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阔点了点头:“咱家在京城倒是置备了一处宅院,你婶婶还有其他家人们如今皆居于京城之中。”
听完这话,沈蕸音满心欢喜,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沈墨涵,迫不及待地追问:“爹爹,既然如此,那你们是不是也要顺道走一趟京城呀?”
沈墨涵微微皱眉,略作思索之后方才回应道:“嗯,这样也好。咱们先去趟京城,过几日再回潭州!”
原本沈墨涵一家便已开始着手整理行囊,将所需之物逐一装入包裹之中,做好了启程出发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在只需等着沈阔和他的兄弟完成祭拜,大家便能踏上去往京城的路程。
从保定通往京城的官道宽阔又平坦,良好的路况使得这段行程变得轻松快捷,正常情况下仅需花费一天时间就能顺利抵达京城。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薛文涛、沈阔兄弟以及沈墨涵一家人早早地便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一路上众人有说有笑,气氛颇为融洽。
不知不觉间,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已至傍晚时分。
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红色,他们终于成功抵达了京城。
眼看着目的地就在眼前,薛文涛心中暗自思忖:眼下这种情况,自己似乎不宜过多参与其中,还是先返回京城自家府上较为妥当。
他与众人辞别之后,独自一人先行离去。
沈蕸音则继续跟着父母,等待着完成手头之事后再前往薛府。
一行人马不停蹄地朝着沈家赶去。
巧合的是,当他们踏入沈家大门之时,正巧遇上宫中传旨太监前来宣读圣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圣谕,沈家人赶忙跪地接旨,沈墨涵一家见状也连忙跟着一同跪下。
整个场面显得庄严肃穆,无人敢发出半点声响。
那位负责传递圣旨的公公在宣读完旨意之后,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沈墨涵等人,心中顿时一动。
待一切事宜处理完毕,这位公公便匆匆回宫复命去了。
回到宫中之后,公公将今日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皇帝。
当皇帝听到消息后,他立刻派遣手下之人前去调查关于沈墨涵的详细情况。
经过一番深入探查,有关沈墨涵身世背景等诸多信息很快便呈递到了皇帝面前。
看着手中这份详尽的资料,皇帝沉默良久。
原来这沈墨涵着实命运多舛,其父亲一族曾经卷入激烈的夺嫡之争,最终受到牵连;更为不幸的是,就连他的岳父大人也因豫王造反一事遭到流放之刑。
沈家此次老老实实地上交了手中掌握的兵权,虽说自己给封了晋平侯,赏了宅子和金银,却感觉还是有点亏欠,倒不如趁此机会对沈墨涵施以一些恩惠,这样一来既能显示自己作为君主的仁德胸怀,同时或许还能收获沈家更多的忠心。
随后不久,一大波丰厚的赏赐便如潮水般紧跟着被送到了沈家。
这些赏赐经过精心挑选和安排,充分考虑到了沈墨涵一家人目前的状况。
除了那一盘盘金银财宝之外,还有一个国子监的名额。
沈家作为晋平侯府,自家也是有国子监名额的,这样的名额定然会优先分配给家中的孩子使用。
如今,皇帝竟然赐予了沈墨涵一家一个国子监的名额!
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一般,瞬间驱散了笼罩在他们心头许久的阴霾,让沈墨涵不禁由衷地感叹道:“苦尽甘来啊,我们家的好日子总算是来了!”
沈家人丁兴旺,沈阔膝下共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沈溪这边,则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所生养的这些孩子们无一不是正儿八经的嫡出子女。
至于那些年轻一辈的孩子们,年龄最大的甚至都还要比沈蕸音小上一岁!如此一来,沈蕸音自然而然地收获了一群表弟、表妹们。
沈蕸音早就准备好各色礼物,认亲时她把礼物都拿了出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她每次游历到一个新的地方时,都会去搜罗当地独具特色的物品。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特产,即便是在繁华的京城也是极为罕见的稀罕物件。
沈蕸音给长辈们的礼物主要是以珠宝以及文房四宝为主。
尤其是那几件用玉石雕刻而成的玉佩和发簪,其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美玉皆是上次沈蕸音从广州返程途中,机缘巧合之下,觅得几位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所精心雕琢而成。
她还用宝石制作出了一系列华丽的头面饰品。这些光彩照人的宝物,即便放在京城这样的富贵之地,也无疑是价值不菲的礼物。
沈阔与沈溪二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那位看起来并不十分富裕的堂兄,此番出手竟是这般豪爽大方!
如今新皇刚刚登基,国库里的银子就像那被抽干水的池塘一般,空空如也。
他们兄弟俩常年在外征战沙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军队的物资供给经常出现短缺的情况,这让他们感到无比头疼。
他们只能依靠在战场上收缴来的那些金银珠宝,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缺口。
即便是这些来之不易的财富,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每次缴获到一些金银财宝后,他们都会将其中的一小部分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绝大部分,会拿出来用于养活手下的士兵们。
只有保证了士兵们的温饱,才能让这支队伍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家中虽有经营的铺子,但自家人皆不是那做生意的料,这些年来铺子的数量以及田产没有增加多少,所赚取的利润维持家中的开支外所剩不多,若想要补贴军费远远不够。
每当需要大量钱财的时候,沈阔和沈溪总是会为此绞尽脑汁。有时候甚至夜不能寐,只为能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堂兄沈墨涵提到自家铺子的生意颇为红火之时,沈阔起初并未太过放在心上。
当看到他送出的那些礼物价值不菲,沈阔不禁心中暗自思忖,这位堂兄恐怕当真有生财之道。