已经跳过去了。”
朱棣:“……”
【而时任英格兰国首相丘吉尔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应对危局】
【其中之一便是与白头鹰国达成了租借法案,借助此项法案,英格兰国得以用黄金,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作为交换条件,从白头鹰国获取大量急需的战略物资及装备】
【另一面的德国却因为不列颠空战的失败而埋下了战败的苦果】
【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到打不下,xtL最终选择将攻击矛头转向东方的苏联】
【这个突如其来的战略转变对于苦苦支撑的英格兰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让他们总算能够稍稍喘口气,重新调整积蓄反击的力量】
【直至1942年的末尾,英格兰国才逐渐复苏,具备了反攻的实力】
【随着我们熟悉的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英格兰国虽然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于实施了租借法案,英格兰国不得不倾囊而出自己所剩无几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出售了国家最后的“骨血”】
【正因如此,有人因此说丘吉尔赢了战争,却输了帝国】
【相比之下,法兰西国的情况则略有不同】
【由于早早地选择了投降,法兰西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实力】
【否则后来的戴高乐又哪来的底气公然叫板白头鹰国,宣布退出北约】
秦朝
秦始皇嘴角微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思索的光芒,饶有兴致地说道:“这两种选择啊,看似皆有所获,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
一旁的扶苏面露难色,欲言又止,犹豫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这……”
他的声音轻得仿佛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秦始皇见状,微微挑眉,追问道:“怎么?心中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扶苏深吸一口气,苦笑一声,坦诚地回答道:“儿臣不得不承认,之前确实将这两个国家的情况想得过于简单了。只是若换作儿臣来抉择,恐怕会更倾向于英格兰的做法。”
秦始皇眉头微皱,不解地追问:“哦?为何如此?如今看来,这英格兰分明是将自身的霸主地位轻易拱手让与他国了呀。”
扶苏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秦始皇,语气沉重地解释道:“父皇明鉴,儿臣实难容忍自己的国家被他国侵占,哪怕只有一秒钟。”
听完扶苏这番话语,秦始皇沉默不语,他负手而立,静静地凝视着远方,许久之后,方才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